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前,中国政协文史工作首次倡立;65年来,大荔政协文史工作成果丰硕。在迄今出版的十九辑《大荔文史》集中,我有幸参与了其中三辑编纂,由此便与政协文史工作结下不解之缘。
大荔县政协机关
政协文史工作是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推动祖国统一,扩大改革开放,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存史、资政、团结、育人”,尤其是围绕中心,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不仅有助于历史研究,有利于当今,并且还惠及后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历届大荔县政协赓续深耕文史征编,以文史工作资发展之政,服务全县党政中心工作;资统战之政,奋力绘就最大最美“同心圆”;资文化之政,助推大荔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感召了一批又一批有志“以文铸魂、报效家国”的文化人士参与支持。我个人文化水平不高,但酷爱地域历史文化研究,知之愈深,爱之愈切,心系大荔、探索大荔、研究大荔、书写大荔成为今生挥之不去的情结。三十多年工作经历中,我曾两次差点就职大荔县政协学文委(一次是乡镇回城,一次是组织再分配),阴差阳错虽没有去成,然个人特长、工作需要加领导垂青,于公于私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于是三届三度与政协的同志们友好合作,春华秋实,众手酿就了《风情同州(上下卷)》《沙苑沧桑》《印证大荔》三坛大荔文史蜜酒。
“人民政协心向党”篆刻
大荔,左辅誉驰,古府留韵,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可惋惜的是,千百年来缺少一册综合全面、成体系、乡土化的通俗文史读本。2010年,我任着县志办的职,却没少忙政协文史方面的事。时任孙忠社主席是我的恩人,一路提携和照顾着小民进步。他知道我爱文史,我也想借机学习提高,于是一拍即合,决定编纂大荔文史小百科全书《风情同州》。话好说事不好干,没有成熟可资借鉴的先例、缺乏深厚的史资库源支撑、少有经验型编纂人员选择,一切几乎从零开始。我清晰地记得,为体现编纂工作的组织性、专业性和群众性,从酝酿到成书历时半年多,编纂方案拿了数稿,领导与编纂人员碰头磋商不至十次八次,编前意见征求会、编中审议定稿会、编后座谈讨论会一个不少;为吸收最可珍贵的入编资料,翻阅古籍经典不下百卷,内访外联笔者书家以千为计,上宝鸡下洛阳数十趟颠簸奔波,终是换回量丰质优的第一手资料品享受众;为确保权威、真实、准确和服务社会、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编纂人员对书稿进行修改不下十遍,在深挖史料、精选素材上下了大功夫,与作者保持频繁联系沟通,不断充实核实内容直至完善周备。融汇心血的《风情同州》犹如一副有生命的、镶嵌着大荔古今风物情韵的五彩长卷,两册、172篇、35万余字,“三亲”(亲历、亲见、亲闻)特色鲜明、内容真实丰富、参与人士众多、深受各界欢迎,它浓缩历史于书帛,凸现人文于卷帙,描绘物景于纸页,对提升大荔人民价值认同与精神认同大有裨益。捧读《风情同州》,每篇文章都以当事人亲历者的口气娓娓道来,有始有终、形象鲜明,它不似志书、档案那样枯燥、平直、了无生气,资料详实而鲜活,细节真实而生动,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在脑海里给读者留下了立体感性的形象。著名词作家、大荔乡贤党永庵赞誉:大荔县志办和政协文史委的朋友们能在较短的时日内,编写出这么一本内容丰厚、异彩纷呈、雅俗共赏的文化散文集《风情同州》,实在令人敬佩。他们有眼光,有胆识,有毅力;他们功不可没。
《风情同州》(风物卷)
《风情同州》(情韵卷)
成功是催人奋进的动力,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源泉。乘首举即胜东风,2014年,我再度携手政协同仁主编大荔文史之《沙苑沧桑》。沙苑,中国内陆唯一沙漠,广袤百里,有着亿万年沉淀的历史之美、有着文人骚客辞赋歌咏的文化之美、有着婀娜多姿妩媚端庄的自然之美、有着大荔民众战天斗地移星换月的人文之美……大荔政协视挖掘、包装、推荐“美在深闺人未识”的沙苑为责任、为担当、为奉献,编纂大旗一举,各方贤士纷至沓来。渭南师院教授、大荔乡贤严安政以多年潜心译注的民国《沙苑志》文化成果助力,文化学者张升阳、张成才广泛收集整理全时空文献资料,乡邦专家王元林、李良鹏、李楷引经据典专题打磨,一字字、一篇篇、一编编权威研读,当代人记录千古事,详文献之略,匡史书之误,补档案之缺,辅史学之证,成为回答大荔沙苑历史和现代、昨天和今天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重要参考。人民政协心向党、盛世年华颂党恩。