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大授衔时,有不少将领因调入地方工作,从而没有参加大授衔,在这些人之中不乏具有大将资历的将领,李井泉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他是正兵团级将领,够资格成为开国上将乃至大将。
李井泉是江西临川县人,1927年,18岁的李井泉投身农民运动,后来跟随南昌起义的队伍在广东梅县一带工作,在大埔、梅县一带打过游击,于1930年夏进入苏区工作,他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
当时李井泉给红四军前委送信,毛主席对精明强干的李井泉颇为欣赏,一方面军组建之后,毛主席特地把李井泉调到身边当秘书,后来由于前线指战员缺少,李井泉又被派往部队任职。
李井泉属于能文能武的将领,1931年6月,22岁的李井泉被任命为红35军政委,此后在反“围剿”和长征之中,李井泉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之后,李井泉被任命为第120师358旅副政委。
1938年秋,在组织的安排下他率部前往绥远一带发展,在那里他同日伪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创建了大青山抗日根据地,为抗战立下了大功,1940年,李井泉调任358旅政委,并被安排到延安学习。
此后李井泉留在延安工作,担任抗大总校政委,为前线培养了大批干部。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李井泉担任晋绥分局书记兼区政委,1948年,李井泉出任第20兵团政委,此时的李井泉就已经是正兵团级将领。
后来李井泉参加了进军大西南的战斗,建国后也留在四川工作,1952年秋,李井泉出任四川第一书记、西南局第三副书记等职,他在四川开展土改、剿匪等工作,为当地的经济恢复和生产发展做出了贡献。
大授衔时按照在地方工作的将领不参加授衔的原则,李井泉遗憾错过了大授衔,不过他的发展还是很不错的,成为了四川的一把手。在遭遇全国大范围自然灾害的时候,李井泉主持工作的四川承担了对外调粮的重任。
虽然当时李井泉积极执行上级指示,但是由于四川也存在虚报产量的情况,加上遭遇严重的干旱,四川的粮食也出现了严重问题,为此李井泉多次上书请示,希望减少四川的调粮任务。
在京津沪等大城市粮食告急的情况下,李井泉被要求顾全大局,他顶住压力坚决完成任务,陆续从四川各地筹集粮食外调,三年来外调粮食147亿斤,为保全大局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然而在特殊的时期里,李井泉受到冲击被扣上了“帽子”,1967年,他的儿子李明清也遭受冲击并不幸去世,李井泉在恢复工作之后,大度地表示不愿追究儿子之死的责任,他不希望再有人受影响。
李井泉有着宽广的心怀,他在晚年仍心系人民,1982年,李井泉当选中顾委常委,后来响应“废除干部终身制”的号召,主动离开领导岗位过上了退休生活,1989年4月24日,李井泉病逝,享年8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