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丫髻山下的历史传奇人物——清代剑岭村宋维屏进士的故事

健健说哲理 2024-07-26 21:14:56

疫情前那两年,我们每天下班之后,经常三五位同事相约去爬丫髻山。

丫髻山是广州花都区新华镇、炭步镇、赤坭镇三个乡镇交界的一处高山。如今山顶上有一个石碑标注和见证着三镇地界和这座山下的那些历史故事。其中丫髻山北麓有锦山村和剑岭村,今天我们聊及的是剑岭村的往事。

话说清朝道光至咸丰年间,剑岭村隐藏在岭南腹地的丫髻山北麓山脚下,这里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绿树葱葱。村里有一名读书人,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才情与勤奋,他便是后来考取了进士的宋维屏。

据族谱所载,宋维屏原来是住在剑岭村旁边的锦山村,锦山村紧靠丫髻山,山沟水流常年穿村而过,但每逢山洪来时,也会带来大量泥石流。为了居住环境更安全,宋维屏的父亲决定带着全家人往离山脚溪流更远处的剑岭一带迁徙,最终在剑岭村的小乌石安顿下来。

道光十六年(1836年),青年宋维屏考中了举人,世代以来默默无闻的小村突然出了一位举人,全村为之沸腾。但中举之后的宋维屏没有骄傲自满,依然勤奋攻读功名,七年之后,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考取进士,成为当时清朝朝廷的栋梁之才。

步入仕途后,宋维屏被任命安徽蒙城县知县。离开家乡远赴蒙城上任,蒙城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亳州市东部,这里历史文化悠久,清代时期虽然不是大城,不算太繁华,但是这里地理位置是华北平原的南缘,民风很淳朴,物产也非常丰富。

当然宋维屏作为蒙城县知县也面临着诸多治理难题。他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实施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在那时,为官一方是一定要重视农业发展,兴修水利,鼓励百姓开垦荒地的。毕竟那个朝代还没有什么工业,只有发展农业,才使得蒙城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他兴办学校,倡导读书之风,为蒙城培养了大量人才。宋知县在任期间,蒙城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除了担任知县,开展地方治理,宋维屏还曾担任江南乡试的同考官。他秉公无私,严格选拔人才为朝廷选拔出了一批批才华横溢、品德兼优的学子,为当时的朝政与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

后来据传说,由于宋维屏的修养与成就所影响,他的儿子宋士伸也勤奋读书,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考中了举人。可谓父子同登科,其子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为他们宋氏家族光宗耀祖,也为赤坭镇剑岭村的历史画上近代史上最浓厚的色彩。

爬丫髻山只是我们几个同事喜欢的户外活动,冬季时节太阳下山早,而我们只能下班后才出发去爬山。有时从山上下来,也就顺便在山脚下的农庄吃晚饭,和农庄里的人一边喝茶,一边谈天说地,丫髻山那些年代久远的历史故事也才更多地被我们翻阅出来。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