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基层非典型公务员的独白

烟语法明 2024-11-14 17:21:06

跟领导因为职级晋升发生直接冲突

我和领导最激烈的冲突是在一次谈话中。领导提出,虽然我任正科级非领导职务时间很长,但由于直辖市任正科级比较容易,所以我这个正科级来到这边后不能再算,在职级晋升中不能考虑。

我当时被他这个荒谬的理论惊呆了,反应过来后立即反驳到,领导你之前曾在市级机关解决正科级,之后才能来基层任副县级领导。在市级机关任正科级比在基层难度小得多,照你这个说法,你在基层任的这个副县级职务是不是也不应该算数?

这句话冲口而出之后,我就意识到不对了,感觉这次真正触碰到了他的逆鳞。领导面色煞白,双唇颤抖,过了很久才盯着我,一字一句地说:“我现在非常担心,你这次晋升考察通过不了。”

我依然硬气回应,我工作尽职尽责,也没有违法违纪,没有理由通不过考察。结果是,我还是没有通过晋升。现在回头来看,这次冲突及当时我说的话,肯定深深得罪了领导。

冲突影响

我经常回想,我跟领导的关系能够演化到这个地步,应该说自己的性格和行事方式要占重要原因。

喜欢被赞美是普遍的人性,要求下属的绝对顺从是领导普遍的要求,以及一把手掌握着提拔晋升的一票否决权、下属的晋升取决于领导的印象等等的职场及社会现象,我未尝不是心知肚明,可就是不愿为之。

说白了,还是太把自己当回事儿:自以为多读过一点书,能写那么几篇文章,在工作上、资历上有点儿能拿得出手的地方,就认为到了提拔晋升的时候,即便自己不争不跑的,就可以被领导看在眼里。

纵观历史,有才能而职场失意者若过江之鲫,“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说的不是这样的规律?更何况,自己也并不具有什么大才,一个硕士生的多年职务的得不到提拔、职级待遇得不到落实,怎么能待得住官场潜规则的力量?

经此一事,我是彻底把这位一把手的领导得罪了,附带的是,单位里的大小领导乃至同事,都是以领导的对立面看我。即便过几年这位一把手走了,我顶撞领导遭到晋升失败的故事,也会被同事以各种添油加醋的方式,流传下去,影响到下一任或几任一把手领导的印象。不出意外的话,我的职业晋升希望,是彻底终结了。

单位的狭小空间里,下属跟一把手领导直接发生观点和言语冲突的事情,注定会没有人公开的站在下属一边,甚至会在公开场合跟我划清界限;即便私下里有人会安慰性的为自己打抱不平,但内心里早就将我的作为,当成了反面教材。

个人反思

当初,我在黄金年龄放弃了优越的发展机会,选择回到家乡工作,本是出于内心中一片浓郁的故土情结,也曾满怀一腔对家乡的热忱想要有所作为;而今,个人性格原因包含在内的尴尬处境,真的是“天凉好个秋”啊!

记得刚会家乡上班时,有次跟兄弟单位的几个人一起组建成临时机构工作,其中一人明显早就知道我这个人,见面就夸到,学历又高,还有高层工作经历,你前途不可限量!我还没开口客气,旁边的另一人对应道,谁都曾经年轻过啊!

事后才知道,当时对应回答的那人,是上世纪90年代的某名牌政法大学的本科生,几十年职场兜兜转转了几个单位,一直也就是一个股级干部。如今看来,在基层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光是想着躺在学历资历、业务能力上的提拔晋升,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人说的才是真玉良言、职场真相啊!也许对于我而言,经历的这十几年遭遇,可能是教训深刻到可能需要一辈子来扼腕,可是在广大的基层,不过是一个在无数人身上上演过无数的周而复始罢了。我又能奈何呢?将事件公开出来,就能改变自己的遭遇,亦或是迎接下一个“被针对”?至于上面所提的这位领导,曾经的他也是农家子弟,当上领导之前有着不错的口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破格提拔为副县级单位的一把手,说明早已深谙以上的职场运作方式。从其来了以后提拔的班子成员就知道,基本上都是能获得其赏识和看中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其具有服从意识。而我,则显得格外的另类,犹如流行的,即便是法律职业,也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单位里最不缺的就是会办案子的人。只能说,在以我为鉴再也不会有人敢公开表达与领导不同意见的工作氛围下,祝愿其能具有洞察一切的超能力,不要翻车吧!

后记

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根本原因还是上文中的文人毛病,心里有什么事儿就不写出来,就觉得堵得慌,不得不抒发。

另外,之前的清华大学毕业生马某宇遭遇,感觉与我心有戚戚焉。跟马某宇相比,我的遭遇还不是最坏的,也没有人家的胆量敢最后一击,只是想自己的遭遇,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和发表出来,更好的展现出个人理解的基层公务员职场面貌。

此外,也是给自己正名。我这十几年职场经历,并不是外界评价和定性的,诸如一事无成、性情乖张、不识时务、不通情理等等,所谓的职场规则我都懂,但只是基于性格或是内心还秉持的一点良善和天真,觉得有些事情可以做,但也有些事情做了自己的良心上过不去,才走到了今天的这般田地。

也知道,在绝大多数具有“主流”社会评价标准,包括自己的亲朋好友看来,我这具备了那么好的条件没有混出个一官半职,就是一个十足的LOSER。毕竟,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果你是这样看待我及这篇文章,我也认了。

但是,我要说的是,尽管以上说了很多性格反思的话,如果人生还能从来一场的话,也许我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因为在我看来,这个世界不能没有真诚和善良,不能没有耿直之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