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黎火正祖先考

文化学者黎荔 2024-07-10 01:52:58

作者:黎荔

生为黎姓女子,典型的南方姓氏,黎姓以以湖南、广东、广西、四川、江西等省分布较多,是中国排名第九十二位大姓。

我对自己姓氏来源有过一番考证。黎姓的来源有3种可能路径:一是出自九黎的后裔。九黎,古时为中国南方土生土长的庞大种族之一,相传为少昊(传说中古代东夷首领)金天氏之时的诸侯。黎曾被封为火正官,掌管民事,其后裔有以字为氏,称黎氏。二是出自黎国后裔。商时有诸侯国——黎国,一个在今山西长治县西南,商末被周文王所灭;另一个在今山东郓城县西。这两个黎国的子孙,后以国为氏,姓黎。三是出自帝尧的后代。商末为周文王所灭的黎国,在周武王分封诸侯时,被封给帝尧的后裔,赐爵为侯,并且仍然沿用黎国的名称。春秋时黎国迁都于山西黎城县东北的黎侯城,后为晋国(在今山西西南部)所灭,其子孙后以国为氏而姓黎。这一支出自帝尧后裔的黎姓人家,史称黎姓正宗。

从以上三种路径看,我觉得最接近自己的是第一种,来自于南方的黎族,第二、第三种都是明显的北方黎族——山西黎氏、山东黎氏。以我的体貌体征,应该是中国南方土生土长的九黎后裔。“黎”姓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姓氏,相传几千年以前,在黄河流域曾经聚集了黄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等几个势力较大的部落。部落之间相互征战了很多年,最后,由黄帝族和炎帝族组成的部落联盟,共同战胜了九黎族。战败的九黎族被迫退到荒芜的南方,一部分九黎族的人还被其他部落俘虏,沦为奴隶,因此就有了“黎民”这个称呼。所以“黎民”这个词最初指的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在最初的时候“百姓”与“黎民”根本就是两个阶级,直到战国时期以后,“百姓”与“黎民”所代表的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才有了“黎民百姓”这样的说法。在古汉语中,“黎民”表示“民众”,而且像“黎庶、黎元”等含有“黎”的词语,都含有“百姓、民众”的意思。

我所生长的故乡岭南之南,在中国古代被称之为“南蛮之地”。最早以南蛮代称南方人的是战国的《孟子·滕文公上》“南蛮鴃舌之人”,意思是说南方的楚人说话如鸟的叫声一般。在古代词意之中,“蛮”为不开化的意思。南蛮是南方不开化民族的代称,南蛮之地便是这些不开化民族的栖息地。九黎族的首领是蚩尤,蚩尤与同母弟八人,连其自己在内共是九人,均姓黎氏,号称“九黎”,即黎贪(蚩尤)、黎巨、黎禄、黎文、黎广、黎武、黎破、黎辅、黎弼,再加上族兄弟七十二人,共八十一人,即八十一个黎氏支系部族,在炎帝姜榆罔时代,东征西讨,夺取了伏羲后裔“九黎国”的领地,故称“九黎之君号曰蚩尤”。黄帝联合炎帝部落,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将蚩尤战败擒杀。作为战败者,九黎残余部众退居南方。蚩尤其实也是叱咤一时的部族首领,而且比黄帝等其他部族都厉害得多。一开始是蚩尤族部占上风,有“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的传说,可见,蚩尤在上古时期的影响力一点不比黄帝差,却在最后,因为关键之战失利,不仅丢了天下,更丢了在史书中的地位。

