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上热下寒,除了引火下行,还得把这个地方的堵给疏通了!

陈玉龙谈养护 2024-03-29 12:10:37

来源:红杏林大课堂

有一种人,一直活在矛盾里,不补身子虚,补了又上火!稍微吃多了点焦燥、辛辣的食物就会上火,但是一年四季,手脚腰背都是凉凉的。

身体就像被什么东西分割成了两部分:上半身热得像个火炉子,下半身冷得像常年冻在冰窖,特别是女性,在生理上还会有痛经、宫寒等症状。

这样的“身体矛盾体”,中医叫做“上热下寒”。上热下寒体质,在现代生活中并不少,今天和大家聊聊“上热下寒”体质的成因和调理方法。

为什么现代人更多上热下寒体质?

上半身动得太多。

眼睛在看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嘴巴在吃各种各样不健康的食品,喝冰镇饮料;脑子在思考,各种念头夹杂在脑子里,操心完大事还得操心自个小事……

下半身动得太少。

白天12个小时,有一大半的时间都在坐着,还不爱运动。很多人久坐不动、饮食不节导致中焦不通,把湿邪要走的通道给堵住了。

这时候湿郁闭在里,阻隔上下的疏泄通道,上面的气机下不来,郁而化”火,于是就有了上热下寒。

大部分人的火都是由于寒引起的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患者要疑惑了:“寒”不应该是让身体更寒吗,怎么还会引起“火”?

《黄帝内经》有言:“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

当代人不分季节大量吃各种寒凉的瓜果蔬菜、夏季长期使用空调……这些行为相当于给外界寒邪打开了一道宽敞的大门,寒湿大摇大摆入侵体内,自然肾阳越来越不足,虚火越来越大。

而大家在应对上火时,一般想到的就是采用泻火、清火、降火的寒凉药物,结果导致寒上加寒,肾阳更伤,虚火更旺。

再者,寒气入侵体内后,都喜欢在腹部这个“宽敞”的地方扎堆,长此以往,中焦闭堵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导致上半身本该往下引的火被堵住更没地方走。

上热下寒极具迷惑性,很多人就是因为搞错了调理方向,所以哪怕做出了双倍努力,连一半的成果都没有获得。

更有些人,直接将上热下寒体质当作阳虚调理,大量进行温补,结果越补火越大:上热下寒≠阳虚!

真正阳虚的人全身都是一片寒凉的迹象,而不仅仅是下半身,上热下寒只是身体里的火没有被利用起来,寒的表现仅在下半身。

关键在清上温下通中焦

医圣张仲景有一古方,叫甘草泻心汤,类方出自《伤寒论》,可用于调理上热下寒。

组方:甘草、黄芩、干姜、半夏、大枣、黄连

炙甘草补养脾胃,调理脾胃气虚;

黄连、黄芩性质苦寒,擅长燥湿和脾,清解郁热,清热燥湿;

半夏、干姜温运中阳,化其湿浊,使中焦运而湿气去,肠胃和而升降调;

人参、大枣补养中气;

诸药合用,补中益气,寒温并用,辛开苦降。

方子里,既有寒药,又有热药,既有补药,又有泻药,相互辅佐,相互制约,是临床调理气机失调、虚实夹杂、寒热失衡的基础方。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