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已拿到中国月壤,美国也想要,中方开出条件,做不到一点免谈

青史楼阁 2024-11-12 19:01:26

中俄成功交换了月壤样本,俄罗斯如愿拿到了1.5克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从月球带回的月壤。就在这批珍贵样本被俄方研究团队带回国后,俄罗斯科学家在样本中通过高倍电子显微镜发现了新物质:一种罕见的、形状似金属铁的线状晶体。

这个发现与此前月壤中普遍观察到的圆形金属铁晶体完全不同,令科学界一片哗然。自那时起,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样本声名鹊起,成为全球科学研究的热点资源,而美国也按捺不住,主动提出想要研究这批样本的申请。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纳尔逊早早表示,希望能从中方获得月壤样本,美国科学家也期盼借此机会参与研究。这并不是NASA第一次表示希望研究中国的月壤,美国对这些样本的兴趣早已公开。

然而,中国并没有直接同意,而是提出了一个简单的交换条件:既然美国想研究中国的月壤样本,那么就拿出阿波罗登月计划带回的样本,公平交换,双方在平等基础上开展研究。

对中国来说,交换样本不仅意味着科学的交流,更是诚意的体现。可美国方面似乎并没有真正接受这个提议,虽然一开始回应积极,但此后却迟迟没有下文。

那么,美国的迟疑究竟是为何?

细究背后原因,无非是源于一项名为“沃尔夫条款”的政策。2011年,美国制定了“沃尔夫修正案”,这条政策明确禁止NASA在未经联邦调查局和国会批准的情况下,使用政府资金与中国进行任何形式的合作,尤其是涉及航天科技领域的合作,甚至小到数据共享。

这条政策实际上是为了防止中国获取美国的航天技术,也是美方基于所谓的“国家安全”设立的一项条款。换句话说,只要“沃尔夫条款”存在,中美航天合作几乎就被堵死了。

即便美国现在希望向中方借月壤进行研究,但这道法律障碍依然横亘在中美两国之间,让NASA难以真正参与平等的科研合作。实际上,尽管“沃尔夫条款”一度严格限制合作,美国却也曾在某些项目上“开后门”达成短暂合作。

比如在嫦娥四号任务期间,美方曾悄悄借道合作条件,前提是NASA要保证任何技术和数据都不会流向中国,换句话说,就是美方希望从合作中获取数据,但不承担任何信息和技术流失的风险。

这种“单边利益”的合作显然缺乏诚意,也让中国方面感到不满。中方很清楚地意识到,美国的合作态度更像是“只进不出”,一味索取而不愿意在科技交流中共享资源。

相比之下,中俄的合作显得开放而平等。中国不仅主动向俄罗斯提供了1.5克月壤样本,而且俄罗斯也从前苏联“月球16”号探测器带回的月壤样本中取出一部分,与中国进行了公平的样本交换。

这种平等交流为两国的科研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国际科学界提供了合作的榜样。俄罗斯在样本中发现了新的线状晶体物质,甚至有可能是全新的矿物成分,进一步激发了全球科学家对中国嫦娥样本的兴趣。

随着研究成果的逐步公布,全球科研机构对中国的月壤样本需求越来越大。中方在资源分配上也采取了开放策略,中科院王军强研究员就透露,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110个国家和研究机构向中国提出了借样申请,其中80多个申请已获批,出借的样本量超过80克。

这些样本虽来自月球,但科研价值堪比珍宝。中国一方面控制借样数量,另一方面也严格规定,样本必须归用于科学研究,研究完毕后要归还中方。

在这个背景下,NASA提出想参与研究样本的申请,显然遇到了更大的障碍。NASA方面的申请并未获批,中方则直言原因“众所周知”。中方的条件也很简单,美国若真的诚意合作,就拿出“阿波罗”任务的样本,和中国互换使用,而非单方面索取。

事实上,中国的样本数量有限,科研价值极高,出借前都会经过严格的审核。这次对美国的申请做出否决,并不是不愿合作,而是希望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达成合作,这在中国看来才是长久而真正的合作关系。

中美之间在月壤样本上的谈判陷入僵局,实际上反映出两国在航天合作上的结构性矛盾。美国希望获得中国的最新科研资源,但出于“沃尔夫条款”的限制,却不愿意打开真正合作的大门。在中国看来,美国的这些做法似乎是想“占便宜”,但一味高高在上,合作方式并不对等。

中方已经在月壤合作中展现了足够的诚意,愿意交换样本,让双方科学家共享科研成果,最终达成科学的互惠共赢。然而,如果美国继续保持这样的姿态,中国很可能在未来继续按自己的节奏前行,而美国的航天研究却只能在门外徘徊。

从整体态度来看,中国并未拒绝美国的申请,而是希望美方能展示真正的合作意愿。中国明确表态,愿意分享科研成果,但前提是合作要公平、对等。

中美月壤合作的僵局不仅仅是技术和资源的交流问题,更是一场国际科技合作规则的较量。如果美国能调整自己的姿态,放下“沃尔夫条款”带来的障碍,拿出平等合作的姿态,也许双方在月壤样本上的合作才会有真正的突破。

0 阅读:157
评论列表
  • 2024-11-13 12:15

    1.5克你确定吗,小米粒那么大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