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襄成了女侠,为何不再和郭芙联系?黄蓉说了啥,让郭襄耿耿于怀

金宝讲故事 2024-10-25 08:14:49

在《神雕侠侣》中,杨过、郭芙本该遵循祖上的约定,二人长大成人之后结为夫妻,可他们却在命运的捉弄之下渐行渐远,还屡屡生出许多误会。

认真看过原著的朋友会发现,郭芙对杨过相当于是“因爱而恨”,于是当36岁的杨过走进襄阳城之时,他赫然发现郭芙竟转身嫁给了耶律齐。

而郭芙的妹妹郭襄虽然年仅16岁,却爱上了大他20岁的神雕大侠,甚至到了茶饭不思、神魂颠倒的地步。

多年之后,襄阳城破,郭靖、黄蓉、郭破虏战死沙场。郭襄在历经了诸多风波变故之后,成了后世江湖的郭女侠,但她为何再也不和郭芙联系了?

一、郭襄郭女侠

在《倚天屠龙记》里,金庸这样写道:襄阳城破之日,郭大侠夫妇与郭公破虏同时殉难,屠龙刀不知下落。郭祖师当时身在西川,待赶去想要相救父母亲人,却已为时不及。

寥寥几字,就道出了郭靖、黄蓉、郭破虏的结局,他们为了保家卫国,死在了襄阳城。

至于郭芙,虽然金庸对她只字未提,但以黄蓉的性格脾气,她岂会让宝贝女儿郭芙跟着自己一起战死?必是在襄阳城破之前就早早地替郭芙安排好了退路,跟着难民一起逃出了襄阳城。

而郭襄为了追寻杨过远在千里之外的西川,这才逃过一劫。在历经了父母双亡、山河破碎的变故后,郭襄终于在40岁的那一年大彻大悟。她上了峨眉落发为尼,成了峨眉一脉的开山鼻祖。

尽管金庸并没有在《倚天屠龙记》详细讲述郭襄如何开山立派、如何广收门徒,但通过他人的对话,我们还是可以知道郭襄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后世江湖的郭女侠。

书中是这么写的,紫衫龙王对灭绝师太道:“峨眉派创派祖师郭襄郭女侠的剑法名动天下,自然是极高的了。不知道传到徒子徒孙手中还剩下几成?”

紫衫龙王可是明教的护法王之一,本名黛绮丝的她极其高傲,可她在提及郭襄的时候仍不忘加一个“郭女侠”,可见郭襄的的确确在后世江湖里闯出了名堂。

然而笔者为何认为郭襄成了郭女侠之后不再和郭芙联系?

二、不再联系

郭襄不再和郭芙联系并非无中生有,金庸是这么写的,郭襄对张君宝说道:“我弟弟忠厚老实,一定跟你很说得来。只是我姊姊脾气大些,一个不对,说话便不给人留脸面,但你只须顺着她些儿,也就是了。”

原来此时的觉远大师气绝身亡,张君宝又被少林寺追杀,走投无路的他惹得郭襄动了恻隐之心。于是郭襄摘了手上的镯子递给张君宝,让他去投靠襄阳城的郭靖。临走之际,郭襄不忘叮嘱一番,那就是郭芙的脾气不好,让张君宝小心。

郭襄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一句话却吓得张君宝瑟瑟发抖,他最后宁可躲到密林里去摘野果,也不愿寄人篱下,看郭芙的脸色。

从这里不难看出,19岁的郭襄对姐姐郭芙已经有了成见。无独有偶,金庸还在原著里这样写道:郭大侠夫妇铸成一刀一剑之后,将宝刀授给儿子郭公破虏,宝剑传给本派郭祖师。郭祖师另有个姊姊,叫做郭芙,但她生性鲁莽暴躁,因此郭大侠夫妇没将刀剑传给她。

这几句话是灭绝师太自尽前说给周芷若听的。灭绝师太虽然是峨眉派的掌门人,却与郭襄并非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她是怎么知道郭靖黄蓉夫妇没有将屠龙刀、倚天剑传给郭芙?又是怎么知道郭芙暴躁鲁莽?

答案很简单,必是郭襄将郭芙的种种不是说给峨眉弟子听,以至于“郭芙暴躁”之事传了一代又一代,竟通过灭绝师太传到了周芷若这里。

郭芙可是郭襄的亲姐姐,郭襄为何要将郭芙的丑事口无遮拦地说了出来?必是郭芙干了什么让郭襄耿耿于怀甚至恨之入骨。

如此一来,说郭襄成了郭女侠之后不再和郭芙联系,并非是一个无稽之谈,而是有迹可循。

的确,郭襄成了峨眉派的开山鼻祖,门下弟子无数,她为什么没有将郭芙接到峨眉山来住?

其实,郭襄之所以会变成这样,完全是黄蓉造成的,你且听一听黄蓉当初说了什么?

三、黄蓉说了什么?

那时郭襄16岁,和神雕大侠杨过在风陵渡有了三天三夜的促膝长谈。

回了襄阳城之后,郭襄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神雕大侠。郭襄忽而魂不守舍、忽而脸颊绯红,都被黄蓉看在眼里。

黄蓉是何许人也,她已然猜出郭襄情迷杨过,甚至怀疑郭襄已和杨过“做出事来”。为了将这一段孽缘扼杀在摇篮之中,黄蓉当即将郭襄喊了来,将郭家和杨家几代人的恩怨尽数讲给了郭襄听。

黄蓉此举无疑是在提醒郭襄,别以为神雕大侠是一个扬善除恶的大英雄,他多半是想骗得郭襄的芳心,令她一生一世受苦,用以向郭家报仇。

只可惜黄蓉聪明反被聪明误,她以为自己的添油加醋会让郭襄远离杨过,却不知郭襄听在耳中却成了这样:啊!原来是姐姐砍了大哥哥的一条手臂;啊!原来是姐姐在古墓里乱射毒针,害得大哥哥和小龙女分离了16年,最后差点殉情而死……

这样一来,郭襄为何不再和郭芙联系,为何将郭芙的丑事传了一代又一代,不就都能解释得通了?

综上,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仅只有打打杀杀,还有让人感叹万千的儿女私情。也正是因为金庸完美地把武侠与爱情融为一体,他的著作这才经久不衰,成了武侠界一座不可逾越的巅峰!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