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才子杨舒春,不顾父母跪求拒进外交部,种菜12年种出亿万身家

司徒昼 2024-05-14 06:12:12

文|木溪客

编辑|司徒夜

19岁,他是北京大学的天之骄子;

22岁,他是外交部公派西班牙的留学生;

前途一片大好,可就在去外交部报到的前3天,他却突然“消失”了。

4年之后,他放着西班牙的大老板不做,回来种起了地。

世界上人和人的差异就是这么大。有人含着金钥匙出生,有人自带天赋与众不同,无论哪一种,都让人望尘莫及。

敢给外交部留下决绝背影的杨舒春,他为当年的举动后悔吗?现在又过得如何?

01

杨舒春没有显赫的家世,甚至一般也达不到;

他家所在的地区倒是富裕,但跟自己没什么关系——江苏无锡。

出生在地地道道的农村,父母只是平凡的工人。

看起来,这一切都太普通了;

没有任何逆天改命的资本,甚至祖祖辈辈,你已经可以一眼看到头了。

结果这个农村娃大概是得了玉帝钦点,穷乡僻壤偏偏能出奇才。

不过,当他日后不带丝毫犹豫,就放弃外交部那份送到手边的香饽饽时,还是让人觉得惊讶:

你小时候真的吃过生活的苦吗?

父母的辛勤劳作杨舒春都看在眼里,从小就让父母极其省心;

学习从来不用人说,抱着书本子就能举一反三。

再眼拙的父母也能看出来了,这小子能力不一般;

所以对这个儿子,一向都是尽力支持。

初中毕业,杨舒春直接考上了无锡当地最好的高中。

杨舒春的出色不是昙花一现,三年之后,他也和所有人一样,迎来高考。

填报志愿时,父母犯了难,该填哪一所比较保险呢?

结果杨舒春大笔一挥,填上了一个父母想都不敢想的学校:北大。

平静程度就像喝了口水。

但父母在旁边看得是真着急,旁敲侧击让儿子再考虑考虑,杨舒春一脸自信。

知道儿子厉害,结果还是小瞧了。小杨以市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了北大西班牙语专业。

英雄不问出处,在那个年代,培养出个大学生都是要敲锣打鼓的,何况是这样的顶尖百年院校。

当这一刻真的到来,杨舒春的父母还是忍不住相拥而泣。

因为地理位置缘故,北大被戏称“圆明园职业技术学院”。

任你是天南海北的卧龙凤雏,到了这里,也是川流入海,掀不起什么波澜。毕竟,身边人人都是万里挑一。

但是杨舒春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即使来自小地方,见识了外面的天地,也没有被花花世界迷了眼。

这时候,一个人真正的性情就体现出来。

杨舒春照旧爱学习,凭借自己特有的天赋,在西班牙系大放异彩,还杀出重围,大三时获得了外交部公费留学的机会。

就算是人才济济的北大,这种国家战略资助的一流留学项目,名额也是极其珍贵的。

这次,留学期间所有的费用,都由外交部承担。也就是说,外交部已经把杨舒春当成“准外交官”来培养了。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这是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一年之后,杨舒春从西班牙留学归来。

父母觉得多年的努力终于要熬出了头。

回来之后,2003年杨舒春还参加了考试,一切顺利,外交部已经是囊中之物。

在正式进入外交部的前3天,杨舒春却给父母留下一封信,只身踏上了那个曾借助外交部让他开阔眼界的地方,西班牙。为什么?

02

原来,他竟是放弃了令无数人艳羡的外交部工作。

对一般人来说可望不可及的东西,杨舒春是踮踮脚就可以到的。

可以说是年轻气盛,但不同的人追求不同,好男儿志在四方。你不能看他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

父母哭求他回来还来不及,哪有资金给杨舒春,来到了西班牙,一切都要靠自己。

好在,杨舒春的生活能力很强。

他来到了一家报社,之所以来这里,是因为老板和自己太像了。

这个老板,也是个中国人,凭着自己的努力在西班牙白手起家,如今已身家过亿。

既然要闯荡,当然要借鉴成功经验,珠玉在前,给了杨舒春很大震撼;

他一鼓作气,一边兼职一边在西班牙攻读商业硕士。

除了报社,他也会去一家进出口公司学做贸易。

真正厉害的人往往于无声处惊雷;

