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想念白月光:男人对初恋的执念,藏着内心的虚弱与自恋

张德芬空间 2024-04-10 12:06:05

春晚的一首歌《不如见一面》火了。

在阖家团圆的日子里,这样一首伤怀的歌曲却戳中了多少中年男女沉寂多年的春心。

之后,无数中年网友单曲循环,在各大平台表达遗憾、袒露所谓真心,甚至想要借着这股劲,踏上与某个人见一面的寻梦之旅。

好奇的是,很多人到中年喊着“见一面”的男女,真的奔赴而去了吗?

结果又如何呢?他们所怀念的、所遗憾的,真的是某一个人吗?

如果人到中年,还看不懂自己的真心,无论是谁,伤害的都是身边人罢了。

那些念着“见一面”的中年人

张爱玲的一句关于红白玫瑰的经典,戳中过多少女人的心。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白月光”威力巨大,所以总会有妻子半开玩笑地调侃丈夫心里的另一个人。

一遇到怨怼或不满,就会自嘲:“我当然比不上你的白月光了”。

当歌声唤醒了“青春的骚动”,“见一面”的愿望在很多“闷骚”的中年男人的心底发酵,也有人见诸行动了。

但结局是:“白月光”向他们泼去的冷水却各有千秋。

这给他们的妻子留下了笑柄:没想到“见一面”变成“见光死”的概率还挺大的嘛。

很多中年男人对“见一面”有着不同的期待和想法。

有一类是“叙旧型”。

当歌声响起,自己就是“曲中人”。

有位大哥听了这首歌,遥想当年便开始血气翻涌,顿感“爷青回”,便决定联系初恋了。

在“见一面”前给自己打气说:人生那么短,想做就去做吧,不留遗憾。

在幻想奔赴前,心里那个激动,心想要重走青春路、重温往日情了,“往事一幕幕,伤心一幕幕”在心里像火车一样驶过。

当他颤颤巍巍拨通了对方的号码,对方却沉默半晌,好似想不起来“你哪位啊”,明显的疏离感从那头传来:“哦哦,原来是你啊。”

这时他才意识到,原来自己一直在走单行道:在白月光心中,自己早已成了路人甲。

另一类是“知新型”。

他们希望让曾经的恋人看看如今的自己:

“这么多年,我成了个有故事的人,我这本厚厚的书可是很耐人寻味的。”

“她活成了什么样呢?看到如今的我,心里会有什么感想呢?”

“老子如今有钱了,不是当年那个毛头小伙了。”

在这样的愿望推动下,有的中年男人满心欢喜和期待、像个雀跃的少年郎那般,安排了和初恋的见面。

遗憾的是,对方看不见他:既看不出他很想展示这些年的成功,也看不出他的艰难和努力想被理解和肯定。

她顾左右而言他,漫不经心聊着些不相干的琐事。

在不同的语言通道上,他们“鸡同鸭讲”,聊不到一起去。

男人在见面前的雀跃和期待,碰了一鼻子灰。

当然,还有人是“鸳梦重温型”。

歌声响起,立刻就勾起他们无法释怀的心绪、情感和回忆,他们的心曲是:

“这么多年,她是我心中永远的女孩。”

“再也找不到一个人,对我付出过如此纯粹的情感。”

“如果问我什么是真爱,那就是真爱。”

他们被回忆感动到要死要活,想重新体验一次温暖情感的冲动,让他们踏上“见一面”之旅。

但可想而知,什么样的深情会一直在原地等呢?

有一个叫做“时间”的家伙走过,足以把记忆里的一切搅得面目全非。

不如见一面?呵呵。

“不如见一面”,见的是什么?

为什么很多的“见一面”会徒增遗憾和失落?

其实,很多人想“见一面”,无非在找自己,与他人无关。

一些人的“见一面”,是对现实的出逃。

很多中年人都处于中年危机中,被婚姻的无趣淹没。

就像男人经常这样抱怨自己的伴侣:

她从来不理解我,也不知道我工作有多么辛苦,对我永远是数落。

我们想法上有太多不一致,一直吵架,我有时候真的感觉疲备不堪。

而妻子也很烦自己的老公:

整天什么也不干,一点用都没有,孩子也不管,我简直是丧偶式育儿。

他只要拿钱回家就可以了,其他时间少在我面前出现,一看见就生气。

生活的琐碎无趣和鸡毛蒜皮,加上中年的身体机能下降,让人无力感爆棚。

所以男人们的爱好都渐渐变成了钓鱼、撸佛珠,难有机会放飞自我。

但内心深处对于爱和激情的憧憬,如同零星翻飞的火花一样。

留在回忆里的爱情,被现实衬托得特别美好。

不仅如此,“见一面”也是想弥补曾经的缺憾。

正如有位中年男性曾经说:“在我最好的年纪,我却是个一闻不名的穷小子,也不太成熟,充满了莽撞和冒险的冲动。”

