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光的书法讲座,其精华之处在于他对二王行草书的深入研究。他的见解不仅被当代众多书法名家所吸收,更在这一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的拓展,从而孕育出一系列新颖的书法理念。
张旭光之所以名声显赫,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在书法领域的深厚造诣。他对于《临圣教序》的解读,对于初学者来说,即便是拥有三五年的书法基础,也难以完全领会,除非你对书法有着较为专业的理解和认识。因为,不了解张旭光所临摹的原作,就难以把握他的书法精髓。不论是否学习过行书,即便是每日勤学苦练,也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张旭光的书法艺术。关键在于,学习者是否已经达到了能够理解张旭光讲解内容的认知层次。在笔法和结构上,张旭光的作品往往呈现出一种似是而非的美感,他的临摹作品与原作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又不失原作的神韵。
起初,听闻张旭光自称已经致力于研究《圣教序》达二十年之久,我心中不免产生了疑惑。在这个名家辈出、法帖众多的世界里,为何张旭光会对《圣教序》情有独钟,投入如此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呢?然而,随着我对历代书家学书脉络的深入理解,我逐渐明白,能够真正掌握《圣教序》的精髓,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大多数人在学习书法时,往往只关注笔法和结构这些表面的东西,而忽视了《圣教序》更深层次的内涵。如果一个人能够彻底理解《圣教序》,那么他对历代书家的法帖也能有深刻的洞察。古代的书法名家们在行草书的创作中,对二王的取舍各有千秋,而这种取舍的尺度、角度、力度和维度,都能在《圣教序》中找到直观的反映。这是一个难以言传的概念,因为每位书家的取舍都有所不同,但又存在着共通之处。因此,精研《圣教序》不仅需要扎实的书法基础,还需要对每个字的写法了如指掌,同时也需要广泛涉猎和深入思考各家书风。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深奥。如果一个人在临摹《圣教序》时,能够充分思考这些方面,那么他的临摹才是有效的,才能真正学到二王的精髓。如果仅仅将《圣教序》的字形结构和笔法作为临摹的对象,虽然不能说是学错了,但绝对算不上真正学习二王。
张旭光对二王的研究,正是在这些方面达到了极致。观察他的书法作品,几乎每个字都能在《圣教序》中找到原型,但每个字又都与原型有所区别。你能够明显感觉到这些字与《圣教序》的相似之处,但一眼望去,即便没有落款,也能辨认出这是张旭光的作品。张旭光的大同小异,正是他几十年来研究和实践的成果,这无疑表明,他对二王的理解和掌握,并不逊色于古人。这种能力,就像是在虎口拔牙,因为过于模仿二王容易失去自我,找不到自己的风格是非常危险的。但张旭光却能够清晰地把握这一点。这与吴琚学习米芾的过程颇为相似,他从大同中提炼出小异,因此成为历代学习米芾最成功的人,甚至超过了米芾的亲生儿子米友仁。因此,如果想要学习二王,可以参考张旭光的理论讲解,这无疑能够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二王的书法。但同时,切勿模仿他临摹的方式,因为如果没有专业的书法基础,很难真正理解其深意。
观看张旭光的讲课视频,对学习者的书法基础有一定的要求。至少需要三五年的专业练习作为基础,否则观看张旭光的讲解可能收获甚微,最多只能感受到一些道理。然而,仅仅感到有道理,是学习书法过程中最令人困惑的感觉。观看名家的讲解后,你可能会觉得自己理解了、可以做到,但实际上却难以付诸实践。能够理解,与能够实际应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其中的差距,完全在于日常的练习、积累和反思。学习书法时,千万不要认为“理解”就是好事。理解,往往是迷茫的开始。如果仅仅因为理解了就认为自己真的懂了,那么对书法的理解也就止步于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