世人常把瑰宝当寻常,把凡品当英豪。《孙子兵法》光芒闪耀,但因无人不知、谁都能谈,成了小儿科一样。讥嘲者对此书嗤之以鼻。
但扎扎实实学起来呢?每一句,都能看出千变万化。
最近,笔者再次抄学《十一家注孙子》。所谓“十一家”,是曹操、杜佑、杜牧、梅尧臣等千余年的实践者、鉴读者。他们的注解,旁征博引,鞭辟入里。除了主要的“十一家”之外,还有李靖等人的点评。看这些传世英豪的“弹幕”,非常有启发性。
在下学习《十一家注孙子》的方法是:抄一句原文,认真看对应的注解;一次抄完一篇,最末,把抄的一篇默读一遍。这样,有空的时候一天能学习两三篇,少的时候,我也尽量学习一篇。逮着空暇,陆陆续续,重温完毕。
学习《孙子兵法》最有趣在于,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阅历,读起来完全不一样。上一次抄录还是几年前,这次抄录,有一种全新的感觉。读此书,最好是看原文,而不是看译文版——编译者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进行解读,但原文短短一句话,可能包含正、反两个方向的意思,言有尽而意无穷。翻译后,就只剩下一个方向了。
文言文啃起来虽然累,但有曹操、杜牧他们的注解,会有山穷水复、豁然开朗的感觉。
《孙子兵法》历久弥新。此书成文于大约公元前500年,杜牧是公元850年时段的人。隔了1350年,杜牧不时感慨,《孙子兵法》几乎无所不包,千余年的战事都有迹可循。
而就像辐射玩家熟悉的那句“War, war never changes”,在杜牧之后1000多年的我们,站在后来者的优势地位,回溯过往,会发现《孙子兵法》适用性依旧广泛,举例:
1.如清围天京,将帅以利诱湘军;
2.如游击战术,如短促突击;
3.如闪击战;
4.如莫斯科的拿破仑、小胡子;
5.如拿皇的老近卫军。
凡此种种,古今中外,都在《孙子兵法》囊中。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领悟孙武强调的千变万化。在新的客观条件下,战争有新的方式。举例而言,古代生产力低下,兵不宜“久”。但,倘若战事的各方若都能取得所需,反而有野心者大发其财,并依此雄霸天下,维持优势。此类独特的军、工、金、科复合,在孙子所处的年代诚难想象。
读好书,如饮甘霖。《孙子兵法》值得一而再、再而三地认真细读,是全力以赴滚雪球的人们的至宝。
是以为记。
------有根分割线------
昨天,分析了宁波建工、国投中鲁、新亚电子、海利得、万华化学。供5月雪球小伙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