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止脸与暴打妈:透视“超理智”的亲子悲剧

萤火说娱乐 2024-09-30 13:45:45

近日,一段一分半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视频中,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在街头暴打自己四十多岁的妈妈,连踹带打多达十二下,嘴里还不停吐出攻击性和侮辱性的脏话。而令人震惊的不仅仅是男孩的暴力行为,还有妈妈的反应。这位妈妈自始至终都在看手机,对儿子的暴行保持着一种完全不关注的状态,即使被打倒在地,也没有呵斥、反击、躲闪、哭喊或求救。

这样的场景让人不禁思考,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有人简单地认为男孩大逆不道,妈妈可怜,但事情真的如此简单吗?实际上,在人类的人际互动中,有一种表现极具欺骗性,那就是“超理智应对”。就像视频中的妈妈,在儿子如此暴躁的情况下,依然刷着手机,看似冷静理智,实则是对深度恐惧的自我保护,是一种低自尊的心理水平。

这种低自尊感的根源很多都与童年时被忽视直接相关。一个在童年时期被长期忽视的人,长大后可能也会忽视自己孩子的情感需求。妈妈表面上的不怒不争、极其理智,反而大大激怒了孩子,形成了一种不良的心理模式。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亲子实验——静止脸实验。妈妈与几个月大的小婴儿正常亲密互动时,婴儿呈现出放松开心的状态。但当妈妈面无表情、沉默不语时,婴儿会想尽办法吸引妈妈的注意,当多次尝试无果后,婴儿会暴躁不安、崩溃大哭,甚至伸手去打妈妈的脸。几个月大的孩子并不是真的想打妈妈,而是通过激烈的反应去吸引妈妈重新关注自己。这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鲜活的、有回应的,哪怕是争吵也比没有反馈好得多。

在生活中,“超理智”的情况其实很常见。妻子向丈夫抱怨老板讨厌,丈夫却说“行了,你不要这么情绪化”;孩子考了全年级第二名向妈妈报喜,妈妈却说“你有什么大不了的”;与合作伙伴倾诉自己很累,对方回应“我也挺累”。这些都是“超理智”的表现,它忽略了自我和他人内心的感受,阻碍了情绪的正常流动,成为了人际关系中的毒药。

回到视频中的母子,他们都需要有人好好帮助。男孩的暴力行为固然不可取,但妈妈的“超理智应对”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矛盾。他们的相处模式反映出亲子关系中的问题,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我们应该从别人的事情中吸取教训,好好检视自己。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要避免“超理智”,给予对方真实的回应和关注。无论是亲子关系、夫妻关系还是朋友关系,都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用爱去沟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找到真正的幸福。让我们摒弃“超理智”,用温暖和理解去对待身边的人,让人际关系充满活力,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萤火讨论:你是否也曾在亲子关系中遇到过“超理智”的应对方式?你觉得这对关系有何影响?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