在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前夕,现任谢文秀主席托付我以文联之力助书香政协建设,编纂一本具备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的文化精品。我慨然应允后,突破新冠疫情造成的种种不便,联系到陕西省书协副主席、大荔乡贤张鉴宇和著名篆刻家、大荔乡贤王孟敏等数位志同道合者一起发力,历时一百天,紧扣一百个题目,篆刻印石一百方,形成印品展牌一百面,并印制出版了典藏文献《印证大荔》。篆书是中国书法之源,篆刻是书法艺术之体,用篆刻作品加篆书作品、以古老艺术融时代内容、集合老中青业内精英,《印证大荔》开创了政协主导、文艺赋能、书画会友的先河。拈笔古心生篆刻,引觞侠气上云空。百方殷红印蜕,印式风格各异,印材石玉兼备,印文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一印一型,一印一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堪为助力建成大美大荔、实现共同富裕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
《沙苑沧桑》
人在交往中熟识,事在合作中共赢。在断断续续十几个年头中,与政协共事、与政协人来往,无论编书统稿、无论涉文活动,我辛苦并快乐地享受着。说辛苦,是熬夜执笔确实不易;说快乐,是政协平台实现了诸多个人梦想,从中汲取收获、成长成熟,实为人生快事。因与政协文史工作结缘,领略了孙忠社主席、张锋主席、谢文秀主席和李西林副主席、张玲副主席、张红娟副主席的领导风采,见识了张春光秘书长、宁荔军秘书长、曹贞侠秘书长、杨宇宙秘书长、魏平均秘书长的统筹魄力,学习了梁山林主任、王春红主任、钱荔副主任的知识水平。大荔政协文史工作历任领导和同志们的身上,有着一种精神始终影响和教育着我,那就是高点站位、认真负责、运筹帷幄、亲力亲为、平易近人乃至更多。据我所知,历届县政协秉持对大荔历史文化高度负责、对大荔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立足县情,注重特色,科学规划,高效编制高质量完成《政协大荔县委员会文史工作五年规划》,文史编纂工作牢牢装在心中、拿在手中、落实在行动中。依着科学客观的“施工图纸”,政协文史编纂工作主席挂帅、副主席主抓,学文委一班人精诚团结域内外文化单位、文化人士协力攻坚,众手成册,所出《大荔文史》集皆精品。领导内行、同志应心,“文化”二字贵为大荔政协文史资料的“纲”和“魂”,“三编三评三审”“真、实、严、细”,质量意识、精品意识贯穿于编纂工作全过程,正是一部部集大成、集众智、集心血的文史精华,作为全县对外交往的礼品、全民阅读的精品、历史文化的藏品之铸成大法。见而思、思而学、学而知,参与编纂文史资料的过程亦是我认知提升的过程,由此不仅开阔了个人的眼界,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到家乡的古往今来,而且对政协文史工作的探究也不断得以升华。懂得了政协文史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敢拘泥于老人讲老话、当代人讲上辈人的事,务须随着时代的前进,适应时代的潮流,跟上党和国家的前进步伐。明白了政协文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接地气,顺应民意。重大文史资料征编工作,仅靠政协委员不够,需要依靠和发动社会各界群众、各个阶层,使整个征编工作接地气、忆真事、说实话、诉衷情,生动形象,可亲可信,富集吸引力、感染力。洞悉了政协文史工作必须汇聚社会各方面的智慧,团结一致,形成合力。要积极适应当今时代传播手段、传播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宣传文化部门、新闻出版广电部门、史志档案部门、各类媒体包括新媒体全方位密切合作,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就能极大地拓展政协文史工作的推动力、感染力、吸引力,就能有效地增强政协文史工作的教育性、有效性、社会性。
《印证大荔》
星光不负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抚摸着家中那一摞摞市县两级政协特聘文史委员(研究员)荣誉证书,看到一本本参与编纂的“渭南文史”“大荔文史”资料持续发挥作为,我倍感欣慰,荣光在肩、无怨无悔。新时代、新征程,大荔政协文史工作阔步迈进,我亦应奋然相携前行,愿像那可敬可爱的精卫鸟:“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渭南市政协聘书
作者简介:王小民,大荔羌白人,1971年生。陕西省作协会员,渭南市作协理事,渭南市政协特邀文史委员,大荔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大荔文联主席。出版有《小民看大荔》《沃土情思》《笔行同州》等20部著作。
王小民(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