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也算跌宕起伏,起起落落,但是从未像现在这样狼狈,一切都是从那一年开始的,不明白2021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感觉就像是一个转折点,一夜之间就崩塌了似的,再接下来,就是一直在走下坡路。
廖工在建筑行业干了有二十多年了,大学是名校土木工程毕业,早早就评上了高工,毕业后先在内地设计院做了十多年,后来来了深圳进了一家本地比较大的房地产企业,也算是业内比较资深的结构工程师,这些年来深圳有不少项目他都经手过。平时工作日在公司打卡上班,周末常常出去给业界授课,里外里加起来收入也算是中产中的成功人士了。
他家两个娃,老大来深后读了国际学校,老二是放开二胎政策后生的,也是赶上一波二胎小高潮,老婆从内地辞职过来就做起了家庭主妇,在家带娃,主抓孩子教育。有了二胎后,廖工2020年在南山换了套大三房,均价12万,精装修交房1500万,结果第二年深圳就出台了房屋买卖价格指导政策,全市楼价开始了下跌,现在挂牌960万还包车位,连一个看房的都无。
他所在的企业前些年项目还有不少,公司业务也算蒸蒸日上,但是这两年随着整个行业的衰退也一直在走下坡路,老楼盘僵持着卖不掉,新的地块又不敢去拿,去年上半年老板被ZF某部门叫过去喝茶,三个月后才能返家,到了下半年他们企业就开始给全体员工集体降薪,感受到行业冬天的他,本以为企业还能勉强再撑几年,熬过这波行业的低谷期,毕竟外面也不好找对等的职位,年龄也50了,很尴尬的人生阶段。
但是没过半年,该来的还是来了。年前临放假前,他们人力部门通知,公司老板觉得行业大环境不好,本地又没有新项目可做,公司撑不下去了,只能开始大裁员,除了极少数人员留下扫尾外,其它所有部门与人员都要裁掉,这时候廖工就真的慌了,整个春节假期都焦虑得不行,年也过得没滋没味,全家头一次没有利用春节假期出门旅游。
有人说中年人的破产三件套是:贷款买房未还清、老婆在家不上班、孩子就读国际学校。三件事,廖工全占,一件不落。老大走了国际学校路线,已经无路可退,国内高考模式行不通,只能出国留学,一年60万学费+生活费估计是少不了的。老二刚读完幼儿园,铁定只敢上公立了,但是房子是贷款买的,前几年还得都只是利息,贷款本金大头还在后面呢。
他也知道企业大概率是撑不了多久了,员工遣散无非只是时间早晚及赔偿多少的问题了,但是工作肯定是没了。他跟身边同事也是四处找猎头打听有没有新的职位,猎头往往只回两字:没有。
他跟我说,房贷还没有还完,孩子还在上学,退休又不到年龄(指望那点退休金还不够还信用卡的),没辙还得是想办法继续挣钱养家。但是一直做房地产这行,离了本职专业感觉啥都干不了,又拉不下脸去送外卖,打算开着自家车试试网约车,被我劝止了。
不是说嫌弃劳动有贵贱,而是你开个油车,还想干滴滴?而且如果真选择了这条路,一天没十几个小时下来你是挣不到什么钱的,届时你所有时间都将被这份工作锁死,想有其它发展就再无可能了,大概率后十年也就这样了,性价比不划算啊,短期应急或许可以试试,但是长时间来看终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最终还是要往自己擅长的专业上靠,况且这份工的收入根本就覆盖不了你现在的家庭支出啊,朋友听了也是许久的黯然无语。
其实最近与朋友老聊这类话题自己也蛮郁闷的,总是心有戚戚焉,不知道这种事情啥时就会落自己头上,毕竟隔壁的华润都也裁了两波人了,总感觉最近老板天天拉着一张脸对着我们。
回首十几年前,举国上下一片繁荣昌盛景象,伴随着房价的开始起飞与收入的不断增长,曾几何时,“中产”这个词频频开始响彻在我们周边,很多人在大国运势及经济腾飞的光环笼罩下,肆意加着杠杆,大House、好学位、名车、一年两次国外度假......仿佛听到“财富自由”的欢呼就在耳边,但是现在,放眼四顾,全是中产梦想破碎的哭声。
当年的中产们遭逢这一波突如其来的经济下行周期很是愕然,谁都没有想过风险来得这么突然与猝不及防。现在有人这样描述中年人的生活状态:步入中年的男人们,每天用着6位数的密码,保护着4位数的生活费,5位数的信用卡账单,6位数的银行存款和7位数的银行贷款,不知道还有多大的意义。
关键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都是冒进,提前消防风险太大,打工人还是尽量量力而行,不要太过冒险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