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乏力的驱魔电影——《驱魔人:信徒》

妙看影视 2024-03-30 20:43:40

重启乏力的驱魔电影——《驱魔人:信徒》

今天聊聊美国电影《驱魔人:信徒》。

片名 The Exorcist: Believer (2023),别名大法师:信徒(台) / 驱魔人:信仰者(港) / 驱魔人续集 / 驱魔人后传 / 驱魔人2。

在妻子不幸在海地地震中丧生十三年后,维克多过着一种平淡而沉静的生活。身为摄影师和单身父亲,他独自在佐治亚州郊区抚养着十几岁的女儿安吉拉。尽管命运多舛,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与坚韧,努力为女儿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

安吉拉和她的好友凯瑟琳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某天,安吉拉和凯瑟琳从学校绕道回家,穿过森林时消失了,一连三天毫无音讯,。终于,在距离小镇三十英里外的一个谷仓里,两个女孩被发现了。她们虚弱而疲惫,显然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磨难。安吉拉和凯瑟琳的归来并未带来真正的安宁。不久后,她们开始表现出令人不安的症状。

Peacock以惊人的400亿美元竞拍获得了《驱魔人》新三部曲的发行权。

也就是说,不论第一部《信徒》的表现如何,两部续集都要继续制作。目前第二部《骗子》正在制作中。

为了打造《驱魔人》续集,导演大卫·戈登·格林借鉴了自己执导的《月光光心慌慌》的经验。他采取了与该电影相同的策略,即完全忽略中间几部续集,重新开启一段崭新的故事线。

《信徒》作为弗里德金1973年原作的直接续集,避开了约翰·布尔曼1977年电影《驱魔人2》中存在的种族主义问题。

这部电影打破了基督教神话中关于撒旦附身的传统观念,提出了一个新的设定:年轻的孩子们并非被撒旦附身,而是被一个名为帕祖祖的非洲恶魔所控制。这一设定为格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探讨恶魔附身的主题,使他能有机会挖掘这一题材。

尽管打着重启原创作品的旗号,《信徒》却和众多《驱魔人》的跟风之作一样,显得随意乏味,甚至令人失望。这部电影在附身驱魔的题材上并没有太多新颖之处,依旧是以年轻女性扭曲的身体和令人作呕的呕吐场景为卖点,缺乏深度和创意。

导演虽然可以自由地将这部作品与弗里德金的电影联系起来,但实际上它只是又一部千篇一律的模仿品。在众多的《驱魔人》系列电影中,这部作品无疑是最缺乏趣味性的。它既没有给观众带来新鲜感,也没有对原作进行有意义的扩展和深化。

半个世纪过去了,世界的变革不断推动着电影产业的发展,观众们的品味和注意力也在不断地变化。然而,尽管时代在不断进步,电影《信徒》仍然停留在最陈词滥调的陈词滥调中。

导演沉迷于过去那种显而易见的惊悚元素,而忽略了现代观众的需求和期待。在当今电影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缺乏创新和突破,注定只能被淘汰。

原版的《驱魔人》电影在整体上更注重深思熟虑和神学探讨,使得恶魔事件显得更加神秘和令人不安。

《信徒》则更倾向于一个传统的恐怖故事。它提供了不断升级的恐惧和令人毛骨悚然的刺激,但仅限于此,缺乏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信徒》这部电影探讨了宗教信仰在日渐世俗化的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意义,想以一种内敛而成熟的方式,展现了信仰与现代社会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本意是通过讨论神圣信仰相关危机来吸引观众,但没有采用华丽的视觉效果或者令人震惊的恐怖元素,反将侧重点放在情感刻画,失去了让观众沉浸的氛围。

作为一部驱魔题材的电影,《信徒》的高潮部分还是采用了附身驱魔类型电影的常规方法。

在过去的50年里,魔鬼在银幕上一直很忙,附身驱魔类型电影也是层出不穷。

然而,绝大多数作品都只是盲目跟风,缺乏新意和深度。

《信徒》这部电影中出现了不少恶魔,但遗憾的是,它缺乏了那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灵魂,无法与经典的恐怖电影相提并论。

1973年的原版《驱魔人》不仅仅是一部恐怖电影,更是成功地挑起年轻牧师的信仰危机,引发了观众对于恶魔、信仰和超自然现象的思考,直接催生了附身驱魔类型电影。

后续附身驱魔类型的电影很多,本质上来说,其核心恐怖元素是相对单一的。附身驱魔类型电影大多数只是在重复相同的模式,没有太多创新和突破。它们往往只是通过惊悚的场面和音效来吓唬观众,缺乏真正的内在恐怖和深度,除了吓唬宗教信徒外,别人并不会觉得可怕。

《信徒》里唯一值得称道的创新之处是,神父在执行驱魔任务时会得到其他非天主教徒的协助。

这一设定打破了传统上将驱魔视为教会专属的观念,展现了拯救灵魂是一种多元且包容的实践,无论信仰何种宗教,都可以为对抗邪恶力量贡献自己的力量。

可惜这个有意义的观念在电影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在一片敷衍了事的陈词滥调中,它被淹没和忽视了。导演似乎满足于简单地复制观众熟悉的“驱魔人”形象,过度依赖突然惊吓,制作出一部缺乏思考、情感和刺激的懒散之作。

多元驱魔理念浅尝辄止,

沉沦于陈规与惊悚套路。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