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八里:陪母亲打工体验辛苦,保送北大博士生举动很赞
9月28日,澎湃新闻《男生保送北大博士 陪母打工等通知书:体验她的辛苦》报道称,9月24日,江苏徐州。李国平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北京大学直读博士。他利用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时间,到母亲工作的钢管站打工。李国平说挣钱是其次,主要想体验下妈妈的辛苦。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在目前大学生普遍都对体力劳动轻视的大环境下,首先,我们应该为新闻中的这个大学生点赞。他不但不轻视体力劳动,还利用暑期有限的时间,主动去体验做体力劳动供养他念书的父母的辛劳生活,这样的行为,真的是对他父母最好的回报。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意思是说:脑力劳动者统治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自从二千多年前孟老夫子提出这种观点后,得到了广大读书人的追捧和传播。另外,由于一直以来我国普通人读书的机会都很少,因而在古代,读书人的地位很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国可以说是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拜读书人,而与此同时却瞧不起体力劳动者的国度。
就算是到了现代,也没有几个读书的孩子是愿意做体力劳动的。就算是出生于贫寒家庭、身处在僻远的农村地区,很多孩子也是从读书开始就不再干农活了。当然,能够读到大学的孩子,就更加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了。我记得对此现象社会上还曾经流传过:“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的俗语,这也充分说明了现实生活中,很多农村孩子自从考上大学开始,就已经在嫌弃自己那土里土气的父母了。
也确实是有例外,比如在这条新闻的跟帖中,就有一个自称已经读到“博三”的网友,说其每年都会回家帮着父母做各种农活。但这种例子,在生活中是少之又少的。
从新闻视频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李国平是因为其在东南大学读本科期间,成绩特别优异,而被直接保送到北京大学读那种五年后直接拿博士文凭的学位,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硕博连读吧。在考研依然竞争激烈,新闻中经常能够看到某某大学刚一开放考研自习座位,就有很多学子争抢的现实情形下,这是对他大学期间认真学习的一种回报。因而,我们应该说,一个大学生可以被保送硕博连读,是一种很高的“奖赏”了。
而一个能够拿到这种难得学习机会的大学生,肯定应该算得上凤毛麟角了。一般来说,这样的大学生都是智商很高的。一个高智商的人,能够心平气和地和母亲一起干重体力活,而且一干就是一个多月,还真的是蛮有耐心的。
记者采访时,工地的工友们纷纷说,他是真的来干活的,而不是来作秀的。看了视频,我们确实可以说,如果不了解实情,他看起来就是一个普通的打工者。通过视频我们可能了解到,这个男生的年龄也就只有21岁,就已经是大学毕业了,说明他读书时一直就是个“学霸”,说不定其上中小学时还跳过学。
面对这样懂事的孩子,有网友在新闻下方的跟帖中开玩笑地说:“孩子有的是来报恩的,有的是来要债的。”这话虽然说得直白,却也有一定的道理。
在目前以独生子女为主的情况下,孩子们确实是比以前要娇气得多。某些成长在城市中的大学生,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明明是出生在很普通的家庭中,却不顾实际,和其他生活条件好的同学攀比,要求父母给自己提供优渥的物质条件。尽管父母为了满足他们的要求而费尽心思,他们还是不懂得感恩。
前一段时间,有个女生考上了所谓的新一线城市的某大学,因为其母亲只愿意提供每月2000元钱的生活费,而感到非常不满。她直接要求其父母为其提供每月4500元生活费,说她除了吃喝而外,还要化妆、交际等等。因为其母亲没有答应这个要求,她还把这个事情发到某个网络媒体上,希望讨个说法。而后,某个媒体的记者特意对此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即便是在所谓的新一线城市,目前大学生的生活费,平均也是在每月2000元以下。笔者曾以《要四千五生活费遭拒委屈,大学生活费多少合适?》为题,写过一个评论,希望记者的调查,能够帮助该女生认识到,她上大学的基本费用,父母是可以帮她出的,而她如果还有其他的消费要求,父母就没有这个义务来帮她出了。
与这样的孩子对比,更可以看出今天新闻中学子的质朴和懂事。当然,也有网友质疑,为什么一个即将上北大的学子,不利用自己的知识、自己的擅长,带带家教来挣更多的钱呢?我想,视频中的内容已经说出了答案,这个孩子做出这样的举动,不是纯粹为了挣钱,他主要是想体验一下父母的辛劳。
因而,最后我要说,这名被保送读北大博士的21岁男生,能够利用暑假,用陪伴母亲打工的方式来体验其辛苦,这样的举动确实很赞。我相信,这样懂事的孩子,只要假以时日,他必将有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