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豫东之战》开拍,粟裕夫人楚青建议:找王希先同志最合适

漫步史书 2023-10-23 18:30:48

1993年,南京军区政治部筹拍的八集电视连续剧《豫东之战》上映,引起了空前的反响,后来还斩获“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

很少有人知道,这部电视剧的筹拍,凝聚的都是来自数个老一辈儿人的心血。

写《豫东之战》电视剧剧本的是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话剧团的退休干部李传弟、梁泉夫妇,李传弟夫妇后来还写了《七战七捷》、《英雄孟良崮》等剧本,有着不俗的功底。

老两口是1988年退休的,李传弟退休前还是前线话剧团的副团长,两人退休后,从原来的话剧舞台离开后,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把革命战争历史以及重大战役写成电视剧剧本。

两位老人就凭借着粟裕留下的文章《豫东之战》,几经艰辛,写成了一个初稿。

不过,有意思的是,李传弟夫妇一开始就遇到点困难,因为两人不是军事干部,不通军事,因此剧本的整体打磨,还必须要找个专业的人来做。

一番艰难之下,李传弟夫妇找到了帮粟裕写《豫东之战》回忆文章的秘书王希先头上。

王希先帮助粟裕写回忆录,纯属也是偶然。

1979年7月1日,粟裕因身体不适赴青岛休养,当时陪同粟裕赴青岛的还有夫人楚青以及身边的一些工作人员。

当时,王希先被从军事科学院借调到粟裕身边,而他的主要任务,就是配合粟裕写回忆录。

对于写回忆录的事儿,粟裕早些年并不热衷,后来几番大病,身体情况大不如前,在夫人楚青的劝说下,才动了写回忆录的想法,按照他的话来讲就是:

“我不为了名,不为了利,更不为自己树碑立传,我要对他们的倒行逆施说些真话,要让后人看看,真正的战争是个什么样子。”

粟裕在青岛住的这段日子里,经常找王希先以及身边工作人员去谈过去战争年代的事儿,据王希先事后回忆,大约是讲了两三次。

令王希先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三点,一是在1948年,中央要求粟裕率领三个纵队渡江南下,他斗胆直陈;二是讲战役转折、战局转折的理论;三是评价华东野战军几个头等主力纵队的情况。

王希先回来以后,通过整理华东野战军的材料,写了不少有关回忆的文章。

粟裕回到北京休养后,王希先通过整理的资料,写了《豫东之战》的文章,后来自己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改了两遍稿,大约两万八千字左右。

1980年3月下旬,粟裕在南京休养,因病情加重转赴上海治疗,王希先带着这篇稿子南下,专程请粟裕夫妇看了这篇稿子。

对这篇文章,粟裕显然很满意,没有提出太多意见,王希先就近在上海警备区打印出来几份,又分别送给参加过豫东之战的几个将军,征求他们的意见。

不过,这篇稿子的成文质量显然还不错,王希先后来回了北京,始终不见有各方面意见反馈回来。

王希先见状,抓紧时间整理材料,并请图书资料室的同志画了三幅有关豫东战役的战役要图附图,这篇文稿才算是正式定了下来。

1982年7月3日,《豫东之战》文章在河南日报、《新华日报》和军事科学院《军事学术》杂志第七期上发表。

李传弟最初创作《豫东之战》的剧本,实际上是一个话剧剧本。毕竟涉足电视剧领域,他们夫妇还都有很多不足之处,后来他们辗转打听到了王希先后,就不辞辛苦专程登门拜访。

尽管王希先觉得这是件好事,但循例还是应该问一问粟裕的夫人楚青。

楚青同意王希先给剧本做指导后,李传弟夫妇每天都登门拜访,王希先也把豫东战役自己了解的情况都告诉了他们夫妇,甚至还把当年发表文章之前,他请资料室画的有关豫东战役的要图送给了他们。

有了人指导后,话剧本《豫东之战》就成熟了很多。

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还为此几次排练,王希先还特意去观看,并且给现场的演员讲解,还又提出了不少指导意见。

