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雨花台革命烈士,家人却被划为地主,妻女背负双重身份二十年

千古之旅看当今 2024-08-21 14:31:20

阅读本文前,您可以点击【关注】成为铁粉,这样才能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最新的文章推送。您的理解是我最大的动力!我会努力带来更多优质内容!

前言

位于南京的雨花台是历来游客喜爱的地方,它的美丽令人赏心悦目,但其背后一个个鲜血淋漓的故事,又让闻者触目惊心,因为曾有1000多名烈士在这里被杀害。

1931年,25岁的中共云南籍党员马克昌被敌人枪杀在了这里。他牺牲时,妻子向自芳和刚满两岁的女儿还在等他回家。

马克昌

革命战士马克昌

马克昌出生于云南省河西县汉邑村一户农商皆营的殷实之家,因此幼年时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6岁那年,奉父母之命,马克昌赢迎娶了比自己小两岁的同乡姑娘向自芳为妻。

由于马克昌还在念书,所以在婚后20余天就又返回了学校继续学业。那时正值“五四运动”新思潮崛起的时期,马克昌接触到了许多进步思想。

一个是旧式女子,一个是进步青年,但马克昌并未嫌弃妻子没文化,因为向自芳是一个温柔贤淑、极有孝心的好妻子。

马克昌故居大门

假期回到家,看着小小年纪的妻子就要照顾一大家子的生活,有时还会受到长辈的责骂,马克昌很是心疼,便主动帮妻子做家务。

结婚第三年,征得父母的同意,马克昌将妻子接到了昆明与自己同住。为了帮妻子识字,马克昌买了课本和字典,一有时间就教她。在丈夫的帮助下,向自芳的进步很大。

除此之外,马克昌还偷偷瞒着思想封建的父母,鼓励妻子解去了裹脚布,向妻子宣传解放父母的新思想。这段婚姻虽然是包办,但夫妻二人过得十分幸福。

马克昌故居厢房

1925年,马克昌考入了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之后就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在昆明积极活动。

放假期间,马克昌会将村里的青年组织都组织起来,教他们唱歌,宣传革命思想和人人平等的观念。他为了能有个好的身体参加革命,马克昌每天早上都会穿着背心和短裤,光着脚在沙沟中行走,磨炼自己的意志力。

然而,马克昌对革命的热情却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父亲不愿意他冒险,希望他退学经商,继承家族产业。但马克昌坚决不从,父亲便以断供学费相逼。父子俩大吵一架,几乎断绝关系。

马克昌

婚后第六年,向自芳为马克昌生下了一个女儿。

马克昌是一个非常爱家的男子,向自芳生产后,他就尽心尽力地照顾着妻子,还为刚出生的女儿洗澡、换尿布、洗衣服。尽管在那个年代,这些事情默认都是女子的活,尽管马克昌被父母责骂,但还是照样做。

在女儿满月那天,马克昌特意买了花布,自己动手裁剪,与妻子一起做了一件衣服,为女儿穿在身上。马克昌和妻子的恩爱,让许多人羡慕不已。

但这段幸福生活,很快就被动荡的环境所打断了。

1929年,云南发生了重大火药库爆炸事件,居民死伤无数。中共昆明地下组织立即以党的外围组织“互济会”的名义,成立了“青年救济会”。那段时期,马克昌和两位同乡刘希雨、陈仲模一起参与了救灾活动。

每日回家,马克昌总是一身的伤,向自芳虽不明白丈夫的鸿鹄之志,但她也会默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丈夫分忧。

由于活动频繁,马克昌引起了国民党地方当局的注意。在一片白色恐怖中,按照党组织的安排,他只好带着妻女回到了家乡。

这年中秋节过后,党组织指示马克昌前往上海。他知道此行凶险万分,便不打算带着妻子离开。临行前,他抱着女儿亲了又亲。

在一个晚上,马克昌趁着夜色告别了家人。但谁也没有料到,他们从此再也没能团聚。

马克昌(前排左一)与友人合影

马克昌牺牲,妻女受尽苦楚

马克昌到达上海后,积极参加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期间,他曾写信回家,托付自己的兄弟照顾好妻子和女儿。此后,马克昌夜以继日地工作,再也没能与家人取得联系。

