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对青春期儿子步步紧逼,致其挥拳相向,大打出手!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2024-04-09 11:02:43

人与人之间都应该有一个界限,以此划分出哪些是我们应该做的,哪些是别人应该做的,哪些事由我们负责,哪些事由别人负责。

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建立在清晰的界限基础上的。

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界限 ( 空间、地盘 ),每个人都要尊重别人的界限。

这个原则,在亲子关系中同样适用。

遗憾的是,在中国家庭中,有边界感的父母少之又少。

大部分父母,常常以爱之名,不断侵入孩子的边界,剥夺了孩子独立自主的机会,影响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01

默薇老师在《重新定义父母》一书中曾提到一个真实案例:

对话的前提是妈妈上班的时候把上网的路由器带走了,因为孩子第二次承诺去学校的日子依旧没有去。

他们就发生了一个冲突的对话:

孩子从书房出来问路由器呢?妈妈说先聊下你的事再说。

妈妈这句话就带有控制和威胁,背后的意思就是说你要是不跟我说我想谈的事儿,那我就不会给你。

孩子这个时候就没再说话了,继续玩电脑,这是一个逃避的行为。

后来孩子的姨妈来了,开始和妈妈一样劝说孩子。

其实上网的问题是属于孩子的,而亲子矛盾是属于这个家庭的。

姨妈其实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是一个局外人,责任也有点模糊,界限感不清。

而孩子这个时候就躲起来了,一声不吭,闭着眼睛不说话,这也是一种逃避的状态。

他不想面对这个问题。当姨妈走了,孩子开始吃炸鸡。

妈妈说:

“你这复活得挺快啊,少吃点,体重又增加了。”

这段话里面带有讽刺和控制。

而孩子的体重问题也是孩子自己的问题,妈妈又一次越界了。

孩子的回答是

“前两天才称了。”

这里面带有孩子的情绪,孩子在诉说的是我能控制我自己的情绪,我自己心里有数,我已经长大了。

吃完了炸鸡。孩子再次向妈妈要路由器。

妈妈说“你先说说你的计划”,语气中满是控制和威胁。

孩子感受到的是被操控感,但是此时孩子迅速地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说“再过四天就去”。

妈妈显然不买账,说“明天去不行吗?”

孩子不同意,说过几天再去,快点把路由器给他。

妈妈做出妥协,

“路由器可以给你,但我希望你能给我写个保证书,这几天你应该把电脑时间逐渐减少,可以去看看书、看看电影或者其他事,做出计划。”

看似妈妈已经在退让了,想用路由器交换保证书,实际是妈妈想让孩子为自己没有安全感的这种情绪来负责。

孩子在听到妈妈这段话后,虽然有情绪,但还是说了一句,

“你别管了”。

妈妈开始疯狂输出:

“我怎么管你了?我不知道你的想法,我下一步怎么办?我该如何去跟学校解释呢?

我也有压力啊,请你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父亲,我是孩子,你的孩子不去上学了,你就不闻不问吗?

再说了,我问你是因为关心你,我看到你也很痛苦和纠结,我特很想帮你,但你又总是什么都不说。

就像上学期,你说要去上学,我和爸爸赶紧给你办,想给你找个喜欢的班主任,一趟趟的跑,为了让你顺利返校。

我都跟人家说你状态很好,没有问题,等一切安排好,你却又不去了,要休学。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

我总是支持信任你,可是你却不信任我,不肯跟我说你的真实想法,总在防备着我,把我放在对立面。”

这一大段话,其实妈妈就已经是在很大的情绪里面才说出来的了,里面怀疑、讽刺、指责、控制全都有。

这个时候孩子的反应呢,就是很愤怒,他瞪着眼睛,用手指着妈妈狠狠的说:

“以后你说的一个字我都不相信了,今天不去上学是因为你管我了,四天后我也不去了,不是因为电脑,是因为你。”

这话孩子在表达什么呢?你先违约了,我们口头上面说了你不要管我,但是你管了,现在你还这么多的理由,好像都是我的错,我说不过你,但是我就告诉你,我不去了。

说完这些话呢,孩子就回房间了,他又想回避这件事情。

但是妈妈呢,就追过去了,一直在说教,甚至是激怒孩子:

“上不上学是你的选择,你的人生路想怎么走就怎么走,与我无关,你不去上学,我还省学费了,你可以去打工养活自己了。”

上面这一大段话确实达到了妈妈的效果,儿子非常生气的冲出来打了妈妈一拳,大喊到:“你什么都不知道”,然后生气的去玩电脑了。

这一大段话孩子和妈妈都已经在情绪之中了,所以都是一种发泄情绪的毫无意义的输出,目的就是为了让对方生气,激怒对方。

02

我已经逐字逐句的去给大家进行了分析,就是为了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到,

我们在争吵中,在纠缠当中,问题到底是属于谁的,我们是不是越界了?我们是不是边界不清了?

妈妈听到孩子要去上学,开始是很高兴的,然后就开始怀疑,他能不能去上学?是不是骗我赶紧把路由器给他呢?

其实这个后面这个感受就是一个怀疑的情绪的泛化,都是妈妈自己的猜测,并不属于事实。

当我们逐渐能看清问题是属于谁的,情绪是属于谁的,该谁负责的时候,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就不会陷入到这种纠缠当中。

我们亲子问题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孩子该面对的问题,我们不让孩子去面对,我们去包办,去代替,而不该孩子面对的问题,我们往往需要孩子去去替我们承担。

我们惯性的思维就是我们做家长的都已经承替你们承担这么多了,连上学这一点点事你们都不能承担吗?

其实我们的情绪应该由我们自己负责,而孩子上学的问题才是应该他们自己承担的问题。

现在我们既然通过学习意识到了我们沟通中和亲子关系中会出现的一些问题,那么我们就要刻意的训练自己,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从而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

而很多家长在面临亲戚朋友的帮助的时候,也要清楚的意识到,

问题是属于我们家庭的内部,外部人员是不可以越界来帮忙的,这种帮忙是适得其反的,孩子只会感受到更多的被控制、被操纵、被说服。

面对越来越多的压力,孩子往往行为会更加的反叛,而我们把问题集中到家庭内部的时候,都是亲子关系之中带来的矛盾,那么问题会好解决很多。

03

作家胡适在给孩子的信中这样写道:

“我并不是你的前传,你也不是我的续篇。你是独立的个体,是与我不同的灵魂。你并不因我而来,你是因对生命的渴望而来。你是自由的,我是爱你的;但我绝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属于自己的天赋与使命。

有边界感的父母,能够正确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明白自己的情绪与孩子无关,不会把情绪都发泄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有关青春期孩子的更多问题和解决方法,在《远离叛逆,帮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中都有提到,感兴趣的家长可以试听哦~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