不过,话剧版的《豫东之战》后来也是一波三折,在南京军区的建议下,李传弟夫妇将话剧剧本改成了电视剧剧本。

据王希先回忆,后来电视剧《豫东之战》的筹拍也是一波三折。

电视剧相比于话剧,投入要更多更大,特别是还要体现战争方面宏大的场景,更需要经费。

为了这部剧顺利开拍,李传弟夫妇先后找了华野的几个老单位,请他们拨出一部分经费来支持拍摄。

可部队经费开支,有着严格的规定,轻易动不了窝,除了第23集团军(原华野四纵)筹措了三万元外,其他单位都表示爱莫能助。

李传弟夫妇已经退休,他们自己是拿不出这笔钱的,只好找人脉关系比较广的王希先求助。

王希先为此特意去找了南京军区顾问赵俊,为了此行顺利,王希先带了李传弟夫妇亲自上门。

当时,赵俊生病住院,一听这个消息,挣扎着坐了起来,还要夫人以他的名义,给24集团军(华野六纵)、28集团军(华野九纵)写了封信,这两个军后来各自筹措了一部分款项赞助。后来26集团军(原第8纵队)、舟嵊守备区(原第3纵队、第22军)也赞助了几万元。

后来舟嵊守备区缩编后划归浙江省军区,出这笔钱有些困难,王希先又打电话给省军区,请军区参谋长陈月新出面,有找来了几万元的款子。

可即便如此,筹拍一部电视剧还是杯水车薪。

不过,幸运的是,江苏省电视台看中了剧本,答应投资拍摄,等于说把资金的事儿大包大揽了过去,这才解决了燃眉之急。

对于电视剧的顾问人选,李传弟夫妇一开始考虑是请张震出面。

在解放战争时期,张震曾出任华中野战军九纵司令员,华东野战军二纵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曾协助粟裕指挥了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可以说有足够的权威。

更为关键的是,张震曾出任过电影《大决战》的顾问。

电影《大决战》的顾问阵容配置很豪华,七人中就有三人是开国将军,张震将军是分量最重的一个,毕竟他亲身参与了淮海战役的决策。

不过、李传弟夫妇找到张震将军时,张震却摇了摇头:

“电视剧里有我,我不便当这个顾问。”

笔者私以为,张震将军愿意出任电影《大决战》的顾问,是因为电影本身是全景式的展现大决战整个过程,自己只是占很小一部分,而豫东战役自己作为亲身经历者,势必要在剧中吃重戏份,张震将军不愿意过多宣传自己,因此不愿出任电视剧的顾问。

李传弟夫妇后来找了楚青询问意见,楚青也认为不应找职务大的。

楚青建议他们:

“不定找职务高的,找王希先同志最合适,他不但是粟裕同志回忆文章《豫东之战》的执笔者,又自始至终参加了电视剧的改编工作,而且还亲身参加过这次战役。”

李传弟夫妇恍然大悟,回到南京后特意找了王希先:

“这部片子的顾问,谁也不要,只要王(希先)主任,楚青同志也同意。”

王希先见状,也就不再推辞。

在《豫东之战》拍摄期间,王希先协同粟裕原来的秘书谷楹几次给予意见。

据王希先回忆,在开封拍片现场,王希先约谷楹还到现场去参加回忆,就拍摄成片中一些不妥当的镜头进行了建议。

尽管这当中有不少摩擦和波折,但拍摄成片后的《豫东之战》,还是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豫东之战,是粟裕在打淮海战役之前,较为经典的战役,特别是此战还是中野与华野配合,相比几个月之前的洛阳战役,豫东战役配合的就要更加纯熟,虽然整个战役过程中面临重重困难,特别是战役后期黄百韬兵团意外闯入,但仍然取得歼敌九万余人的壮举。

从客观来讲,豫东之战是后来淮海战役的预演。

李传弟夫妇所写的《豫东之战》电视剧,是较早反应粟裕生平的一部影视作品,在此之前,除了《大决战》中,就只有更早些时候的《黄桥决战》,不过《黄桥决战》中比较集中体现的是陈老总,对粟裕则是采用了化名。

出演《豫东之战》粟裕的是电影《大决战》里的谢伟才,这是他第二次扮演粟裕,相比于之前,谢伟才的表演也更加得心应手,这部剧也同样让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李传弟夫妇晚年退休后在南京军区干休所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仍然坚持笔耕不辍,哪怕是后来已经年过七旬,但两位老人仍然坚持创作,这份精神让人不禁动容。

0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