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入局核聚变!

马哥能源 2024-07-13 20:12:34

日前,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发生了工商变更,企业注册资本从50亿增资到145亿,翻了近两倍,新增股东里更是出现了张重量级的罕见面孔--中国石油。

01

中石油入局核聚变

据天眼查显示,中国石油昆仑资本豪掷29亿,获得了聚变新能20%的股权,成为其主要股东。

图源:天眼查

要知道,昆仑资本是中国石油专门投资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资本运营平台,主要通过财务投资发现战略投资机会,以打造中国石油第二、第三增长曲线。

而此次昆仑资本一出手就是向一家核聚变公司投了数十亿,如此看来,中国石油庞大的业务版图里,又将新添“核聚变”这一傍身利器。

中国石油选择投资的这家核聚变公司,核实力不容小觑。据了解,聚变新能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下简称“等离子体所”)磁约束核聚变领域的成果转化平台。

而等离子体所是中国热核聚变研究的重要基地,已先后建成了多个核聚变重器,像常规磁体托卡马克HT-6B、HT-6M,我国第一个圆截面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合肥超环”(HT-7),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东方超环”(EAST)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中国石油第一次踏足核聚变领域。在去年9月召开的中央企业可控核聚变领域协同创新发展研讨会上,中国石油作为18家央企中唯一一家石油公司罕见出席,释放了其入局核聚变的信号。

02

无敌的核聚变

包括太阳在内的恒星,都由一种叫做“核聚变”的反应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单从能量来看,聚变每公斤燃料产生的能量大概是裂变(用于核电站)的四倍,石油或煤炭的四百万倍。

而且核聚变反应不会有二氧化碳或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更重要的是,它不会像核裂变一样产生高放射性、长衰变期的核废料,这是因为,一旦核聚变装置出现故障,反应就会停止。可以说核聚变能是真正用不完、清洁、安全的无敌能源。

因此,如果可以建造出“人造太阳”这种装置,将像太阳一样发生连续核聚变反应的这套模式在地球上复制,全球能源供应格局届时都将为之一变,无论是传统能源煤炭石油,抑或是新起之秀光伏、风能,在核聚变能面前都将瑟瑟发抖。

然而,不像太阳的核聚变是通过自身强大的引力实现的自然现象,在我们这颗星球上要想模拟出太阳的环境难于上青天。

对于这一终极能源,人类从初识到研究它已走过一个多世纪的历程,但遗憾的是,虽然不可控核聚变(氢弹爆炸)早早就实现了,但能够为人类所用的可控核聚变却迟迟搞不定,现在仍然在艰难探索中。

可控核聚变难点在于如何控制和自持,核聚变要实现自持燃烧和稳态运行的条件极为苛刻,一是温度要足够高,使燃料变成超过1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二是密度要足够高,这样发生碰撞的概率才大;三是等离子体在有限的空间里被约束足够长时间,让它们抵抗排斥力、相互碰撞,并实现净能量输出。

这里面的挑战各种更是一个接一个,包括要应对上亿度等离子体带来的极端热负荷、中子辐照引起的材料肿胀和变脆,以及高速等离子体流对材料的侵蚀和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等。

03

掀起投资热潮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可控核聚变领域仍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2022年,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首次成功在核聚变反应中实现“净能量增益”;2023年4月12日,我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403秒稳态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时长新纪录,对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AI算力猛增,有望助力托卡马克装置中的等离子体维持,像DeepMind最新研究用RL算法,将等离子体形状精度提升65%;还有高温超导体等先进材料的不断发展,使可控核聚变实验堆成本与建设周期大大降低,洪荒70全部磁体系统就都采用高温超导材料加工建造,尺寸小、成本低,具有商业化发电的潜力……如此种种都加快了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落地的预期。

过去十年间,有超过60亿美元的投资涌入核聚变领域,涉及加拿大、英国、日本、中国等各国聚变公司。近两年资本市场融资更是屡创新高,并且,投资主体也由政府逐渐转向私人投资。

截至2021年聚变企业共获得18.7亿美元的投资;截至2022年总投资额达到了48亿美元,一年间新增近30亿美元,已超过2021年前累计数额;截至2023年总融资额为62亿美元,其中私人投资额约59亿美元,远超过政府投资额。

海外方面,OpenAI首席执行官奥特曼已经对核聚变企业Helion Energy投资了3.75亿美元,并担任其董事会主席;比尔•盖茨、杰夫•贝索斯在内的亿万富翁也都掏腰包真金白银支持核聚变公司。

我国的能量奇点、星环聚能、聚变新能等也都获得数亿至数十亿不等的投资,背后亦出现了中国石油、米哈游、红杉种子等各行大佬。

此外,世界各国也出台了一系列聚变政策文件,以支持聚变技术在本国的发展。

美国能源部发布《聚变能源战略2024》,支持“聚变能源十年宏伟愿景”实施。

我国也加大了对于可控核聚变的政策支持,2024年1月,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聚焦核能、核聚变、氢能、生物质能等重点领域,打造“采集-存储-运输-应用”全链条的未来能源装备体系”。

虽然在可控核聚变这条路上,至今还没人看得到尽头,问就是苦涩一笑“永远还差五十年”,但即便它是如此的遥不可及,也丝毫没有浇灭一点人类探寻这个无敌但难搞的“终极能源”的兴趣。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