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上有条关于叶晓明的评论,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野心让他胸怀大志,认知让他坐井观天。”
在音响展览会上,丁元英苦口婆心地劝叶晓明降低自家音响的价格。然而,叶晓明却坚决反对,固执地认为降价就等同于营收锐减,对公司而言简直是死路一条。
丁元英无奈只得从经济和人性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剖析,甚至担心叶晓明理解不了,最后还明确指出降价的终极目标是从乐圣口中夺食。
可即便如此,叶晓明依旧不赞同,私下里还和股东们嘀咕:“钱是古城的钱,丁哥没出一分钱,要是按他说的去做,真做砸了谁担责任?”
作家水木然说过:“当你的认知超出了对方,他就会本能地防卫和抵抗。因为每个人都竭力证明自己是对的,自己的尊严不容侵犯。”
认识水平低下的人,思维往往如同井底之蛙般狭隘,顽固得难以被说服。他们犹如陷入自己编织的认知茧房,只盲目相信自己脑海中那片狭窄天空下的所谓事实,对别人的观点嗤之以鼻,拒之门外。
所以在格律诗收到乐圣起诉通知书时,叶晓明毫不犹豫地成为了第一个提出退股的人。丁元英苦口婆心一再劝他再等等,强调格律诗是扶贫性质的公司,没那么容易败诉。
可叶晓明哪里听得进去,依照他的认知,蚂蚁挑战大象,这场官司无疑是必败无疑。最终格律诗反败为胜,叶晓明却因此错过一个远大前程。
认知低下的人,犹如被困在自己狭小的认知牢笼里,总是牢牢囿于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不管你怎么努力劝说,都如同对牛弹琴,毫无效果。
无论你拿出多么确凿的证据,讲述得多么头头是道,他们依然固执己见,坚信自己是对的,而你则是错的。
这并非他们刻意针对你,而是他们那低层次的认知,如同一堵无形的墙,死死阻挡着他们接受其他想法的通道。
往往只有当他们被残酷的现实毒打,被无情的欺骗折磨,才有可能如梦初醒。遇到这种人,不必浪费唇舌,默不作声地远离,才是对彼此最明智也最好的成全。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中深刻阐述了人们对“道”的不同理解和反应,揭示了认知层次与行为改变之间的关系。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中讲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指的是那些高层次的人,一旦领悟到正确的道理,便会立即付诸实践,勤奋努力地去实现。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中等层次的人对道理有所感知,但往往时而相信时而怀疑,缺乏坚定的行动力。
下士闻道,大笑之:最低层次的人则对道理不屑一顾,甚至加以嘲笑,完全无法理解其真谛。
智者与愚者的区别在哪里?智者能够从善如流,听到正确的道理后,会主动学习并实践,以此改变自己。他们的心态开放,乐于接受新知,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
愚者则往往守残抱缺,面对正确的道理时,只会进行反驳和嘲笑。他们缺乏自我反省的能力,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更不愿意做出改变。
当一个人拥有顿悟之心,产生改过之意时,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一段话,甚至几个文字,都有可能触动其内心,使其醒悟。
相反,如果一个人没有这种觉悟,那么无论你说多少话,付出多少努力,他们都可能一意孤行,无法被改变。
永远不要尝试去规劝或拯救一个错误的人。这是因为他们的认知和价值观已经根深蒂固,很难通过简单的劝说来改变。
我们应该把心力用在那些正确的人身上,他们更有可能接受新的道理,并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