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测试卷
(分值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襄陵(xiānɡ) 绝 (yǎn)
藻、荇交横(xìn) 竹柏(bǎi)
B.属引(zhǔ) 飞漱(sòu)
竞跃(jìnɡ) 素湍(tuān)
C.御风(yù) 猿鸣(yuán)
好鸟相鸣(hǎo) 鹦鹉洲(yīnɡ wǔ)
D.缥碧(piǎo) 经纶(lún)
重岩叠嶂(zhànɡ) 燕然(yān)
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曦月 落晖 水皆缥碧 急湍甚箭
B.征蓬 燕然 互相轩邈 泠泠作响
C.东皋 徙倚 嘤嘤成韵 鸢飞戾天
D.萋萋 侯骑 经纶世务 沉鳞竞跃
3.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清荣峻茂(茂盛)
晓雾将歇(消散)
B.欣然起行(走)
长歌怀采薇(大声喊)
C.从流飘荡(跟、随)
浅草才能没马蹄(刚刚可以)
D.窥谷忘反(同“返”,返回)
单车欲问边(慰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我出国的时候,父亲送给我的那套石印的前四史,充塞了我的半个行囊。
B.我区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首批改革38个实验区,从今年起进行课改实验。
C.他的画作风格清新,色彩丰富,色调和谐,得到画界及评论界的一致好评。
D.我国古代,为区别韵文和骈文,凡不押韵、不重对偶和排比的散体文章,一律称之为
散文。
5.下列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三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当时间变得越发昂贵,消磨时间、降低速度的“闲”便越发奢侈。久远年代的诗
词里,“海鸥无事,闲飞闲宿”,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
花”,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生活的忙碌让我
们怎能不怀想“闲”的飘逸。
①是何等馨香又空灵的意境
②是何等悠远又自在的心绪
③是何等寂寞又淡然的雅趣
A.②③①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①③②
6.下列作家、作品、朝代连线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鹤楼》——崔颢——唐代
B.《与朱元思书》——吴均——唐代
C.《水经注》——郦道元——北魏
D.《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北宋
7.默写填空。(8分)
(1)至于夏水襄陵,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
千二百里, 。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 。
(3)《渡荆门送别》中以一种独特方式抒发作者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
。
(4)《使至塞上》中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 , 。
(5)《钱塘湖春行》中以鸟儿活动来展示初春活动的句子是: ,
。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是: , 。
(6)《记承天寺夜游》中对月色加以描写的语句是: 。
8.观察下面黎雄才的画作《驾云松》,写一段解说文字,至少用上一个成语。(3分)
二、阅读与欣赏。(共41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13分)
游白水书付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ì)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其源殆可熟物
(2)循山而东
(3)折处辄为潭
(4)顾影颓然
(5)不复甚寐
(6)书以付过
10.将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2分)
11.写出作者与其幼子苏过出游的时间、地点以及到家的时间。(3分)
(1)出游时间:
(2)地点:
(3)到家时间:
12.找出文中描写潭中水的语句。(2分)
13.请分析作者“不复甚寐,书以付过”的原因。(3分)
(二)西湖(15分)
袁宏道
从武林门向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年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14.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1)突兀( )
(2)即棹( )小舟入湖
(3)已不觉目酣( )神醉
(4)波纹如绫( )
15.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即棹小舟入湖(名词,船桨,这里做动词,划桨)
B.已不觉目酣神醉(喝醉酒)
C.觅阿宾旧住僧房(寻找)
D.余游西湖始此(开始)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2)已不觉目酣神醉。
17.文中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2分)
18.按下面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关的文句。(2分)
(1)作者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是:
。
(2)描写初见西湖美景时心态的句子是:
。
19.用现代汉语描绘下列景色。(3分)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美哉陶公
①庐山脚下,栗里小村,几栋茅屋,烟云舒展,竹篱密密,杨柳依依。陶渊明就居于斯。
②每日,他或耕地、种园,或读书、饮酒。陶公“性乐酒德”,端起酒杯,就远离了凡尘,就仿佛置身先于他100多年的“竹林七贤”弹奏的韶乐之中。在那激扬的生命乐曲里,他相识了以酒以诗为命的“七贤”之一刘伶。常于醉眼蒙眬中,恍惚看刘伶出门带一壶酒,叫随从带一铁锹,说:“死便埋我。”陶公竟拍案叫绝,引为知己。
③一次,陶公的好友颜延之出任始安太守,路过浔阳,临别前留了两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有时陶渊明做东在席上喝酒先醉,便向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
④陶渊明慧性别具。一张无弦琴,伴他终生。和朋友饮酒之后,或独对明月的静夜,常常抚弄这张无弦之琴。他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⑤把一顶小小的乌纱,换成了一件宽大的布衣。陶公隐居的日子,一个个朝廷在变更。在他的一生,三个朝代,十个皇帝,都如镜花水月一瞬即逝。滚滚红尘的阵阵厮杀,在他看来,不过是窗前一阵风,一串雨罢了。