1930年,为纪念广州起义三周年,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决定筹备游行示威活动。马克昌怀揣着游行路线图等文件,正要返回寓所,却被预先埋伏在该处的军警逮捕。

马克昌预感不妙,如果游行路线图落在敌人手中必将会引起一场腥风血雨,于是他以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掏出路线图,一把塞入了口中,试图咽下。可是,敌人的行动也很迅猛,他的脖子被死死卡住,以致未能咽下。

马克昌被捕后,他同住所的刘希雨、陈仲模也被敌人抓了起来。他们被一起押送到了上海龙华监狱,关押20天后,又将他们押到了南京。

在狱中的马克昌遭受了残酷的迫害,但为了守住党的秘密,他始终没有屈服。为保护战友,他将所有罪名都揽在了自己身上。

1931年4月,国民党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判处马克昌刘希雨和陈仲模死刑,立即执行。

行刑当天,马克昌仰首阔步走到了雨花台,面对黑洞洞的枪口,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畏惧,甚至充满微笑。

马克昌牺牲了,他的死讯传到了家乡。马克昌的父亲担心儿子的死会连累家人,也担心年轻的儿媳得知后改嫁惹来外人指点,便向儿媳隐瞒了噩耗。

就这样,被蒙在鼓里的向自芳在期盼中度过了18年,辛辛苦苦侍奉着公婆,教育着女儿。

直到1949年,女儿马丽佳想要上大学,却遭到了祖父的阻拦。她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并给母亲留下了一封信。信中,马丽佳将父亲马克昌早已牺牲的消息告诉了母亲。

马丽佳是如何知道父亲牺牲的消息?原来,早在1947年的时候,马丽佳的中学老师就已经将真相告诉了她,她担心母亲伤心,就瞒了下来。

得知真相的向自芳感到一阵窒息,苦苦等待丈夫18年,丈夫却早已离开人世。如今女儿也离家出走,更是让她无比绝望,好在向自芳还是强撑了过来。

然而,发生在向自芳的苦难还没有结束。

1951年,政府为向自芳颁发了《为革命牺牲人员家属光荣证书》,一家子成了烈属。但到了第二年,公公却被划分为了地主,几年后病逝。紧接着,婆婆因接受不了也离开了人世。

公公去世后,“地主分子”的帽子就落在了向自芳的头上。她一面是烈士家属,会被邀请到主席台上接受人们的敬意,一面又要受到来自人民的批判,她的女儿也因地主的身份备受委屈。

就这样,向自芳和女儿背着双重身份生活了许多年。直到1983年,她们的问题才得以解决。

晚年,经历了大风大浪的向自芳终于可以安然享受人生的最后时光。在女儿一家的悉心照顾下,她幸运地突破了百岁大关。

向自芳晚年一直想到雨花台看看,却一直没有机会。就在她弥留之际,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得知了老人的愿望,深受感动,经商议后决定为她寄去一抔含有雨花石和松针的泥土。

亲手摸着泥土,向自芳瞬间泪流满面,这抔土里有她丈夫的英魂。她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夜晚,丈夫马克昌挥手与她告别。当时她还满怀期待盼望丈夫回来,谁承想这一别竟成了永别。

在得知马克昌牺牲的许多年里,向自芳没有想过改嫁,她尽管受到了许多苦难,但对丈夫的爱一点儿也没有消失。

2007年,向自芳无疾而终,享年100岁。她走得很安详,或许在另一个世界她可以与马克昌重聚。

参考资料:

马丽佳,梁慧.我的父亲母亲.《档案与建设》.2008年第11期

何超.红色印记永留大地,红色精神融入血脉.《玉溪日报》.2021年7月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