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1870年9月出生于湖南韶山冲,本名毛贻昌,字顺生。
毛家从毛祖人(毛泽东曾祖父、毛顺生祖父)起,家里就世代务农,是当时典型的农民家庭。家里也有薄田十几亩,不算赤贫,但也谈不上富裕。
毛祖人一辈子务农,从没读过书。他家境贫寒,每天起早贪黑,靠种田、砍柴和出卖劳力来维持一家人的吃穿用。由于生活所迫,他不得已靠借债购买田产耕种。
到了毛顺生父亲毛翼臣(即毛泽东的祖父)时,因家境贫苦无法偿清债务,不得不将一部分田产典当出去。家里境况更是每况愈下。
到了毛顺生这一辈,家中仅有薄田六七亩。毛顺生只读过两年私塾,但头脑灵活,能双手左右开弓拨打算盘。
毛顺生结婚得早,16岁不到就成了亲,娶的是大他三岁的文七妹。文七妹本名原名是文素勤,又名文其美,因在家中排名第七,又称文七妹。
毛顺生17岁就开始当家。每天他早贪黑地劳作在田间地头,除了耕种农田,还喂养猪牛,上山砍柴,张网捕鱼。每当日落黄昏,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草草地吃罢晚饭,又在欲闪欲灭的油灯下,噼噼啪啪地打起了算盘,撂下算盘,又打起了草鞋。寒来暑往、没日没夜地劳作,即便是累弯了腰,毛家境况也一点没有好转的势头。
尤其是随着长子次子先后出生(毛泽东前面的两个大哥,不过早夭了),家里多了几口人吃饭,负担更重了。
年轻的毛顺生觉得不能这样一辈子困在田地里,得找活路。
可找什么活路呢?
湘人自古民风彪悍,有当兵的传统,尤其自曾国藩创办湘军以来,这种从军习武的传统愈加浓烈。
韶山冲出去当兵的人也有不少,而且都带回来了许多大洋,买田起屋,好不让人羡慕。
毛顺生看在眼里,也决定出去参军。
毛顺生究竟哪年从军?当了几年的兵?已无法查证。按照后来毛泽东自己回忆,是“当了很多年的兵”,至少也有五六年。
多年从军,毛顺生没有混个一官半职,不过他非常顾家,每次领到军饷,他一文钱也舍不得花,全积攒起来,寄回家里。
别人都笑话他守财奴。他回答:“我家里有堂客和两个伢,一家人等着吃饭,不守财咋弄?”
他在军队认识了一个长沙人,姓黄,是个老兵油子,此人家里世代经商,但到他这一代家道中落,他躲债躲到没办法便跑出来当兵。老黄经常跟毛顺生讲他以前跟家里人学做生意的事,老黄说:“我爹在世时,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是:‘吃不穷,用不穷,不会算计一生穷。谁会盘算,谁就能过好日子。你不会盘算,就是给你金山银山,照样过穷日子。’只可惜,这话当年我没听进去,不然也不会成为败家子。”
老黄讲的生意经,毛顺生牢牢记在心里,这也为他后来发家致富打下了“理论基础”。
后来在一次战斗中,毛顺生受了伤,加之在军队这几年也没混出什么名堂,于是,他决定回家。
虽然没能在军队出人头地,但这几年在外从军的经历让毛顺生开阔了眼界。他觉得靠种地是不能发家致富的,要发家,老之前那个老黄说的,还得做生意。
可这闭塞的乡村,能做什么生意呢?
毛顺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还真让他找到了一条商机。
2毛顺生发现乡村人吃的大米都是通过石碾碾成的,非常粗糙,经常米粒上还带着谷壳。而当时在大城市,已经用机器碾米了。
于是他决定做大米粗加工生意。他用当兵挣的钱跑去长沙,买了一台碾米机运回乡下。
机器碾米又快又好,一下就吸引了众多村民,一到丰收,村民就将新收的稻谷拉到毛家来加工。一传十,十传百,韶山冲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把自家的米拉到毛家的碾米厂加工。
没多久,毛家便成为当地有名的富裕户。为使生意做大做强,毛顺生一边扩大大米加工规模,一边把得来的利润投入到当地几家大米店。
此外,他也十分精明。他将碾剩的米糠,又用来喂养架子猪,等到架子猪长大后,又把架子猪赶到集市去出售。
两年后,他由贩卖谷米和生猪,又增加了贩卖耕牛。每逢稻谷上市的季节,他便成批地买进稻谷,然后再加工成大米,雇船只由水路运到湘潭出售。
毛顺生
毛顺生虽经商赚了钱,可他清楚地知道,土地才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他这种朴实的认识,也影响了后来毛泽东的一生,毛泽东成为共和国领袖后,就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还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因此,他不仅赎回之前家里被典当了家田,还开始大量购买农田,甚至为了买田,打起了堂弟毛菊生的主意。
毛顺生的堂弟毛菊生,家境贫苦,毛泽东和母亲都很同情他,常常接济这位穷亲戚。毛菊生靠着7亩水田勉强度日,可毛顺生早就有意这片水田,在毛菊生最困难的时候,他趁机买下了它。
那时毛泽东已经十几岁,很懂事了,他和母亲知道后极力反对,毛顺生却理直气壮地说:“我用钱买田,他卖我买,天经地义。这和兄弟不兄弟没有关系。”毛顺生做的这件事,给少年毛泽东留下了极不好的记忆。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将毛菊生的儿子毛泽连接到北京,并批评父亲说:“旧社会那所有制,使兄弟间也不顾情义。我父亲和二叔(毛菊生)是堂兄弟,买二叔那7亩田时,就只顾自己发财了,全无手足之情,谁的劝说都听不进去。我后来思考这些事,认清只有彻底改造这个社会,才能根绝这类事,于是下决心要寻找一条解放穷苦农民的道路。”
土地多了,活计也多了,加之碾米也需要人手,毛顺生不得不雇起了短工,后来又雇上了长工。毛顺生到底雇了多少人,没有确切记载,据后来毛泽东回忆,应该有十来个。即使这样,毛顺生也不允许家中的孩子们闲着。据毛泽东回忆,他6岁就开始干农活。
1950年代,全国划阶级成分,韶山冲把毛家划为贫农,毛泽东得知后,连忙否定:“要事实求是,我家是富农,这个我是清楚的。”
后来韶山冲干部进行了折中,将毛家划为了中农。
3那时候毛顺生赚钱方式有三块:雇人种田的收益、赎卖牲畜的收益以及大米加工的收益。随着收益的增加,让毛家产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毛顺生想扩大经营规模,但手上现金流不够,思来想去,他决定发行股票,一方面通过发行股票来集拢资金,另一方面也可以“用钱生钱”。
股票知识他当年在当兵时,从别人那里听来的,听说上海洋场那边做生意的人都这样玩。
于是,他说干就干。
他给股票取了一个名字,叫“毛义顺堂”股票,颜色采用大红色,为的是显眼好看和喜庆。
为了鼓动村民来买股票,毛顺生对他们说:“你们买了‘毛顺义堂’的股票,是可以增值的,就是说,到了年底会有利息和分红,一块大洋就有一毛的利益和分红,你看,你啥事不干,就能用钱生钱。多安逸!”