杨舒春的默默耕耘让他积累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50万。

2007年,他开了一间自己的外贸公司,借地缘优势与中国制造商联系,进口产品到西班牙。

四年时间,杨舒春已经积累了千万家财。这架势,可以在西班牙养老了。

结果,他又做了件让人大跌眼镜的事。

“抽风”程度不亚于拒绝外交部、一声不吭跑西班牙。

他,回家种地去了。

03

这一次,他搞有机蔬菜。

这可不是一脑门热就开始干了。长期在西班牙生活,见烦了欧洲大农场,吃惯了有机蔬菜。

国内一比,实在有点不忍直视。

在他看来,这是个不错的机会。

不过,就算知识渊博,面对饱含“深情”的土地和种植技术的丰富结晶,也够毫无基础的杨舒春学的了。

他开始频繁奔走于田间地头,去农集市场、向别人取经;

甚至因为不懂农场管理,一口气又跑到农业发达的欧洲,就为了学习先进经验,再和本地结合。

80亩地30个品种,做了充分准备的杨舒春,联系了合作伙伴,开始上手了。别看地方不大,光是这么多的品种就需要杨舒春投入不少资金。

出国创业挣到的钱,他把一多半都花在了这亩地上。从养殖到种植,全部是纯天然饲料和肥料。怎么办到的呢?

循环。猪粪要挑去菜地做肥料,菜叶直接捡地里的喂鸡。那猪吃什么?

他们会炖杂鱼汤。

不得不说,猪吃的挺好。

所以,完全不用化肥农药,绿色循环无污染算是给整明白了。

不光有理念,也舍得下血本。

因为80亩地面积并不大,机械化运作大材小用,只能全靠人工。

一段操作下来,种出来的大米,杨舒春估算出来覆盖成本的价格居然比市场高5倍!

但当时的市场还存在一个更为致命的问题;

别看现在人们对有机食品十分重视,2010年前后,其实根本没多少人了解。

有机食品价格空高,却没有市场。

产品卖不出去,有机农产品饲料的特殊性又需要更多资金支持。这岂不是陷入恶性循环?

好在,杨舒春马上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有机产品的知名度不高,那我就打响知名度。

这时候,他终于想起自己是北大的了。

于是,通过媒体,“北大杨哥”有机产品一经出现,没过几个月,就有一大批人慕名而来。

进农场参观、加入会员,直接预订起了一年的量。

2013年,杨舒春的产品销量达到了千万元。

看着自己无数个日夜的汗水洒下这80亩地,杨舒春露出了很畅快的笑容。

但他始终不曾停下,还在不断精进着管理和技术。

北大“屠夫”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但总有人是例外。他们向世人证明,活出自己也绝不简单。

北大,其实不乏像杨舒春这样,没有循规蹈矩进入光鲜亮丽的职场,而是选择回归自身,做起了“另类”职业。

20多年前,卖猪肉的西安文科状元陆步轩,相信很多人都不会忘记。

当初他在街头卖起了“二师兄”,迅速掀起一股热潮。

有讽刺的、有看笑话的,这个年轻人虽然拥有不凡的学习能力,无奈流言蜚语还是让他怀疑自己。

当时有一段时间,他去参加了公务员考试,做了档案员。

不过,遇到同门的陈生,却帮他再一次鼓起“离经叛道”的勇气。

是呀,什么时候,自己连未来的路也无权选择了呢?

养猪行业是有前景的,尤其是在那个数字化还没有轰轰烈烈到来的时候。

后来的陆步轩和陈生,合作养猪,打响了新时代养殖业的“第一枪”。

恒温技术、机械化养殖、智能监测,从前一个人养几十头猪了不起。现在呢,以万计不在话下。

陆步轩后来返回母校演讲,说自己给北大丢脸了。

可其实,他以一己之力把猪肉卖到了“北大”品质,早就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成功。

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写书,2005年出版了《屠夫看世界》,后又笔耕不辍。

其实他大可不必为此惭愧,身价超过40亿的陆步轩,撕下了“体面”的遮羞布,投身了实际的事业。

结语

听杨舒春说话,有常年与土地相伴的朴实,但其实依然有浓浓的书卷气。

看他的采访,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总算这一切是自己亲手创造的;

他还相信,在这片土地上,只要继续努力,一定会比现在更好。

参考资料:《创业榜样杨舒春:不图此生名与利 只留无悔在人间》

《22年前被嘲养猪的北大学子,如今靠数字化养猪带领全村增收10倍》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