其实,前面说到的两个黎国——商时诸侯国山西黎国、山东黎国,均为古部落“九黎之后”。但我相信退守到岭南之南的九黎后裔,才是最桀骜不驯的真正核心后裔。说到九黎曾被封为火正官,这也是我考证中比较疑惑的部份。火正,官名,祭祀火神、管理火政的官。据《史记·楚世家》记载,祝融,颛顼之曾孙,本名重黎,简称黎,为帝喾火正,甚有功,能光明天下,帝喾命之祝融。其弟吴回,继居火正,为祝融。其后,部落遂以祝融命之。太史公考证最早的火正叫重黎,帝喾赏称他为祝融,后来因过失被杀,以其弟吴回接替,还称之为祝融。不过,与司马迁《史记》考证祝融为重黎不同,在《山海经》中重和黎是两个人,并且都有祝融之称。从《国语·楚语下》可知,作为祝融直系后代的楚人也一贯认为重和黎是两个人,而在重、黎之后拥有祝融之号的,是二人之弟吴回。整理一下思路,我们可以看到,重、黎以及吴回三兄弟相继成为火正,号曰祝融,这样的世系关系是比较清晰的,并且这条火正之路还绵延传承下去。《国语·楚语下》曰:“南正重司天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属民”,重黎的后人世袭火正一职。可以看出,“火正”是一个职位,而“祝融”则是一个称号,当然,并不是所有上古部落的“火正”都可以享用“祝融”这一称号。只有重、黎、吴回这一系中可以世代相传“祝融”这一特殊称号!

如果说岭南黎族为蚩尤部落“九黎之后”,那么古籍又说黎曾被封为火正官,黎族到底是颛顼之后还是蚩尤之后?而且在同一部《山海经》中也存在矛盾之处,《大荒西经》中认为祝融应属于颛顼一脉,但《海内经》中,说法却成了祝融是炎帝后裔,而且还是共工之父!那么这几种不同记载究竟孰是孰非?1992年,历史学家任昌华先生首次提出了“三祖文化”。中华三祖,指的是约5000年前的炎帝、黄帝与蚩尤,并第一次将蚩尤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和黄帝、炎帝并排在一起,打破了传统上的胜者王、败者寇之说,确立了中华民族同祖同源的观点,我非常认可这个观点。因为往上溯源祖先,我实在不知道自己到底是黄帝(颛顼为黄帝之孙)之后还是炎帝之后、蚩尤之后?

不过,不管我是三祖中哪一支的直系后人,我总觉得,如果身负黎姓,又在岭南之南,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我应该与火最为亲近,因为我的祖先有可能是华夏上古最能玩火的人。上古之时,祝融、火正们的主要职责是什么?殷商时代有“师火”,西周之时有“火师”,大约都是司火之官。这些司火之官,或要承担三项职责。其一是观象授时,其二是点火烧荒,其三是守燎祭天。这三项职责中,后两项好理解。开荒拓土之时,往往有烧火之事,而在烧火之前,则往往会有各种启动仪式,其中最为重要的司仪之人,则是祝融、火正之官。守燎祭天,则是《礼记》载:“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祭天仪式上也是要烧火的,或许上古之时的人们都认为,只有那升腾起来的滚滚浓烟,才能够抵达天听,让人世可以真正的与上天联系起来,守燎祭天就是祝融、火正们主持各种礼祭。三项职责之中,最难理解的是观象授时,也是上古的天文学研究,其与星象、历法、卜筮直接相关。尽管探索天象的初衷只是为农业生产提供准确的时间服务,但随着文明的进步,天文学对中国古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天文学不仅是古人赖以建立时空体系的重要手段,而且直接促进了传统政治观、宗教观、祭祀观、礼仪制度、哲学观与科学观的形成。

