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仁义”行师,大败而归,经典连环画:《宋襄公》

童年小人书 2025-01-04 19:28:39

今天继续分享东周列国连环画《宋襄公》,林林编文,张令涛、胡傑、张之凡绘画。

自从齐桓公死后,几个公子争权,大臣雍巫、豎貂立公子无亏即位,太子昭被迫逃到宋国,向宋襄公哭诉。

原来齐桓公在世时,曾将他托给宋襄公,这宋国当时也是中兴国家,宋襄公也一直有称霸诸侯的野心,他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助太子昭回国即位,同时提高宋国声誉,趁机称霸。

公子目夷是宋襄公的弟弟,他认为齐国地势险要,地广兵多,人才济济,宋在各方面都不如,不该多管闲事。

宋襄公一向标榜仁义,觉得不帮太子昭复国是不仁,受齐桓公嘱托而不管是不义,因此不顾目夷反对,派人写了文告,通知卫、鲁、曹、邾等国,约定明年正月在齐境会师伐齐。

到约定日子,只有鲁国没来,宋襄公会合其他三国进兵齐国,齐国派雍巫迎战,这雍巫和豎貂平日专横,老臣高虎和国懿仲对他们很不满,趁这次出兵机会,杀了无亏和豎貂,迎太子昭回国。

宋襄公见齐事已定,同其他三国各自回国,却不想城内无亏和雍巫的余党纠集在一起,紧闭临淄城门,不让太子昭进城。

太子昭只能再去宋国求助,宋襄公刚到宋境,听太子昭奏明情况,又带兵来到临淄城下,两军一场激战,从天黑杀到天亮,雍巫余党难敌宋兵,四散逃命。

宋兵拥着太子昭入城即位,是为齐孝公,宋襄公在齐国住了五天,齐孝公拿出很多金帛犒赏宋军。

宋襄公认为自己立下不世奇功,想趁机代齐桓公称霸诸侯,先约滕、曹、邾、鄫几个小国会盟,当天滕君来迟一步,宋襄公因他不能如约而将他拘捕起来,鄫君因迟了三天,宋襄公下令将他杀了。

如此一来,很多小国都对宋襄公任意杀戮诸侯而不满,甚至有几个反与楚国结盟,公子荡主张贿赂楚国,与楚国结盟,宋便可借助楚的力量会合诸侯。

公子目夷并不赞成,他说:“楚国既能号召诸侯,怎么会把盟国给宋国?楚肯定不愿在宋之下,纷争就不可避免了。”

宋襄公不以为然,让公子荡带着金银财帛到楚国去,楚成王答应明年春天到齐国鹿上地方与襄公相会。公子荡又到齐国说明情况,齐孝公也答应前来。

到了约定日期,襄公见了孝公很是得意,孝公为报答他的恩情,招待得很恭敬,楚成王到后,三君登上盟壇,襄公以主盟者自居,先执牛耳,毫不谦让,楚成王虽不高兴,也勉强歃血。

襄公与之相约,要在八月时,召集各国诸侯在宋国盂地举行衣裳之会,由宋、楚、齐三国发书邀请。

说罢将邀请书递给楚成王,请他签名,楚成王看到襄公已在邀请书上先签了名,本不肯签名,后来也笑着签下名字。

再说齐孝公见襄公先把邀请书给楚成王,心中不快,按爵位,齐侯比楚王大一级,应该先给他,所以推辞不肯签名。

三国国君在鹿上欢聚几天,相互告别,楚成王回国后,将事情告诉令伊子文,子文认为宋君野心大,不该与之结盟。

原来楚成王也有自己的打算,他想借此机会传扬楚国声威,号令诸侯。大夫成得臣建议会盟时多带甲士前去,俘虏宋襄公,可在众诸侯面前展露楚国军威,然后再释放襄公来显出楚国的宽容,令诸侯归服。

