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引领渔业现代化转型升级

秦柳钱 2024-08-02 18:12:37

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引领渔业现代化转型升级

_黄庆发

近些年,为促进我国水产养殖向绿色化、高质量化转型,政府鼓励创新水产养殖模式。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行动”。近期,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24年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实施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行动,以陆基和深远海设施养殖为重点,加快推进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和鱼菜综合种养,发展高效集约的陆基设施养殖”。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是一种建在陆地上的集约化、设施化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具有节地、节水、节力、高产、高控、高品质等优势,深受广大水产养殖户关注。本期策划关注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介绍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的模式和技术,助力渔业增效、生态增绿。

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 : 渔业绿色养殖新趋势

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是一种高度集约化的绿色生态养殖新模式,即在地面上设置圆形养殖池并耦联养殖尾水处理循环利用系统,将吃食性鱼类集中养殖在圆池内,通过圆池底部集排污装置联通人工湿地进行尾水处理,净化后的养殖尾水进入圆池循环利用,实现高密度集约化生态养殖。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模式通过构建封闭的循环系统,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养殖废弃物的有效处理。与传统的池塘养殖相比,该模式采用圆形养殖池,占地面积小,设施设备安装灵活,使得养殖空间得到了充分利用。同时,通过引进智能化控制技术、水质监测系统等技术手段,养殖池自净能力显著提升,水质稳定,为鱼类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除了环保方面的优势,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模式还具有高效、高产的特点。由于养殖环境得到优化,鱼类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都得到了提高。同时,该模式还适用于多种鱼类养殖,为养殖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此外,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的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人工干预,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养殖效率。

当前渔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要时刻,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养殖模式,正逐渐崭露头角,引领渔业走向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它的推广和应用对于促进水产养殖业的现代化、提升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积极的意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这种模式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主要模式

一般情况下,所有能摄食膨化浮性饲料、适应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鱼类都可以在陆基圆池中养殖。以下介绍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的5种主要模式:(1)“陆基圆池养殖+池塘/水库循环水”模式。该模式是利用陆基圆池养殖成鱼,养殖尾水经过简单的集污后排放到池塘/水库中,在池塘/水库中种植水培植物,消化吸收氨氮和亚硝酸盐后再抽回圆池中,实现养殖水体循环使用。目前广西来宾市兴宾区鑫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广西盛博渔业有限公司利用该模式主养加州鲈鱼,养殖成活率达80%以上,既实现了养殖尾水循环使用,又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广西港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钦州利用该模式在直径 15米的陆基圆池中养殖南美白对虾,平均每池产量达到上万斤,成活率在80%以上,饵料系数仅为1.1。更为重要的是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尾水排放到池塘后,通过养殖弹涂鱼、海水鱼类、贝类等达到净化尾水的目的,最终实现循环使用,并额外养出高品质的弹涂鱼、海水鱼和贝类,实现了养殖饲料多营养级综合利用。(2)“陆基圆池养殖+稻田”模式。该模式是将陆基圆池养殖的尾水排放到稻田中,利用富含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尾水对稻田进行灌溉,夏季可以种植水稻,冬季可以种植蔬菜。利用该模式养殖赤眼鳟,每立方水体可以养成赤眼鳟40 千克,养殖尾水可以灌溉稻田,实现了种养的有机结合。(3)“陆基圆池养殖+蔬菜大棚”模式。该模式是陆基圆池养殖系统的升级版。此模式养殖禾花鱼,利用微滤机先处理养殖尾水,进行干湿分离。沉淀的肥料经过发酵后成为蔬菜肥料,过滤后的水直接进入蔬菜大棚,其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被蔬菜吸收净化后再次送入圆池循环利用。(4)“陆基圆池养殖+甘蔗水肥一体化”模式。该模式是将陆基圆池养殖的尾水排放到集污池中,利用富含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尾水对甘蔗地进行灌溉。利用此模式养殖罗非鱼和加州鲈,养殖尾水排放到甘蔗地,作为甘蔗水肥进行综合利用。(5)“陆基圆池养殖+香蕉种植一体化”模式。该模式是陆基圆池养殖系统的衍生模式。利用该模式养殖罗非鱼,养殖成活率比普通池塘高10%~20%,养成的罗非鱼无泥腥味且肉质紧实,市场售价比普通池塘养殖高2元/千克。养殖尾水经过初级处理后灌溉到香蕉林里,实现了养殖尾水种养循环使用,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产业链。

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要点

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要点涵盖场地与建设、苗种放养、饲料投喂、水质管理、日常管理、鱼病防控等方面。在实际应用中,养殖户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优化,以实现高效、可持续的养殖生产。

1. 场地建设。 建设时可根据场地大小挑选适宜直径的圆池,确保每个圆池都能提供足够的养殖空间。圆池底部设计为漏斗形,有利于集中污水并便于排出。圆池应嵌入土地约30厘米,露出地面的部分高1~1.2米,这样的设计既稳定又便于日常的管理操作,如投喂、清洁和监控水质。进水系统应设立拦网,防止杂物进入管道造成堵塞。进水管道设计应使水流朝向池壁,产生推水效果,保持水体流动,增加溶氧,有利于鱼类生长。排水系统需保证具有控制水位、排出底层污水的功能。建立专门的养殖污水处理池,用于处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安装必要的增氧设备,如曝气机或底部增氧装置,以确保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水平,满足鱼类的生理需求,防止因缺氧导致的鱼类死亡。

