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下午,受新华社邀请,由董宇辉、鹏鹏、和汉森参与录制的新节目《向新而行——宁夏篇》如约播出。
跟着三人的脚步我们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宁夏,也深刻了理解什么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这里不仅我们熟知的宁夏枸杞,有让宇辉产生匍匐感的西部影视城,还有坚强又脆弱让人心生敬畏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岩羊!
当然,还有董宇辉老师这次重点带我们参观的葡萄酒厂。
我也是这次才知道做葡萄酒用的葡萄和我们平时食用的不是同一种类,而且做酒之前是不用洗的。
前期流水线的参观,没有什么特别感受,但是进入厂区看着一排排发酵罐的时候不由得感叹一声:“壮观!”
当看到血液一样颜色的葡萄汁从比水管还粗的管子里哗哗流出的时候,感觉浑身鸡皮疙瘩四起。
这大概就是聚少成多的魅力吧?这大概就是时间的馈赠吧?
它汩汩而出,用蓬勃的生命力告诉我们前期付出的等待、汗水、和辛苦都是值得的!
除此之外,这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陪同讲解的嘉宾刘正经理,他用2句话就让人好感倍增!
第一句,是在宇辉讲发酵罐的作用的时候。
我的理解大概就是:发酵罐能让葡萄汁水、皮和籽在发酵过程中不断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激发出更多的风味,而不是汁水在下,皮和籽飘在上面。
最后,时间到了它又能将三者分离,葡萄酒做出来了,果渣从另外的地方分离出去。
鹏鹏让刘正经理给宇辉的回答打分,他脱口而出:“110分”。
宇辉挺直胸膛双手向两边摊开,哈哈哈大笑着问:“满分是1000分吗?”
刘经理:“满分是100分,我们加10分的奖励分。”
第二句,是在刘经理向宇辉提问:“葡萄酒的两次发酵分别叫什么名字?”
平时把我们问的哑口无言的董宇辉老师,这次听完题就用双手捂住了脸,“嗯”了半天不说话。
鹏鹏打趣说:“第一次发酵和第二次发酵。”几人哈哈笑起来。
“第一次发酵叫做……”董宇辉老师用手指在空中点了两下。
然后,他接着说:“第二次发酵是那个苹果酸的发酵,叫什么来着。”
汉森接口道:“那我知道了,第一次是从果糖到酒精的发酵……。”
两人的回答断断续续,看得出来是在尽力思索了,可能大致意思了解了,但是专业的名词一时想不起来。
这时刘经理说话了:“你们俩加起来就是100分了,真厉害!”
汉森上前一步握住宇辉的手说:“谢谢你给我留了一部分。”
刘经理:“宇辉老师原来回答问题会给别人留一定的空间。”
宇辉哈哈一笑:“主要是不会,也没有那样的设计。”
宇辉接下来请刘经理给我们做了科普,简单来说,第一次发酵是从葡萄糖、果糖到酒精的发酵,第二次是苹果酸到乳酸的发酵。
所谓的高情商就是会说话!
从刘经理的两次回复里,看得出来首先他是不吝于赞美别人的,其次也会巧妙地化解尴尬气氛。
那时我就在心里感叹:“怪不得人家能做经理呢,太会说话了!”
以前是自己狭隘了,觉得话多的人,看起来世故圆滑不讨人喜欢。
可是,人到中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才发现那也得看别人说的什么话?
在特定的场景下,把话说的恰如其分,是多么重要的一种能力,令人舒适,又能令人刮目相看。
会说话不仅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积累,更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素质和格局。
一个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还是懂得体谅别人的辛苦,愿意为他人思考都体现在了自己说的话里。
我相信屏幕前的很多参与工作的朋友都或多或少地感受过。
遇到会说话的人,你也更愿意为他提供一些方便。
遇到说话不好听的人,事也能办,但不一定让他办得顺利。毕竟都是第一次做人,凭什么我要惯着你?
不管你承不承认,人性就是如此!很多时候不是单纯地愿意听好话,而是从中感觉到了被在意,被尊重。
尤其是遇到董宇辉老师以后,他的很多回复都让人忍不住拍手叫绝!
我现在越来越发现,会说话是一种硬实力,甚至是一种天赋!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相向六月寒,愿我们都能善语结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