⑥做个无忧无虑、心地善良的田园诗人,做个智慧而快乐的老人。在陶公的诗文里,无处不流露着这种酷爱人生的情感。
⑦在最黑暗的日子里,灵魂深处却充满灿烂阳光。陶公能这样。
⑧在古代高人韵士的眼里,隐逸是一种最高尚、最自然的人生。
⑨陶渊明的好朋友颜延之称他为“幽居者”,稍后的沈约把他请进《宋书·隐逸传》,跟着钟嵘又封给他“古代隐逸诗人之宗”的桂冠。于是陶先生成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隐”。
⑩可陶渊明并不是真正看破红尘、心如止水的“隐士”,他的隐逸,不是出于对人生意义的虚无主义理解,他要逃避的是无可奈何的政治,而不是生活本身,他曾这样歌吟: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⑪陶公心界空灵、幽美。他像一个纯真的孩童,唱着无邪的歌。他以精进的人生态度获得了他所特有的与生和谐的感觉。也是这种生之和谐,丰富了汉文学伟大的诗歌和散文。
⑫在栗里那栋茅舍里,陶渊明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在漫漫长夜里,他要为所有的人设计一个最辉煌的宫殿。一个黎明,他心里的菩提树繁花绽放啦,于是,诞生了《桃花源记》。
20.请结合语境理解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21.请结合语境写出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的含义及作用。(3分)
22.阅读第②段,说说陶渊明为什么将“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引为知己?(3分)
23.“在漫漫长夜里,他要为所有的人设计一个最辉煌的宫殿”,这座“最辉煌的宫殿”指
的是什么?这一设计表达了陶渊明怎样的理想与情怀?(3分)
24.有人说“隐逸”是消极遁世,是对人生的逃避。联系本文,说说你的看法。(2分)
三、写作与表达。(5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清代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词作品中,“一切景语皆情语”。确实,
我们所读过的很多名篇,都能证明王国维先生的这一论断。
不单所读的作品如此,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见之景、所用之物,哪一样不关联着
人的感情?
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在《风景谈》中甚至说:人是风景的构成者,人类高贵精神
的辐射,增添了自然界的景色,其实,人是最好的风景。
请根据你的认识、经历或想象,以“一景一物总关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内容自选,立意自定,请你打开思路,选择熟识的人、事、物、景、情作文,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介绍说明等等,
请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作文。
(3)文中不得使用生活中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4)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5)不得抄袭。
第三单元测试卷
1.C 2.D
3.B【解析】“长歌”意为长声歌唱。
4.C【解析】A“充塞”改为“塞满”或“填满”。B“实验区”后加“之一”。D“区别”后加“于”。
5.A 6.B
7.(1)沿溯阻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3)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4)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5)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8.示例一:画面由一棵松树、一方巨石、数座山峰和云雾组成。画的主体是一棵高大的松树,树枝向一侧伸展,枝繁叶茂,四周云雾缭绕,远处是数座钻出云雾的山峰。这松树仿佛腾云驾雾落到了山巅。而松树紧挨一方巨大的岩石,树干的下部隐入山石中,原来它能高驾于峰顶云端,源自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和自强不息、进取向上的精神。这幅画融主观与客观、静与动、自然与理趣于一体,构思不落窠臼,手法以形传神,具有发人深思的艺术魅力。
示例二:画面由一棵松树、一方巨石、数座山峰和云雾组成。这幅画主体是一棵松树,树枝向右边伸展,仿佛是腾云驾雾落到了山巅。松树傍依一块巨石,将根扎到山石深处,大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之势。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把松树烘托得更加坚韧和挺拔。整幅画气韵生动,浑然一体,匠心独运,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发人深思。
9.(1)差不多,大概
(2)沿着
(3)是
(4)看,看到
(5)睡
(6)写
10.山崖上有几十个像巨人的脚印,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
11.(1)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白水佛迹院
(3)二鼓
12.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
13.作者对白天的景色印象深刻,陶醉于那优美的景色,因而不能入睡,故写下此文给幼子苏过。
14.wù zhào hān línɡ
15.B【解析】形容非常爱看。酣,喝足酒。
16.(1)喝完了茶,就划着小船进了西湖。
(2)已经不知不觉让人看得如醉如痴了。
17.从武林门出西行,到昭庆,然后棹小舟入湖。
18.(1)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2)不觉目酣神醉,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19.山色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发一样起伏。刚一抬头放眼,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痴如醉。
20.酷爱人生,心界空灵、幽美、纯真。
21.生动形象地写出朝廷的纷争在他心中是转瞬即逝、不留痕迹的。
22.刘伶“以酒为务”,酒龄长,酒龄大,世所公认,性格爽直,不求闻达。陶公也“性嗜酒”,自认为性气相投,故陶渊明将他引为知己。
23.它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乐的社会图景。与东晋末年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一种社会理想,又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24.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