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隐居十六雅事之“杖菊”:杖藜晓入千花坞,陶令篱边色更幽

木火土金水文文 2024-11-03 00:37:26
一、古人隐居十六雅事与杖菊缘起

陈洪绶的《隐居十六观》以简洁的白描绘出了古人隐居生活中的十六个观照,每一个观照都有着独特的意象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这十六雅事中,“杖菊” 作为其中之一,展现出古人在隐居生活中的别样情怀。

《隐居十六观》作于公元一六五一年,陈洪绶时年五十四岁。这部作品取自《观无量寿经》中的 “十六观之门”,涵盖了访庄、酿桃、浇书等十六个场景,有的对应古时隐逸高士人物,有的则是陈洪绶自己生活与心境的写照。“杖菊” 这一雅事,将隐士的洒脱与菊花的高洁相结合。

苏东坡有诗云 “杖藜晓入千花坞”,隐士持杖,纵游山水,沉醉于千姿百态的群花坞间。而陶渊明爱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杖头挂菊这一画面,融入了陈洪绶的创作中。在他的笔下,虬杖一根,隐士轻装而行,菊花三两,精神寄托于盛放花姿。这种画面生动地展现了古人在隐居生活中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傲然之意的追求。

杖菊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代表着古人在隐居生活中远离尘世喧嚣,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菊花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高洁、坚贞的品质,隐士杖头挂菊,寓意着他们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坚守。同时,持杖游山水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由的向往,他们在山水之间跋涉,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安宁。

在现代社会,我们虽然很难过上古人那样的隐居生活,但 “杖菊” 所传达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可以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时间走进大自然,感受山水之美,领略菊花的高洁品质。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杖菊与古人的关联

(一)陶渊明与杖菊

陶渊明对菊的喜爱可谓深入骨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将他与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菊花在陶渊明的生命哲思和人格象征中有着重大意义。

菊花生长于萧杀的秋末,众芳摇落之时,它却傲然怒放、凌霜盛开,为冷寂荒芜的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这种孤标傲世、高洁劲节的品质,正与陶渊明不与污浊官吏同流合污,毅然辞官躬耕田园的人格一致。

他在《和郭主簿二首》中写道:“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诗人笔下的菊芳香光彩,如松般傲霜而立,是其品格的象征。

杖菊对于陶渊明而言,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闲适,与 “杖藜晓入千花坞” 相结合,那种归隐之士,杖菊畅游山水间的情态便脱然而出。菊花不仅可供观赏,还具有药用价值。

陶渊明在归隐后,发现菊花 “服之者长寿,食之者通神”,于是自酿菊酒,既满足了口腹之欲,又在菊花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品质。菊花虽渺小不起眼,但有着令人骄傲的品质,正如陶渊明自己,不为五斗米折腰,坚守高尚的品德。

(二)苏轼与杖菊

苏轼的诗句中也不乏杖菊相关内容。他在黄州饮酒赏菊,写下《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其中 “破帽多情却恋头” 虽未直接提及杖菊,却有着与杖菊相似的洒脱之意。

这里的 “破帽” 象征着官场的勾心斗角,而苏轼说破帽多情恋头不落帽,表明自己渴望超脱但又不能完全超脱的无奈,这与隐士杖菊所追求的远离尘世喧嚣有着一定的联系。

苏轼还有诗云 “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描绘了重阳时节,溪边野菊飘香的美景,让人仿佛看到隐士持杖漫步在溪边,欣赏着野菊的画面。

苏轼的诗词中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这与杖菊所代表的隐士生活不谋而合。杖菊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寄托,苏轼在诗词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出与杖菊相似的心境,即远离尘世的喧嚣,寻找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三、杖菊在隐居生活中的具体呈现

(一)持杖游山水

隐士手持虬杖,杖头挂着三两菊花,轻盈地行走于山水之间。他们迈着坚定的步伐,穿梭在崇山峻岭、溪流潺潺之处。

每一步都仿佛在与大自然对话,感受着山川的脉动和大地的气息。杖菊的隐士们时而驻足欣赏奇峰异石,时而聆听溪水奔腾的乐章。他们的身影在山林中若隐若现,如同自由的精灵。

在秋天的阳光下,菊花绽放出绚烂的色彩,与周围的自然景色融为一体。隐士们带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热爱,在山水间跋涉。

他们不畏惧路途的遥远和艰难,因为他们心中有着对自由和宁静的执着追求。这种生命傲然之意,不仅体现在他们的行动上,更体现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他们以杖菊为象征,表达着对世俗的不屑和对高尚品质的坚守。

(二)文化内涵

在历史的长河中,杖菊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从典故来看,杖菊与许多古代文人雅士的故事紧密相连。例如,东晋葛洪《神仙传》中的女仙班孟,擅飞行术、隐身术,能嚼墨喷纸成文。

这虽然与杖菊并无直接关联,但却体现了古人对超自然力量和自由境界的向往。

而杖菊的隐士们,同样在山水之间寻找着一种超越尘世的自由和宁静。他们如同神仙般,远离世俗的纷扰,沉浸在自然的怀抱中。

文人诗词中也多次出现杖菊的意象。杜甫曾写道:“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虽然诗中没有直接提到杖菊,但其中的 “羞将短发还吹帽” 与苏轼 “破帽多情却恋头” 有着相似的洒脱之意。而 “醉把茱萸仔细看” 也让人联想到隐士们持杖挂菊的情景。

这些诗词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由的追求。

杖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还体现在它对高尚品德的追求上。菊花自古以来就被视为高洁、坚贞的象征,隐士们杖头挂菊,寓意着他们对高尚品德的坚守。

在隐居生活中,他们远离官场的污浊和世俗的诱惑,以菊花的品质为榜样,保持着内心的纯净和正直。这种对高尚品德的追求,不仅是个人的修养,更是对社会风气的一种净化和引领。

四、总结

“杖菊” 作为古人隐居十六雅事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在古人的隐居生活中,杖菊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价值追求。

它象征着古人对自由的向往。隐士们持杖游山水,杖头挂菊,在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安宁。他们摆脱了尘世的束缚,追求着无拘无束的生活。

这种自由不仅是身体上的自由,更是精神上的自由。他们在山水之间,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享受着自由的美好。

杖菊也代表着古人对高尚品德的坚守。菊花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高洁、坚贞的品质,隐士们杖头挂菊,寓意着他们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坚守。

在隐居生活中,他们远离官场的污浊和世俗的诱惑,以菊花的品质为榜样,保持着内心的纯净和正直。这种对高尚品德的追求,不仅是个人的修养,更是对社会风气的一种净化和引领。

此外,杖菊还体现了古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热爱。隐士们在山水间跋涉,感受着山川的脉动和大地的气息。他们带着对生命的敬畏,欣赏着自然的美景,与自然和谐相处。

菊花在秋天绽放,为冷寂荒芜的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隐士们杖头挂菊,不仅是对菊花的喜爱,更是对生命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感恩。

在现代社会,我们虽然很难过上古人那样的隐居生活,但 “杖菊” 所传达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可以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时间走进大自然,感受山水之美,领略菊花的高洁品质。

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我们也可以学习古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坚守,以正直、善良、勇敢的品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总之,“杖菊” 在古人隐居生活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它是古人智慧和情感的结晶,值得我们后人品味和感悟。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