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这句话就反映出不管什么东西都喜欢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羽绒服也不例外,它的外观不仅能反映出服装流行元素,也能反映出穿着者的潮流感。
但是在购买羽绒服的时候,消费者们往往只在乎价格和外观,实际上最应该关注的是吊牌上所写的三件事,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羽绒服的保暖性能。
当你走进服装店,导购员首先向你介绍的就是这款羽绒服的外观元素,比如说设计独特、颜色流行等,随后就会说“这款羽绒服还不贵”,最后就是大方的赠送折扣券,这样进行营销已经成为了众多导购员常用的方法。
可见导购员对消费者最关心的并不是这件羽绒服的保暖性能,而是赚钱,就算卖出一件外观保暖性差的羽绒服,也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利益。
那么消费者买羽绒服最应该关注什么呢?
今天就告诉大家“反向保暖”不可取,奉劝买羽绒服的人尽量避开购买时的3个误区。
填充物种类。很多羽绒服上都会标注填充可分为两类,一种是“鸭绒”,另一种是“鹅绒”,这两者并没有那么简单,他们之间存在很大差别。
消费者往往会将它们混着购买,但是这两者之间不仅区别大,而且它们之间存在优劣之分,更贴近生活常理的是“鹅绒”更贵一些。
因为“鹅绒”的质量更好,但并不意味着它保暖性就比“鸭绒”好,相反“鸭绒”的保暖性更好,这是因为在“鹅绒”生产时,会将很多羽毛混合进去,而在“鸭绒”生产时,却不会有这一流程。
但是消费者对这款羽绒服的填充物种类并不在意,这直接导致他们买到的相对“便宜”又“大碗,虽然这款鸭绒羽绒服充满着人们对生活的向往,但是却忽略了它真正的保暖性。
主要原因还是消费者对羽绒服保暖性的重视程度不够,其实消费者们最应该去关心的是,他们在北方冰冷的寒风中,甚至能将脚尖冻麻,在南方冰冷的寒雨中,背着胳膊也能冻麻,所以才能够更好的纠正自己的认知。
当然还有另一部分消费者是为了追求低价,才选择了鸭绒羽绒服,这类消费者要么居住在南方,要么对寒冷accept能力比较强。
但是当有一天他们穿着“鸭绒”羽绒服走进北方严寒地区,他们就秒懂为什么大家都说鹅绒更保暖。
一般来说,“鸭绒”羽绒服一般充满70%都算高了,而含量超过85%可以称为“高端”品质,在我国2016年新国标实施后,对含量也有了新的要求,就是含量必须超过85%。
因为含量低一点可能感受不出来,但低三十点就已经能感受到很大差别,更重要的是,由于很多消费者关心价格的原因,常常选择不知名的小品牌,这些小品牌经常会用一些谎言来宣传,比如说这个鞋子价格低是因为良心企业等。
小品牌在宣传时会将聚酯纤维或者再生纤维作为品类吸引消费者,甚至会为了达到宣传目的,用大声宣传的方式或者假包装等。
如果消费者以为保存会很暖和,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因为除了大一点的品牌一般不会经常过分降低成本外,其余品牌几乎都会像这样做。
聚酯纤维穿戴在身上会对身体产生高度不适感。
充绒克数。这是指衣服里面羽绒花朵数量所占比例,而充人克数越多就代表布料能够容纳越多。
所以有很多消费者认为充人克数越高越保暖,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而是要合理,这不仅要符合自身条件,还有居住环境条件。
像南方地区本身温度就低,所以一般选择1000-1800克就足够了,但是对于北方这种寒冷地区,每年的寒冬都有十分刺骨的寒冷,那才需要2000-3000克以上才能满足人们对温暖的渴望。
所以充人克数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是体制性的选择,如果克数特别高,可能会导致衣服太重,不仅带着特别累,在身体与衣物间原本就比较少的空间,会被更多超出的地方构成压迫,这样充分空气就会减少,从而导致保暖效果变差。
所以不能认为克数越高越好,而一定要注意适合你的。
静止空气。这是指静止状态下的空气,它是最好的保暖材料,而不是从自然界中提取填充物质,想要保暖就需要大量填充材料,从而导致来源不明的问题。
防水和透气膜技术目前相当程度上被应用到了衣物上,这是因为防水和透气膜能够保持一定比例空气静止在其中,这样静止空气就起到了好的保暖效果,并且衣物也会更加轻便,更舒适,也不会受到天气条件影响。
总而言之,只要衣物里面保持足够静止空气,就能够实现很好的保暖效果,所以不应该太过于看重填充物质的问题,所以看品牌只要是大品牌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