再说襄公回国,目夷嘱咐襄公当心楚王,建议他带兵前去,襄公却觉得自己以忠信待人,别人也不会欺弄于他,不听目夷劝说,在盂地建造壇场,增修公馆,准备各国军马所需。

这一天,楚、陈、蔡、许、郑、曹六国国君如期到来,齐孝公因襄公瞧不起他,没有来,鲁僖公和楚国从未交往,也没有来。

众诸侯分左右两阶登壇,右阶是宾席,陈、郑、蔡、许、曹都让楚成王立在首位,左阶是主席,只有襄公和目夷君臣两人。

结盟后便要签名推立盟主,襄公说道:“今日之会,寡人想修先伯主齐桓公故业,尊周王,安百姓,息兵罢争,与天下同享太平,诸侯以为如何?”

诸侯没有答话,楚成王挺身向前道:“你的话很对,但不知主盟的该是哪一位?”襄公回答:“有功论功,无功论爵,这样最公平了。”

楚成王接着说:“寡人称王已久,宋虽上公,位列王前,寡人告罪占先了。”说罢站在第一个位次。

目夷看情势不对,暗示襄公暂时忍耐,成得臣在旁大喝道:“今天的事,只问众诸侯,是为楚而来还是为宋而来的?”

那些小国诸侯都惧怕楚国,如此一来,宋襄公慌了,讲理讲不通,想脱身又无甲士保护,而成得臣和斗勃脱去礼服,内穿重铠,跟随楚王而来的人也都脱衣露甲,各国诸侯吓得魂不附体。

襄公后悔没有听目夷的话,低声让目夷赶快回去守国,目夷知道跟随无益,趁乱逃走了。

楚成王拿住襄公,历数襄公之罪,说他趁丧伐齐,囚辱滕君,杀害鄫君,妄自尊大。

襄公闭口无言,几个小国诸侯都不敢上前讲情,楚成王集结兵马,带着襄公,杀奔睢阳城来。

此时目夷早已逃回睢阳,公孙固让目夷暂接君位,号令国人,严守睢阳。待楚军杀到,以襄公要挟公孙固投降。

公孙固说已立新君,不肯投降,若打,愿决一死战。楚兵连攻三日,死伤不少,未能破城。

楚成王想杀襄公,成得臣劝阻,建议请鲁僖公前来,替襄公说情,趁机卖个交情,之后释放襄公,下令在亳都郊外建壇结盟。

结盟这天,郑文公请楚成王登壇主盟,鲁以下依次受歃,襄公气在心里,也不敢发作,盟后诸侯各自回国,目夷派人来将襄公接回。

襄公志在称霸,却反被楚捉弄,恨力不能报,迁怒郑文公头上,亲自带兵伐郑。郑文公向楚求援,楚出兵伐宋,宋襄公得知消息,带兵赶回,在泓水南岸准备抵敌楚军。

楚来下战书,公孙固建议答应不攻郑,楚自会退兵,襄公认为这样回避如何继承齐桓公霸业,还说宋虽甲不足,但他仁义有余,在战书上批下交战日期。

襄公还命人建一面大旗,上写“仁义”二字,公孙固看了暗暗叫苦,打仗还要讲仁义,如何能胜呢。

到了交战这天,斗勃劝成得臣趁早渡河,成得臣笑道:“宋公为人迂阔,不懂兵法,我早渡早战,晚渡晚战,怕他什么!”

楚军天明才渡河,公孙固建议在楚军半渡时前去攻击,襄公指着“仁义”大旗不肯趁人之危。等楚军都渡到南岸,公孙固又奏请趁楚未布好阵,急行攻击,楚定溃乱,襄公却责骂他贪一时之利没有答应。

最后宋军大败,公孙固拼死护着襄公杀出重围,那面写着“仁义”的大旗也倒下了。

回国后,百姓都立在朝门之外,怨恨襄公不听劝说,落得丧师辱国的结局。襄公却还在叹息自己以“仁义”行师,如何能趁人之危呢!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