2. 苗种放养。 在苗种的选择上,养殖户必须精挑细细选,确保所选取的苗种规格均匀、活力充沛、无病虫害。特别是对于那些价值较高的鱼类,如加州鲈等,养殖户还需特别关注其品种的纯度,以确保养殖出的鱼类具有优良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根据养殖池的实际大小、水质情况以及增氧能力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放养密度。一般而言,苗种的放养密度应控制在每立方米水体放养鱼苗50~100尾,以确保鱼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充足的氧气供应。此外,放养前的处理工作同样不可忽视。首先,要确保运输水和池水之间的温差不超过3℃,以避免因温差过大而导致鱼苗应激反应。其次,要做好鱼体的消毒工作,可以使用一些无毒无害的消毒剂对鱼苗进行浸泡或喷洒,以杀灭可能携带的病原体,减少病害发生。同时,还需注意调整池水的酸碱度、盐度等参数,使其符合鱼苗的生长需求。

3. 饲料投喂。 在投喂量的确定上,养殖户必须充分考虑养殖鱼类的生长阶段和吃食情况。不同生长阶段的鱼类对营养的需求有所不同,因此投喂量也应随之调整。一般而言,投喂量应控制在养殖水体吃食鱼总体重的3%~6%,以确保鱼类获得足够的营养,同时避免浪费和污染。投喂次数的确定则需要考虑天气和水质情况。在天气晴好、水质优良的情况下,鱼类的新陈代谢旺盛,吃食量也会相应增加,因此投喂次数可以适当增加至每天2~3次。而在阴雨连绵、水质较差的情况下,鱼类吃食量减少,投喂次数也应相应减少,以避免饲料浪费和污染。在饵料的选择上,养殖户应遵循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原则,并根据养殖鱼类的生长阶段进行适时调整。例如,在幼苗阶段,养殖户可以选择高蛋白、易消化的饲料,以促进鱼类的快速生长;在成鱼阶段,可以选择营养更为均衡的饲料,以保证鱼类的健康生长。此外,养殖户还应关注饲料的品质和来源,确保饲料安全、无污染,以保障养殖鱼类的健康和安全。

4. 水质管理。 在淡水养殖中,养殖户首先要确保养殖水体符合标准的水质范围,这是鱼类生长的基本保障。溶解氧是水质管理中极为关键的一项指标。鱼类呼吸需要充足的氧气,因此保持水体中溶解氧在5~8毫克/升至关重要。养殖户可以通过增加曝气设备、改善水体循环等方式来提高溶解氧含量,确保鱼类呼吸顺畅。pH值同样是水质管理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水体的酸碱度会直接影响鱼类的生理活动,因此,养殖户需要将pH值控制在6.5~8.5,以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当pH值偏离正常范围时,养殖户可以采取添加酸碱调节剂、增加换水量等措施进行调整。为了保持水质稳定,圆池内的水体需要始终保持循环状态。通过水泵、水管等设备,实现水体的全池交换,确保水质均匀、稳定。此外,定期排放锥底的固形废物也是水质管理的重要一环。这些废物包括鱼类的粪便、残饵等,如果不及时清理,会严重影响水质。因此,养殖户需要每天排放1~2次固形废物,确保养殖环境清洁。

5. 日常管理。 每天至少进行2次巡池,通过观察吃食情况、水质变化和鱼体活动,及时了解养殖池中的实际情况。如果发现鱼类吃食不积极、水质出现异常或者鱼体活动异常,养殖户需要迅速采取措施,防止问题扩大化。增氧系统、水循环系统以及尾水净化系统等关键设施都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此外,记录管理也是日常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养殖户需要对养殖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投喂量、水质指标、鱼体生长情况等。这些数据不仅有助于养殖户了解养殖池的现状,还能为养殖户分析和调整养殖策略提供重要依据。

6. 鱼病防控。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定期使用消毒药品来减少病原体的数量。在使用消毒药品时,要严格控制浓度和施药时间,避免因浓度过高而杀死过多的有益菌,从而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平衡。在消毒后几天,可以适当补充益生菌和藻类,帮助恢复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维持水体的健康状态。通过定期拌服多维、益生菌、中药等鱼类保健品,可以增强鱼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从而减少鱼病的发生。陆基圆池由于是小水体高密度养殖,溶氧消耗大,粪便易堆积,因此需要密切监测氨氮、亚硝酸盐等水质指标。一旦发现这些指标达到危险值,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一旦发现病鱼,应立即将其隔离,并根据病害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对健康鱼类进行预防性投药,防止疾病的蔓延。

“ 政策支持+ +技术创新” 促进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水产养殖业正朝着绿色、环保、高效的方向发展。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作为一种符合这一发展趋势的新型养殖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政府为了促进水产养殖业的绿色化、高质量发展,鼓励创新养殖模式,加大对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的扶持力度。这包括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指导、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帮助,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虽然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具有诸多优势和发展前景,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例如,养殖用地使用受限、缺少资金和政策扶持等问题可能制约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因此,未来在推动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发展的同时,需要充分考虑并解决这些问题,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和优化该技术。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等多方面的努力,相信该技术将在未来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期策划:黄庆发)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