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道德经0409: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妍春聊文化 2024-12-12 17:04:38
【前提示】 作为德经开篇老子提出了德的基本概念以及德的来源,德的核心定义只有两项“无为”and“无意”。而很多人一上来就直接把“上德”理解为“上德者”。由于“上德”可以理解为“品德高尚的人”,“下德”就必须理解成“品德下贱的人”,这样还是说不通。于是就假想了“伟大的君主”和“不伟大的君主”这样的角色来承担这样尴尬的锅。所以我是把“上德者”与“帝王训练班手册”这一派视为一伙的。 【视频版】 【文字版】 一天一分钟一句道德经。今天我继续分享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一开头的一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上一次我就讲过“上德”就如同“常道”是德的概念的最核心最本质的最抽象的部分,所以他看起来一点也不像德的样子,而是更像是道。所以才有德。 因为有了“上德”对“德”的抽象的形儿上的理论界定,我们才得到了广泛使用的“德”的概念。 上德不像德更像道,所以才有了德的概念。 【不充说】 我们总是说“德是道在客观物质世界的投影,但查遍道德经似乎老子并没有这样说。老子多次论述过道与德的关系,但却没有一句直接说过。唯一的直白就是这一句——有了上德这个脱胎于常道的概念,才有了我们广泛使用的这个德的概念。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有,产生,形成,出现。德的抽象的形而上的概念一点也不像德的样子反而更多道的味道。所以才有了我们今天广泛被认可广泛被使用的德的概念。 所以,我笼统地说德是道的投影。也有人说,道是形而上,德是形而下。还有人说,德是道落实在万事万物的表现形式。万事万物是道的载体,德就是道的宿主。 道借宿在万事万物,就是德。所以才有了上次我说的寄宿在万事万物的道,也就是德,到底是道的分身还是分体。 分体是鸡块,分身是小鸡仔。 我的这一套解释几乎与所有的都不一样,因为我坚定地认为作为德经开篇第一章,应该首先讲的是德的概念。虽然老子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道的概念,但是这不意味着老子也会不给出德的概念。 从上下文来看,这一章确实是在讲德的概念的,而不是一上来就讲具有高尚德行的人,如何如何。所以我坚决反对“上德”直接理解成“上德者”我也和很多友道探讨过,但是没有人回答我,他(们)为什么非要“高尚德行的人”。 老子介绍了“上德”的概念,也就是抽象的形而上的德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德的概念的内涵。然后解释了“下德”,形而下德的,也就是具体的德,也就是德的外延部分。 老子为了说清楚上德与下德的关系或者说是区别,又从“无意无为”与“有意无为”的角度进一步解释说“上德无为无以为,下德无为有以为”。 接着,老子又讲解了与德有关的“仁”,“义”和“礼”的概念。这里的“上”都与“上德”的“上”一样,抽象的形而上的意思。 “上德”就是抽象的形而上的德的概念。“上仁”就是抽象的形而上的人的概念。“上义”,“上礼”于此同。而不是一般人说的等级概念“高低上下”。 要直白地改写就说成是“真正的仁的概念”也不是不行,我是这样确信的。 把“上德”直接理解为“上德者”是无法解释下面这些概念的介绍对比的,所以看这些人等的所谓翻译,简直是驴唇马嘴,盲人摸象,管中窥豹,支离破碎,淋漓尽致,稀里哗啦[作揖][作揖][作揖] 【AI作文】 不德:就是不执着于形式,不为德而德。 不执着于道德的形式 “不德”并不是说没有品德,而是不执着于道德的外在表现形式。在社会生活中,道德往往被定义为一系列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如要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然而,“上德”之人不会把这些规范当成一种束缚或者是用来炫耀自己道德高尚的工具。他们不会刻意地去遵循这些形式,只是按照自己内心的本真去行动。比如,在对待老人的问题上,不是仅仅为了遵循“尊老”这个道德规范才去尊敬老人,而是真正从内心深处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价值,这种尊重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而不是机械地执行道德规范。 不为德而德 “不德”还意味着不为了得到德的名声而刻意为之。很多人在做善事或者遵循道德行为时,心中可能会有一个潜在的声音:“我这样做是道德的,我是一个好人。”这种想法其实已经落入了下乘。“上德”之人不会有这种为了德而德的心理,他们的行为是出于内心的自然,不被道德的虚名所累。 #冬日生活打卡季#​ #头条晒图大赛#​ #我在岛屿读书#​ #头条深一度#​ #网传深圳湾一住宅发生爆炸#​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