村民们自然没有这些经济知识,不过,这些年毛顺生做生意极讲诚信,信誉极好,一些村民出于对他的信任,就买了一些股票。
没想到到了年底,果真分到了利息和分红。
于是,那些观望的村民人纷纷购买了股票。
因为信誉好,“毛义顺堂”股票不但能让雇佣者作为工资,代替银两使用,又可以成为商家做生意的定金,还可用作生意的交割等。一时间,“毛义顺堂”股票变得格外抢手。
凡持有“毛义顺堂”股票的商家和个人,无不夸赞毛家良好的信誉,毛家的股票生意也越做越火。
生意的红火,让毛顺生准备大干一场,但也是在这时,毛家的厄运来了。
不知道是不是毛家的富裕引起了别人的嫉妒,那一年毛家突发了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火,将家中房屋和大米加工厂都烧了。而且祸不单行,那年头乱世,到处是些兵匪游勇,他们听闻毛家有钱,便跑到毛家劫掠……
一系列打击,虽然没有让毛家伤筋动骨,但也没有了往日的辉煌。
4作为农民,毛顺生对儿子们并没有过高的期待,只希望他们能接过自己一手辛苦积攒的家业,经营好田地房产。
对作为长子的毛泽东,毛顺生的期待就更为迫切。正是如此,在毛泽东14岁那年,毛顺生作主给他娶了罗氏为妻。他的用意十分清楚,那就是拴住毛泽东的心。
但毛泽东的心根本不在韶山,他要走出山冲,寻找更为宽广而精彩的世界。他后来对斯诺说:“我从来没有和她一起生活过,而且后来也没有。我不认为她是我的妻子,当时也几乎没有想到过她。”
毛泽东少年时的全部乐趣都在书中。毛顺生则认为这是儿子“不孝和懒惰”的借口,作为长子就应持家创业、光宗耀祖,其他的想法都是农家子弟的幻想。
于是,用毛泽东的话说,父子间的“不满增加了。在我们家里,辩证的斗争不断地发展着”。毛泽东13岁那年,父亲在一次宴请客人时与他发生口角,父亲当着外人的面骂儿子“懒而无用”。
13岁的少年正处于叛逆时期,毛泽东认为父亲使自己太难堪,便当面顶撞父亲,并迈步向门外跑去。母亲竭力相劝,父亲嘴里仍是不停地骂着并喝令回家。毛泽东根本不听,一气跑到池塘边。面对气势汹汹的父亲,毛泽东说,如果他再走近一步,自己就跳到池塘里。父亲一下子停住了脚步,并答应以后再不打他。
后来毛泽东外出求学,毛顺生自然极力反对,但在妻子文七妹劝解下,最终还是为毛泽东提供了经济支持。毛泽东在长沙读书多年,其实算不上穷困,用现在的话说,他还是一个小小的“富二代”。
1919年11月,毛顺生去长沙给毛泽东送生活费,顺便看病,毛泽东带着父亲游玩了长沙城,也留下了和父亲唯一一张合影。
1919年,毛泽东与父亲毛顺生(左二)的合影
毛顺生回到家后不到一个月便病逝了,享年50岁,而两个月前,他妻子文七妹也去世了。
在父母都去世后,毛泽东回到家乡料理后事。他自然不可能接过父亲的生意继续做下去,他对弟弟们说:“虽然父亲离开了我们,但许多人还持有我们家的股票,所以一个月内,我们要以现金形式全部让大家赎回去。”
通知发出后,毛家兄弟按照个人持有的股份多少加上应增值的部分,以现金形式全部兑付给了“毛义顺堂”股票的持有者。至此,毛家发行的“毛义顺堂”股票,随着毛泽东父亲的去世,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之后,毛泽东将家里的生意全部处理完,然后带着两个弟弟去了长沙,踏上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5毛顺生的经商天才毛泽东没有继承,但四子毛泽民倒是很好地继承下来了。
毛泽东闹革命时期,二弟毛泽民一直负责经济工作,尤其红军时期,毛泽民更是苏区大管家,全面负责苏区经济工作,开设红色圩场、创办苏维埃银行、从事钨矿生意、发行红军票等等等等。
可以说,没有毛泽民,红军的生存会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