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仁:长时间刷手机突现手麻、无力,怎么了?

老唐的记事本 2024-09-09 13:55:11

赵女士近期沉迷于短视频,有一天长时间刷手机后突然出现一侧手麻、无力,她担心得了网上所说的“肌无力”,便到神经内科就诊。医生检查后告知,肌力正常,并非肌无力,可能由颈椎病引起。

没力气、肌无力、重症肌无力,傻傻分不清

近年来,重症肌无力这一疾病逐渐被大众知晓,但很多人对其一知半解,以为手脚没有力气就是肌无力,甚至担心是重症肌无力。事实果真如此吗?

首先,没力气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可能是肌力下降,也可能是精力不足、身心疲惫、心力交瘁等引起。

其次,肌无力是指骨骼肌的主动运动障碍,肌力下降导致活动困难,或者完全没有力气,即瘫痪。评判肌无力有客观标准,可通过肌力检查进行定量,一般分为六级:完全看不到肢体活动,没有肌肉收缩,为0级(瘫痪);可以看到肌肉收缩,但看不到肢体移动,为Ⅰ级;肢体能在平面方向移动,但不能抵抗重力(如在床上平移而不能抬离床面),为Ⅱ级;肢体能够抬动,抵抗一定的重力(如勉强抬离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为Ⅲ级;肢体可抵抗重力,抵抗一定的阻力,为Ⅳ级;肢体能正常活动和用力,为Ⅴ级(正常肌力)。

人们常把重症肌无力简称为肌无力,其实肌无力可见于多种疾病,如脑卒中、帕金森病、面瘫、肌营养不良症、吉兰-巴雷综合征、渐冻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等,而重症肌无力特指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眼睑下垂、吞咽困难、发音含糊,可能是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通常亚急性起病,可进行性加重,多为局部发病,少见全身性发病。其症状表现复杂多样,大多有晨轻暮重的特点,即早上症状较轻,晚上症状加重;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好转,呈波动性。患者可能初诊于眼科、消化科、骨科、呼吸科等,容易误诊。

1.眼睑下垂 眼外肌无力是重症肌无力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可单侧或双侧发病,表现为上眼皮下垂,可伴眼睛酸胀、眼球转动无力、视物模糊、复视、斜视等。大部分患者病变局限于眼部,又称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病情可长期无进展或缓慢加重。患者多数会到眼科就诊,再辗转至神经内科。

2.吞咽困难 部分患者病变可累及表情肌、咀嚼肌、吞咽肌等,表现为面容淡漠无表情、苦笑面容、发音含糊、说话有鼻音、咀嚼无力、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少数患者进展至后期需要插胃管等辅助进食。

3.垂头塌肩 如果病变累及颈肩部肌肉,患者可出现颈软、不能转颈、抬头困难、无力耸肩等症状。

4.四肢无力 如果病变累及四肢,患者可出现四肢乏力,举手、抬腿困难等症状,有些患者行走困难。

5.呼吸困难 少数患者的病变可能累及呼吸肌,表现为呼吸困难,可危及生命,称为重症肌无力危象。

感觉没力气,可做这些检查

如果自觉没有力气,或出现上述疑似症状,患者不要盲目给自己戴上重症肌无力的“帽子”,应及时到医院诊治,由医生结合病史并通过相应的检查来明确诊断。

1.神经电生理检查 如肌电图、神经电图、重复频率电刺激等检查,可明确是否存在神经、肌肉损害,以及损害部位、性质等。

2.新斯的明试验 患者局部肌肉注射新斯的明后观察反应,若症状缓解,则应考虑患重症肌无力可能。

3.血清抗体检测 如果血清检测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则应考虑患重症肌无力可能。

4.胸部CT检查 需要指出的是,部分重症肌无力患者合并胸腺增生或胸腺瘤,可能与病情相关,明确诊断后应进行胸部CT检查,以筛查胸腺病变。

药物联合手术,及时控制病情

根据病变累及范围、病情轻重缓急,医生会给不同的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有些患者病变范围局限,症状较轻且长期没有进展,不影响正常生活,可随访观察,必要时使用药物缓解症状。眼肌型患者,若只影响美观,可通过眼科手术改善。有些患者病情不断加重,或病变累及范围不断扩展,则需要长期药物治疗以控制病情,必要时联合手术治疗。

1.胆碱酯酶抑制剂 骨骼肌的运动受神经调控,在神经-肌肉接头处负责传导“指令”的神经递质主要为乙酰胆碱。病变部位的乙酰胆碱释放后,很快会被分解,骨骼肌接收不到信号就不会“行动”。胆碱酯酶抑制剂可阻止乙酰胆碱分解,以便神经信号传导至肌肉,使其正常运动。病情较轻的急性期患者,可使用这类药物改善症状。

2.免疫抑制剂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他克莫司等药物调节免疫功能。其中,糖皮质激素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一线药物,病情严重者可与其他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

3.丙种球蛋白 病情加重且不能耐受免疫抑制剂者,可选用丙种球蛋白缓解病情。

4.手术治疗 胸腺作为一个免疫器官,与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有一定关系。合并胸腺瘤的患者,应尽早手术切除,有助于控制病情。如果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病情,符合条件的患者可手术切除胸腺。

此外,病变累及呼吸肌的重症患者,必要时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受访专家 刘建仁

刘建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脑卒中、颅内动脉瘤、脑动脉狭窄、脊髓血管畸形、重症肌无力、三叉神经痛等神经系统疑难重症的诊治。

特别提醒

有些患者担心肌肉长期不运动会萎缩,期望通过锻炼来改善病情,加强肌肉力量。其实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而言,其病因不在肌肉,若病变部位运动过度,患者会更觉疲惫。应在医生指导下适度锻炼,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尤其是四肢肌无力者,不要盲目进行大量的肌力训练。

原文刊于《大众医学》

记者 蒋美琴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