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八路到《上甘岭》的张连长,自学成才的高保成离休后也忙碌

小甜甜说娱乐文化 2024-11-27 21:30:32

谁能想到在《上甘岭》中那个威风凛凛的张连长,曾经是个字都不识的穷苦娃?

1956年这部电影让30岁的高保成一战成名,但在他身后是一段极具"开挂"色彩的人生经历:

10岁就开始打工,12岁参军当上小八路,28岁才开始演戏......

这简直就是"励志剧本"本剧了!

而这个从艰难岁月里走出来的男人,究竟是怎么一步步登上银幕的呢?

要说这《上甘岭》里的张连长是怎么炼成的,那可真是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

1956年春天剧组带着满腔热血来到了离上甘岭阵地只有40公里的地方。

说是体验生活其实就是要让演员们真真切切感受当年志愿军战士的艰苦。

茅草屋里透着风,饭桌上除了腊肉罐头啥也没有,菜叶子刚到手就蔫了,跟晒干的烟叶似的。

但对于高保成来说,这点苦头算什么?

他可是从枪林弹雨里走出来的汉子!

特等功臣赵毛臣就是他们的军事顾问,每天都带着他们重走战场。

脚下随便一踢都能找到弹片,这哪是在演戏啊,简直就是在重温历史!

高保成站在战壕边,望着眼前的阵地,仿佛看到了当年浴血奋战的战友们。

他那股子干劲儿可把导演沙蒙乐坏了,直夸他:"这小子演得太真了,跟真的八连长一模一样!"

这一炮打响可不得了。

《上甘岭》一上映,高保成这个名字就响彻全国。

谁见了不说一声:"哎呀,这不是张连长吗?"

这戏红了人气旺了,接戏的电话就跟雪片似的飞来。

《狼牙山五壮士》找他演葛振林,一口气就答应了。

《渡江探险记》要他演李连长,二话不说就上。

这哪是在演戏啊,分明就是在重走自己的军旅生涯!

每个角色他都演得像模像样,让人不得不服。

你说他是演技派?那可不!

这是用生命在演戏,用心在创作!

说高保成能演得这么真实,那还得从他的童年说起。

1926年他出生在河北霸县的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民家里。

这个家穷到什么程度?连块地都没有房子都是租来的。

别人家过年放鞭炮,他家连个暖和的炉子都没有。

父亲整天给地主家干活,挣的钱连温饱都顾不上。

1936年才10岁的高保成就不得不出去打工了。

小小年纪在棉田里弯着腰捡棉花,那场景想想都心酸。

可这苦日子还没过几天,天上就飞来了日本鬼子的轰炸机。

"轰隆隆"的炸弹声,把整个县城都炸成了平地。

这下好了连打工的机会都没了。

但人生就是这么奇妙,这个不幸中的万幸,反而让他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

1938年年仅12岁的高保成参加了八路军。

分配到冀中五分区卫生部当护士,整个卫生部就靠两头骡子驮着家当四处奔波。

小小年纪每天端屎端尿伺候伤员,别提多辛苦了。

可这个倔小子从来没喊过一声累。

第一次休假回家,穿着那件大了好几号的军装,把他妈乐得合不拢嘴。

他妈连夜给他改衣服,一针一线都透着对儿子的心疼。

离开时他妈望着儿子的背影说:"总算苦尽甘来了。"

谁能想到这个连自己妈妈都担心前途的小护士,后来能在大银幕上大放异彩呢?

这么一个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出来的娃,是怎么成为演员的?

要说这其中最难的,就是认字这一关。

加入战斗剧社后,领导发现他是个文盲,眉头都皱成了川字。

但人家也没嫌弃他,反而给他定了一个土味"学习计划":每天必须学五个字!

这可难坏了高保成,但他是谁啊?当过护士的人啥苦没吃过?

他可真是把"化零为整"这四个字发挥到了极致。

走军路的时候把要学的字条贴在战友的背包上,边走边记。

休息的时候呢第一个冲到文化教员跟前,死缠烂打也要把字认全。

这股子拼劲儿把战友们都看愣了。

就这样这个"铁脑壳"用最笨最土的办法,一个字一个字地啃了下来。

到了1946年冬天,你猜怎么着?

这小子不仅把字认全了,连台词都能自己背了!

1939年他遇上了贺龙领导的一二O师。

当时部队正缺南方话剧演员,这不就给高保成创造了机会嘛!

练基本功的时候可把他苦坏了,天天踢腿、下腰、劈叉。

腿上都练出两个大包,疼得晚上上不了床。

教练问他受得了受不了,他咬着牙说:"为了革命,这点苦算啥!"

就这么熬啊熬他从文艺兵变成了话剧演员。

等到1956年28岁的他终于等来了人生的第一部电影。

这一等可不就等出个"张连长"来了嘛!

这哪是演技啊这是用生命在演戏!

从首部电影《上甘岭》开始,高保成就一发不可收拾。

五十年演艺生涯,拍了六十多部电影,这数据说出来都让人惊叹。

别人演个十几二十部就歇菜了,他倒好越演越来劲。

《闪闪的红星》里的宋大爹、《暴风骤雨》里的赵玉林,一个个角色都演活了。

到了1989年组织上说:"老高啊,该退休了。"

文化部还特意给他办了个庆功会,可把他给乐坏了。

从一个不识字的穷孩子,到令人尊敬的艺术家。

高保成用他的人生谱写了一曲最动人的奋斗之歌。

这才是真正的"演技派"!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