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张医生聊过一次普伐他汀,没想到,很多同事看到了张医生的作品,纷纷打来电话,要求更换降脂药物。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局,是因为张医生在作品中称,普伐他汀是目前为止,副作用最小的他汀。没想到,就是这句话捅了马蜂窝了,所有人都想用副作用最小的药物。
还有一位同事,说她的母亲现在吃的是瑞舒伐他汀,血脂控制的不错,能不能换成普伐他汀。张医生就问她,您的母亲吃出什么副作用没有?她说:没有什么不好的,但是怕患上糖尿病,因此想把降脂药换成普伐他汀。
普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都是他汀类降脂药物,但它们在作用机制、降脂效果、副作用和药物半衰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从作用机制来看,两者都通过抑制肝脏胆固醇的合成来发挥作用。同时,二者都属于水溶性他汀,不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因此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较低,如头痛和失眠的发生率,相较于其他的他汀更低。相似的地方聊完了,咱们重点聊一下区别。
1、在降脂效果方面,瑞舒伐他汀属于强效降脂药,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能力比普伐他汀更强。普伐他汀则属于中等强度的降脂药物,通常用于血脂异常程度不高的患者。具体相差多少呢?不同的研究结论,略有差异,但大家都认同,瑞舒伐他汀的降脂强度是明显超过普伐他汀的。
张医生找了两个相对来说比较靠谱的研究,第一个得出的结论是瑞舒伐他汀可以使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下降50%,如果增加用药剂量,降脂幅度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在这里,张医生多说一句,咱们中国人是不适合使用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的,非常容易引发各种副反应。
第二个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普伐他汀可以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下降38%。从降脂强度上来看,瑞舒伐他汀明显优于普伐他汀。这也是瑞舒伐他汀唯一胜过普伐他汀的点。可朋友们要知道,咱们吃药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让血脂达标,如果血脂不达标,用药就成了一个笑话。
多项研究表明,普伐他汀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例如,美国心脏协会2014年的试验显示,服用普伐他汀5年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降低,并且这种效果在20年后依然存在。此外,另一项国外的研究试验也证实了普伐他汀对预防冠心病死亡的长期有效性。
聊完了普伐他汀,再来看看瑞舒伐他汀,试验的数据分析显示,瑞舒伐他汀的心血管益处大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即使在合并多种风险因素的情况下。此外,瑞舒伐他汀也被证实可以减少心肌梗塞、卒中、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动脉血管重建术或心血管死亡的风险。
2、关于副作用,普伐他汀的副作用发生率较低,对肝损害和肌肉毒性较小,对血糖影响也较小。相比之下,瑞舒伐他汀虽然降脂效果强,但其副作用也较多,包括肌肉疼痛、肝功能异常等。在所有的副作用中,最让人感到担心的是血糖异常,有研究称,在7种他汀中,瑞舒伐他汀对血糖的影响可能是最大的。
普伐他汀在长期使用中的安全性得到了广泛证实。国外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普伐他汀治疗5年后,病人的心血管风险显著降低,并且这种获益可以延续终生。此外,研究也显示,普伐他汀在冠心病病人中长期使用对全因死亡率、特定原因死亡率和癌症发生率没有显著影响。总体来看,普伐他汀的长期应用被认为是安全的。
相比之下,瑞舒伐他汀在长期使用中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例如,长期使用瑞舒伐他汀可能导致头痛、便秘、瘙痒和无力等不适反应,并可能对肾脏和骨骼肌造成一定影响。此外,瑞舒伐他汀还可能增加血糖升高的风险,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尽管如此,瑞舒伐他汀在联合其他药物时,其临床安全性仍然较好,且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和改善病人的认知功能。
在这里张医生要强调的是,朋友们不要因为害怕血糖出现问题而擅自停药。全世界的医生都已经达成共识,即使真的出现了这种副作用,也不可以停药,大不了加服一点降糖药物。也有的朋友对医生的这种做法会产生质疑,这种非议张医生也能理解。但您要知道,我们得出的所有结论,都是基于各种统计数据得出的,之所以要求朋友们这样用药,肯定是收益远大于风险的。
3、最后,让我们再来看一看使用的便捷性,普伐他汀的药物半衰期较短,仅有1.5~2小时,所以,建议睡前服用,每日一次。很多朋友会感到好奇,这么用好像并没有覆盖全天啊?之所以这样使用,主要是因为人体在夜间合成胆固醇的活动最为活跃。
胆固醇的合成高峰时间在午夜12点左右,因此,在胆固醇合成高峰前2-3个小时服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更好地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从而达到最佳的降脂效果。注意了,敲黑板了,不是所有的他汀,都需要睡前服用,比如瑞舒伐他汀,它的半衰期较长,可以高达13~20小时,因此不需要固定晚上服用,从这一点上来看,瑞舒伐他汀比普伐他汀更为方便。
普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各有优缺点。普伐他汀适用于需要服用多种药物的老年人群,副作用较少,但降脂效果相对较弱,且需要每天固定时间服用;而瑞舒伐他汀降脂效果更强,但副作用较多。具体该选择哪种药物,应根据患病朋友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
今天的内容就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咱们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