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77事变的战略目标:其意图就围绕着怎么让蒋介石屈服

红晓岩谈古论今 2024-09-14 17:02:59

1937年7月7日偶发的卢沟桥事件却被日本人当作了再大捞一把的机会。所以马上派大军全面侵华,试图用一击让蒋介石屈服,然后获得巨额赔偿,以及各自特权,并利用蒋介石傀儡复制一个大号满洲国。

所以大日本帝国从全面侵华战争打响的第一天起,其战略意图就始终围绕着怎么让蒋介石屈服这个目标而做部署,而不是怎么消灭蒋介石。因此开战后马上制定了对蒋介石所谓的和平方案,实际就是劝降书。里面提了好多条件类似当年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署的下关条约,无外乎割地,赔偿,允许驻军等等特权。

蒋介石从德国驻华大使那里得到这个劝降书以后,刚开始是犹豫的。因为淞沪会战还在打,局势还不一定,所以没有马上拒绝。但随着南京失守,日军大获全胜后,日本方面一看马上觉得已经转给蒋介石的劝降书太客气了,所以狮子口大开,又重新起草了一份,再次转交给了蒋介石,并且要求最后回答期限是1938年1月15日。这次蒋介石根本没有理会。因为如果接受的话就是战败投降的卖国贼,这个罪名承担不起,而且百姓也不答应。所以蒋介石没有理会日本人的要求,日方到了期限后马上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因为从一开始就算计好蒋介石很可能像满清政府一样,从鸦片战争时候就一路妥协,退让,一直到甲午战争,义和团,918等等。都是坚持不了几天马上投降,默认。所以日本人从中尝到了甜头,也养成了“中国人”一打就投降的错觉。也就从一开始就没想过彻底消灭蒋介石,以及万一消灭不了后的预案。说白了就是太乐观了,可没想到蒋介石一直不投降,并且对日军的大规模进攻顽强反击,让日军的战损率有时达到40%。开战4年后的1941年日军已经合计死伤超过了50万。同时自己国家本身就不富裕,才打了3年多就物资告急了,连大米都开始短缺,购买石油钢铁的黄金也见底了,国内很多车子不让开了。所以到了1940年好几次讨论是否进攻重庆,都因为物资和兵力不足而放弃。之后美英对日本石油禁运,日本人更加骑虎难下。难怪在一次决定战争走向的讨论会上,首相东条英机毫不掩饰地说:我们已经死了几十万,伤了几十万,数百万军人忙活了这么多年,花费了巨额资金,消耗了无数的物资,现在说不打了这不可能。

那意思就是本想蒋介石投降的话,可以大捞一笔,可没想到蒋介石没投降,所以现在战争停下来的话,那就赔大了。所以面对美国的石油禁运,一边与美国继续谈判,一边准备南下东南亚抢石油,也就是宁可对美英开战也不想中止战争。总之,面对领土广阔,地形复杂的中华大地,大日本帝国从一开始就应该知道不可能彻底消灭蒋介石,所以让蒋介石屈服,复制伪满洲国是其最终目标。这背后就是日本人习惯了:“对中国的战争就意味着“胜利,获得土地,巨额赔偿,以及各自特权,甚至殖民地”。这种只赚不赔的错觉,不仅是政府和军人,就连普通老百姓也都这么想。可是没想到蒋介石不仅没有屈服投降,而且还重创了不可一世的皇军,并把战争拖延到了德国横扫欧洲大陆,导致国际地缘战略发生了剧烈变化,美国人面对来自德国的威胁,不得不与日本这个从义和团运动时期就互相帮助,共同掠夺盘剥中国的列强战友翻脸。最终日美开战,并挨了2颗原子弹后无条件投降。日本一直做梦想等蒋介石投降,没等到,最终反而自己却投降了。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