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震撼了!太不可思议了!太神奇了!原来这里的先民是这样休养生息、繁衍生存的,真是超乎想象,充满了智慧和文化,堪称关中民居的‘活化石’。”5月9日,来自重庆的“网红”范江铃正在三原县新兴镇柏社村80岁高龄的左勇超家的地坑窑里直播,直播间里引来众多评论和点赞,神奇的关中地坑窑就这样通过网络传遍大江南北,人们通过视频,了解到这一独特的民居文化和奇特的地域风情。
“也是从网上发现的,专程坐高铁过来,从来没见过地坑窑,这是第一次,住在这里太舒服了,想多住几天,这里的不同风情也让我的直播间增粉不少,真是不虚此行。”范江铃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初夏时节,关中平原麦浪翻滚,新铺的通村公路两旁月季盛开,热烈奔放,欢迎四面八方的游客。走进三原县新兴镇柏社村,绿树成荫,休闲安逸,一座座古老的地坑窑连成一片,蔚为壮观,像一位位老人讲述着古村落的前世今生。
柏社村位于三原新兴镇北部,历史久远,风光秀美,始建于晋代,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南北朝时期,北魏在此建城堡;隋代在古城堡西南800米处建南堡西城,唐朝又添东城,明代建立北堡,现留存百年历史的地坑窑200多座,仍在居住的25院,被誉为“天下地窑第一村”。2013年8月被国家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2014年3月又被评选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有“见树不见村,深宅养灵根。见村不见人,炊烟上青云”美誉。
“柏社村自然风光优美,地坑窑原生态,冬暖夏凉,是夏季避暑的好地方。”三原县新兴镇文化站工作人员李海峰介绍,地坑窑民居典型特征是整个院子在地平面之下,一路下坡走进院内,四四方方的院内四面各有窑洞,有的窑洞还有套间,院内有渗井,用于排水。院落干净整洁,中央有小花园或大树,自然安逸,妙趣天成,有“坐井观天”的感受。
据悉,建造地坑窑这种最古老的居住形式,要从地面向下掘深约6米,然后向四周扩掘出一个正方形院落,再从四周院壁挖出拱形的窑洞。窑洞深7~8米,作为主要居住区,从院中一侧墙壁挖出一条长20多米带有坡度的洞口通往地面,作为进出通道,这就建成了一院完整的地坑窑。
地坑窑新貌。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景东旭 摄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居住条件得到很大改善,过去以地坑窑为居所的地区,相继盖起新砖瓦房和楼房。一些地坑窑长期无人居住,坍塌损坏。目前,周边村庄地坑窑大都已填埋,唯独柏社村地坑窑作为民居文化,已被国家住建部等部门列入民居文化遗产加以保护,这里典型的沟壑平原地貌、优美的田园风光和原生态环境,被誉为“原生态建筑博物馆”和关中民居的“活化石”。如今,该村活跃的民间秦腔自乐班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柏社唢呐《百鸟朝凤》欢乐明快,狮舞龙灯、走马旱船生龙活虎,民间亭阁木雕、刺绣、剪纸、面花、纸扎等工艺精湛,广为流传。
“正是因为喜欢才来到这里,在保持原生态的情况下让地坑窑‘活’起来,让更多人走进地坑窑、感受地坑窑,记住乡愁。”新兴镇干部王卫刚介绍了来自西安的马静姐妹和朋友一起在这里投资建设柏社印象农家乐,服务游客,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近年来,随着通村公路建设,原先封闭落后的生产生活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农村公路成为村民的致富路、文明路、幸福路,农民收入大大增加,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柏社村立足独特的资源,打造集民俗文化、民居文化、现代农业观光为一体的旅游度假村,充分依托古老的窑洞文化和黄土文化,争取政策支持,利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全力打造影视基地,建设饮食街区、地坑窑农家乐,使游客能享受到入住地坑窑的快乐,感受窑洞文化,将柏社村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天下地窑民居第一村”。
来源:咸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