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赵姨娘因为芳官看人下菜碟儿,把茉莉粉当成了蔷薇硝给贾环,而大发雷霆,怒气冲冲去找芳官理论算账。
再加上路中途又碰到了夏婆子拱火挑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使得赵姨娘越发得了意,胆更加大了,一到怡红院,就根本不顾任何体面和尊重,也不容芳官任何解释的余地,直接就手撕芳官,并用最恶毒的语言践踏芳官的人格尊严。
使得一向很反骨、叛逆的芳官,哪里受得了赵姨娘这般侮辱和揉搓,直接就以“其人之道反制其人之身”讥讽赵姨娘也是“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几”。两人就这样互撕起来。
后来,几个戏子因为素日与芳官的情分和义气,以四个人的力量一起制服赵姨娘,弄得赵姨娘非常狼狈和尴尬。直至探春的到来才结束了这次不堪入目的风波。
有不少人认为赵姨娘这样的行为耳根子软,做事不带脑子,是非常粗鲁又愚蠢至极,就如赵姨娘的女儿探春所说的那样:
何苦自己不尊重,大吆小喝失了体统。你瞧周姨娘,怎不见人欺她,她也不寻人去。我劝姨娘且回房区煞煞性儿,别听那些混账人的调唆,没的惹人笑话,自己呆,白给人做粗活。
其实,赵姨娘是真呆,真傻吗?当然不是,如果真的愚蠢至极,赵姨娘就凭着她这低微的出身,根本不可能在贾府这个贵族深府里成为姨娘,也不可能生下一男一女,更不能获得贾政的宠爱。
当然赵姨娘也不是那种大智若愚,心机和城府很深重的那种,她只是根据贾府的当时的状况,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那就是始终和贾府的婆子们站队,得到她们的支持和信任,从而获得贾府底层人物的话语权。
这支队伍看似粗俗,但却非常适合赵姨娘的“文化属性”,她的简单和鲁莽,爱出风头,好争斗,对金钱和权力的欲望摆在明面上,是婆子们所喜欢的打交道方式,沟通起来并没有什么障碍。
难道赵姨娘不想往上走吗?难道她不想通过优雅的方式获得贾府上下人的尊重吗?但她卑微的出身,不能断文识字,格局、见识、审美情趣又没有一样拿得出手,如果硬着头皮想往上走,讨好贾母只会自取其辱。
因为贾母是贵族侯门大小姐,自然从骨子里也喜欢像李纨这样出身书香门第,能吟诗作赋外来女性,毕竟,公侯贵族之家,有着一套属于他们的内在规则和秩序。
而赵姨娘想往上走根本就行不通,一是太缺少高层的文化底蕴素养,二是不了解贵族里面的制度,三是也没有出任何高精尖的技术,作为价值交互,去融入贵族的圈层。
贾母之所以能在公众场合正眼瞧赵姨娘,也是出于对儿子贾政的宠爱,也就是所谓的爱屋及乌。对于赵姨娘是否巴结她,能否给她提供情绪价值,贾母根本就不放在眼里。说的难听一点,赵姨娘越是向上钻营,阅人无数,心眼比针还细的贾母反倒把她的花花肠子看得清清楚楚。
如果赵姨娘如果按照探春的话走,不作不闹,她的命运只会和周姨娘一样,没儿没女,没有任何存在感,早就被人边缘化了。
再加上贾府的处境也逐渐走下坡路,那些权势大的婆子,都开始有点奴大欺主的味道了,尤其是与当红的丫鬟形成了强烈的对立面。本质上就是权力与欲望的争夺。
无论是王夫人,还是王熙凤再或者是后面的李纨、探春、薛宝钗,面对这种颓废局面,从制度上还是人性方面,都没有很好的办法扭转局势,再次让贾府走上坡路。
而赵姨娘目光只能看得这么远,虚荣心又强,自然而然就选择站队婆子们一起兴风作浪,不嫌事大,她的“文化属性”,决定了她想做的事情就是要在浑水中捞点好处。
一是赵姨娘对于这些婆子们有利用价值,会吹赵姨娘的彩虹屁,说一些恭维的话,让赵姨娘听得非常舒服,二是赵姨娘喜好打听小道消息,与婆子们互相联络,好作首尾,从而形成一股势力,收集各种捕风捉影的证据,为以后扳倒与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主子和丫鬟设下埋伏。
所以说,赵姨娘选择站队婆子们,做她们的代言人,手撕芳官。虽然态度恶劣,方式也很粗暴,形象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她毕竟在贾府有老公的宠爱、儿女作为后盾,对她这副德行也就见怪不怪了。
又被探春这样一化解,把所有的矛盾又指向了好调唆的婆子们,只可惜,这些婆子们个个也都是人精,比泥鳅还猾,查下来毫无对证。最终表面是芳官们打赢了,心中也解气了,但受伤害的还是芳官,没有根基,单纯,义气但骄横。还是年龄大小,太缺乏生存之道的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