而初恋嫁作他人妇,选择了更好的归宿。

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我当时不够好”便成了一个遗憾。

如今,他已经小有成就,开着百万豪车,吃穿用度都显出品味。

与初恋见面,更像是和自己的会面。

他就像坐上时光列车,重遇年轻时的穷小子,拍拍他的肩膀,对他充满了同情和慰藉。

年轻的他也对现在的他投来艳羡和赞许的目光。

他想要在新的时空下重新寻求一次被看见和认可,了却年轻时的遗憾。

这样的“爱”,充满了强烈的自恋。

而还有些人选择“再回首”,是怀念被爱的自己。

一位男性朋友告诉我:初恋女友才是他生命中唯一爱过的人。

她曾为了他的一句话,放弃考研究生,选择去他工作的城市,最终还是因为她家里的反对而分道扬镳。

在现实中,他和妻子冷战,形同陌路,分床睡已有一年多。但一想起初恋,他就流泪。

她永远在心灵的角落里,源源不断提供情绪价值,安慰着世俗中伤痕累累的自己。

最好的在回忆里,这是很多人的理想化投注。似乎这样,就可以让自己离平庸远一点,和那个被爱的、绚烂的自己近一点。

人到中年,相见不如怀念

所以,很多明白人都懂:人到中年,相见不如怀念。

因为“白月光”的杀伤力,就是本人来了都敌不过。

这令人想起《雷雨》中周朴园对待侍萍的方式。

他用各种仪式,无比深情地怀念那个活在他心里的女人。

然而有一天,侍萍活着站在他面前时,他突然变得疾言厉色又冷酷防备:

“是谁指使你来的?”

“痛快点说,你想要多少钱!?”

像周朴园一样,现实中的某些“有情人”其实也有着凉薄的本性。

对他们而言,离别才是一种永恒,只有离别里才可以永远藏着一个人不会褪色的美好。

这就是为什么,没见之前,一段关系“死了”,但是青春以某种形式活着。但见了之后,青春和关系一起死了。

同时,旧爱不必相见,是由爱情的本质决定的。

就像有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爱情只能相忘于江湖。

他还说:爱情和婚姻不在同一个场所。有爱情的地方没有婚姻,有婚姻的地方没有爱情。

因为将感觉定性、形成秩序和婚姻之后,感觉就会被杀死。同样,爱情也无法在欲望和现实中长久保鲜。

两个人的连接停留在若有若无之间,是一种遗憾。但一旦遗憾消除、将关系变成结果,情感的连接也会消失不见。

如果希望将爱情永恒地保存,必须让它与痛苦和遗憾同在。

而最重要的是,“见诸行动”并不能实现愿望,而是对愿望的背离。

“见诸行动”这个词,起源于精神分析的术语,简单地说,就是用行动表达记忆或情绪。

“见诸行动”在现实中有很多表达,比如说:一生气就唠叨,一郁闷就大吃大喝,一遇到压力就依赖酒精。

当然也包括:一时苦闷、一时兴起、一时思念发作就想见白月光一面。

这正如经典所说“妄动无明”:非但无法满足心愿,反而是南辕北辙。

也许,只有留在那个不行动的位置上,才是心理上的成年人。

回忆很美,但当下更可贵

很多人心里都有爱过的人和珍贵的回忆。那些回忆时常入梦,也会成为生活的碎片和背景。

不可否认很多人心里的那个“TA”,是曾经真心相爱过的人。

然而,真正的爱是利他的。

正如弗洛姆曾说:成熟的爱是“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而不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

若无自身的需要,利他之爱是无需再回首的。

正如庄子所言:藏金于山,藏珠于渊。只要TA在这浩大世界的某个角落里,只要TA好好活着,就已足够好。

而真正的成熟是诚实地面对自己、面对生活。

中年是很容易感觉到空虚和无意义感的阶段。工作和生活,都如同西西弗推石头,是一日又一日的重复。

爱和激情也消退了,夫妻之间淡而无味,再加上各种细碎和疲惫的争吵,令人无法喘息。

但直面现实,意味着不需要将虚假的安慰作为对疲惫现实的防御。

不寻找虚幻的绚烂,也不用梦做虚幻羽翼,意味着需要提升和自己连接的能力、让内在更充实、平静和强大。

也唯有这样,才能将精力和注意力更多投注在现实,努力活好真实的力量才能滋生,平淡的日子才会更加芬芳。

最后,“眼前人”才是自己需要好好珍惜的。

我们唯一能够把握的只有当下。当下的人或许不是最合适的,却是扎扎实实陪伴自己、唇齿相依、提供真实暖意的人。

如果我们不容易和伴侣相处好,很多程度上,换一位妻子或丈夫也可能有同样的问题。

和伴侣的亲密关系,是一面镜子,能够很好地照见自己的课题。

而亲密关系的深度和牢固程度,也考验着每个人的人格成熟度。

如果双方都能努力改善和提升自己,或许是一种最好的双向奔赴。

其实,很多时候,“无梦”也很好。

无梦的睡眠更深沉,无梦的现实最真实。

努力经营好眼前的生活和关系,踏实地走在成为好伴侣、好父母的路上,才是真正的“英雄之旅”。

*本文由南小希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丨花花

编辑丨李小豆

1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