为什么观象授时与火正有关呢?因为此处说到的火,不仅仅是燃烧的火焰,也是天空中的火星,即天上之火。观象授时的活动使我们的祖先完成了对时间与空间的规划,而火正们对时间的认识是通过对主授农时的标准星象的运行变化实现的,这个标准星象就是东宫苍龙星象以及位于其中心部位的“大火”(“大火”星,又称“大辰”,亦即心宿二),火正们视龙星及“大火”之运行变化以建时。上古之时,遵照时令节气行日常之事,是重要规则。但在那个时代里,没有任何先进设施设备,完全要依靠人体的感官能力来体会时令节气,本身就是充满神秘的事情。眼观天文、耳听风声,身体发肤也要感受大自然的韵律,这种高敏感体质的人本身就跟普通人有所不同。而在上古之时,这种人大多出自巫师家族,其中尤以颛顼之后的重、黎两兄弟最是出名。对祝融、火正而言,这个家族里似乎代代传承着某种技能,就是可以相当准确的观测“荧惑”“大火”“鹑火”之星。实际上,“荧惑”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火星,“大火”则是来自天蝎座的十多颗星球。《诗经·豳风·七月》说“七月流火”,说的就是这些大火之星向西偏移,也即夏天来到了。《国语·周语》:“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月在天驷”,这即是说岁星到了“鹑火”的位置,那就是秋天到了。而秋天之时,正是当年周武王攻灭殷商帝国之时。

既然祝融、火正就是掌管一切跟火有关的事情,作为祝融、火正的后人(反正我这么认定自己的先祖了,即便不是祝融、火正后人,那也要努力的向祝融、火正靠拢),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我当然与火最为亲近。记得几年前,在返乡路上,我曾经一气写下《南方之楚人》、《南方之百越》、《南方之疍族》三篇文章来考证我的南方先祖。身为南越之女,那些历史上操蛇洗骨、出没水道、骁勇善战、慷慨悲歌过的百越祖先,他们静静地躺在我的血液里,等待着在我死的时候再死一次。此外在南方各民族的融合中,也许我身上也流淌着楚裔之血脉。楚人确信自己是日神的远裔、火神的嫡嗣,因而形成了独特的风尚——尚赤,尚东,尚左。因为祝融来自日出的东方,正是由于日、火均为红色,富有激情和生命力,所以楚人尊红为贵,形成尚赤的风尚,以致有人把楚文明称之为“红色文明”。

根据《国语·楚语下》记载,“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说的是,等到少皞氏衰落的时候,九黎族扰乱德政,民和神就变得相混杂,不能分辨名实。人人都举行祭祀,家家都自为巫史,没有了相约诚信。这时颛顼承担起这一切,于是命令南正重主管天来会合众神,命令火正黎主管地来会合民众,以便恢复原来的秩序,不再互相侵犯轻慢。人神互不打扰,各有各的秩序,这就是“绝地天通”,重黎兄弟一人托着天用力向上举,一人撑着地用力向下压,从而断绝了地上的民和天上的神的相通之道。我这样理解这段历史文献,在观象授时、祭祀礼仪变得混乱之时,从颛顼到后来的帝喾、帝尧,都在致力培育重、黎的后代,不忘记他们先人的事业,让他们再度主管天地。一直到夏朝、商朝,仍旧由重氏和黎氏世代主管天地,从而分辨人神之别。但到了后来,三苗继承了九黎的凶德,重氏和黎氏失去了掌管天地的官位,变成了司马氏。司马迁与其父司马谈都来自于司马氏这个天官世家,他们作为史官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体系之一就是观测日月星辰的天文之学。

古籍记载,重、黎“绝地天通”,也就是上古的祝融们将“地民”与“天神”相隔绝,独掌了天人相会之道:一方面,重把人间农事的需要呈献于上天,一方面上天又令黎把人间农事需要的历法带至下地,因此重、黎也成为天人之际的使者。——这是多么美妙的火神祝融传说啊!这种祖先的基因,如果融进了我的血液的话,就得让它流动,让它澎湃,在最深处和它紧紧拥抱,让这团火焰得以充分燃烧啊!

夜深了,这篇长长的文章终于要写到最后一行了。一团火焰在最深处升起,闪耀着光斑,提醒着我血液之中古老家族的基因。我听见火焰痉挛时发出的“呼呼”声,我看到火之精灵,在一切古往今来的火焰中来去。所有的火都带有激情,光芒却是孤独的。多么纯洁的火焰在闪烁,在升腾,直至升向天空。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