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死后,赵高李斯伪造诏书,蒙恬手握30万重兵为何不反?

兰亭说事 2024-09-15 02:17:33

公元前210年,一代雄主秦始皇驾崩于沙丘平台,举国上下陷入了悲痛之中。

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宦官赵高与丞相李斯却密谋伪造遗诏,诬陷太子扶苏与大将军蒙恬谋反,最终逼迫二人自尽。

那么,彼时蒙恬麾下还有30万大军,他大可起兵反抗,夺取政权,却为何偏偏选择了慷慨赴死呢?

大将军蒙恬的生平

要解开这个谜团,我们需要从蒙恬的身世说起。

蒙恬,出身于大秦名门望族,祖父蒙骜、父亲蒙武皆为秦国肱骨之臣。

蒙骜是秦昭襄王时期的名将,曾率军攻打齐国,立下赫赫战功。

史书记载,蒙骜"攻齐,拔五十余城",可见其军事才能之强。

蒙武更是秦孝文王、秦庄襄王时期的大将,在秦国统一战争中屡立奇功,先后攻克楚国重镇蕲、黔中,更是亲手擒获了楚王负刍。

在这样的家学渊源熏陶下,蒙恬自幼就树立了,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

少年得志的蒙恬,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崭露头角。

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56年),蒙恬随父亲蒙武出征,平定了东周叛乱。

此后,蒙恬转战千里,先后参与了伐魏、伐楚、灭燕、灭赵的战争,屡建奇功。

《史记·蒙恬列传》记载:"恬从武安君白起攻魏,拔五城,斩首五万,魏将芒卯降。"可见蒙恬战功之盛。

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的灭齐之战。

彼时,齐国已是六国中最后一个独立的诸侯国。

秦将王贲与蒙恬率军直逼齐国国都临淄,齐王田建不得不率军迎战。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王贲、蒙恬攻齐,三月不拔。恬乃益发兵,军临淄。齐王田建素车白马,系颈而出降。"

面对秦军的强大攻势,田建只得投降。

齐国就此灭亡,秦始皇一统天下,蒙恬也因战功卓著而被封为章武君。

秦朝建立后,北方的匈奴日益强大,屡屡南下骚扰。

秦始皇决定派兵北击匈奴,平定边患。

公元前215年,蒙恬奉命率军北伐,出陇西,逾乌鞘岭,直抵阴山。

此战蒙恬身先士卒,奋勇当先,终于攻克了匈奴的重要屏障——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地区),俘虏匈奴王多人,匈奴单于头曼不得不率部东迁。

《汉书·匈奴传》记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逐戎狄,收河南地。"

此役过后,匈奴十余年不敢南下,蒙恬也因此威名大震,被封为"武安君"。

不仅如此,蒙恬还奉命修筑了万里长城。

据《史记·蒙恬列传》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命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逐匈奴,修筑长城。

长城修筑之艰辛,蒙恬与士兵同甘共苦,亲自踏勘地形,制定修筑方略。

一砖一瓦,一砂一石,无不凝结着蒙恬的心血。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一条绵延万里的长城巍然耸立,成为保卫大秦的坚实屏障。

不得不死的理由

然而,就在蒙恬为大秦鞠躬尽瘁之时,秦始皇驾崩的消息传来。

赵高与李斯伪造遗诏,诬陷太子扶苏与蒙恬谋反,逼迫二人自尽。

面对这样的诏书,蒙恬虽然手握重兵,但他深知,自己若是起兵反抗,无异于判了蒙氏满门的死刑。

蒙恬的祖父蒙骜、父亲蒙武都是秦国的功臣,蒙氏三代忠心耿耿,若是蒙恬起兵造反,岂不是辜负了列祖列宗的教诲?

正如蒙恬自己所说:"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於秦三世矣。"(《史记·蒙恬列传》),蒙恬无法背弃祖先的忠诚。

更重要的是,蒙恬对秦始皇心存感激。

秦始皇在位时,对蒙恬委以重任,先后派他北伐匈奴、修筑长城,蒙恬也不负重托,戮力而为,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君恩似海,蒙恬又怎能背叛?

再者,蒙恬与太子扶苏情同手足,扶苏已经自刎身亡,蒙恬又有何颜面苟活于世?

面对秦二世的使者,蒙恬并没有乞求宽恕,而是坦然赴死。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位沙场老将仍不忘进谏新君,希望他能够励精图治,勿忘先帝遗志。

蒙恬临终前的一番话,字字千钧,令人动容。

"自祖父开始,蒙氏三代为将,今知难逃一死,手握三十万重兵足以反叛。然而我不愿辱没祖先教诲,不愿辜负先帝的知遇之恩,我说这些不为脱罪,只望陛下心系社稷遵循正道。"(《史记·蒙恬列传》)

蒙恬虽死犹荣,他开疆拓土、修筑长城的丰功伟绩,永垂青史。

相比之下,赵高、李斯虽然一时得势,但他们伪造诏书,逼死忠良,最终也难逃历史的审判。

蒙恬的悲剧,折射出了秦朝末年的混乱和黑暗。

秦始皇驾崩后,赵高专权,二世暴虐,天下大乱,最终导致了秦朝的速亡。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举行起义,揭开了反秦大幕的序幕。

随后,各地纷纷响应,刘邦、项羽、田横等先后起兵,反秦势力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

历史大势浩浩汤汤

面对来势汹汹的起义军,秦二世和赵高却无所作为,只知道加紧搜刮民脂民膏,征发更多的士兵,试图以暴力镇压起义。

然而,这样的做法非但没有平息反秦的浪潮,反而让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军攻入关中,秦二世被迫出降。

赵高见大势已去,竟亲手杀死秦二世,而后又自杀身亡。

至此,一代强秦轰然倾覆,秦朝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短命王朝。

秦朝的覆亡,固然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但赵高、李斯伪造遗诏,杀害忠良,无疑加速了这一进程。

试想,如果蒙恬不死,如果扶苏得以即位,秦朝的历史会不会有所不同?

不过秦朝虽然灭亡,但其政治制度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郡县制、官僚制、科举制等制度,都是秦朝的遗产。

秦朝的灭亡,也为后来的汉朝崛起创造了条件。

汉朝在继承秦制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得社会逐渐走向稳定。

尤其是汉武帝时期,匈奴被击败,丝绸之路开通,汉朝达到了鼎盛时期。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任何一个王朝都不可能永世长存。

从秦朝到汉朝,从汉朝到后来的唐、宋、明、清,中国历史经历了一个个朝代的更迭。

每一个朝代都有其兴衰成败,每一个朝代也都在前朝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这些朝代更迭的背后,是中华文明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过程。

参考资料

《史记·蒙恬列传》

《史记·秦始皇本纪》

0 阅读:90
评论列表
  • 2024-09-18 07:34

    一个太监一个大臣就敢改变诏书,换掉新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