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潜艇成功发射巨浪一号弹道导弹始末

云飞四海 2024-10-01 14:16:30

1981年6月17日,陆台状态遥测弹在华北某导弹试验基地发射成功,这次飞行试验的成功是我国固体战略导弹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1982年1月7日和4月22日,在华北导弹试验基地进行的两次陆筒发射遥测弹的飞行试验也相继获得成功。在完成了陆上发射台和陆上发射筒的飞行试验后,“巨浪-1”型潜射弹道导弹便进入了在潜艇上进行水下发射的飞行试验阶段,以进行最严格的考核。

导弹水下发射试验按照三步走的方案进行,包括在常规动力潜艇上进行发射试验、在导弹核潜艇上进行发射试验和在导弹核潜艇上进行定型试验。担负试验任务的潜艇为一艘031型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

10月7日15时14分,031型潜艇从水下发射了第一枚潜地导弹,导弹发射正常,但点火不久后便失控翻转,最后在空中自毁。

于是,导弹总设计师黄纬禄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研究分析了导弹空中自毁的原因,并对第二枚导弹采取了相应措施。随后进入第二枚导弹的发射试验。

在此之前,即1982年10月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试验公告:

中国海军导弹潜艇部队,将于本月12日,向公海发射潜地导弹。

为了这次意义非凡的发射,早在1980年党中央专门成立了潜地导弹海上试验领导小组。并任命海军副司令员杨国宇为组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马捷为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核潜艇工程办公室主任陈右铭兼主任。

1981年,核潜艇工程办公室又建立了试验总指挥师制度。分别任命潜地导弹总设计师黄纬禄任总指挥师,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国防科工委测通所副所长沈荣骏及海军潜地导弹试验部参谋长谢国琳任副总指挥师。

黄纬禄

1982年3月,又成立了首区即发射区和末区即溅落区指挥部。首区指挥部设在海军试验基地第二试验区,末区指挥部设在“远望1号”船上。

要知道,潜艇水下发射导弹的技术相当复杂,所以,对承担发射潜艇上的操艇人员的技术要求也极高。

在这艘031潜艇上,仅火箭发射部门新安装的各种监测和控制仪器就有140多台,同时新增操纵项目1000多个,而且,操控艇员的每个动作,都必须十分准确。如果稍有失误,后果将不堪设想。尽管这样,承担水下发射任务的操艇人员,在艇长石宗礼、政委秦治齐带领下,发扬了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的革命精神、进行了刻苦的训练。

在训练期间,他们共出海37次,总航时256小时,总航程1574海里。先后完成5次带火箭出海配合训练、10次海上发射筒开盖训练、5次协同配合训练、6次海上发射程序演练以及水下脱险训练,为保证圆满发射做了充分的准备。

另外,试验区需要警戒的有首区、一级落区和末区三个海区,分属两个舰队管辖。但是,不巧的是,试验区首区和一级落区在预备试验期间,恰逢捕虾旺季,渔船多,情况复杂。

因此,北海舰队共动用了各型舰船58艘,东海舰队动用了舰船15艘、飞机19架,进行了宣传和疏导,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同时,首区的防救部队先后出动救生船17艘次到海上进行了历时47天的防救训练和三级援潜实兵操练,潜水员进行了552人次、608小时的难度较大的潜水训练。

末区的测量、护航编队也进行了近一个月的近海演练,直升机进行了20个飞行日、1081架次的着船训练。这期间,29艘海军舰船和9艘渔政船,在三个海区劝离国内外渔船359艘,商船13艘,其他船只2艘,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试验的安全。

1982年8月底,准备工作进入关键时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张爱萍受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委托,亲临首区听取了情况汇报,走遍了发射场区的各个战位。

张爱萍还检查了测控系统校飞情况,视察了技术阵地和发射潜艇,并在大风大浪的气象条件下,在海上观看了潜艇水下发射火箭演练的全过程。

1982年9月,国防科工委和海军在北京联合召开会议,要求9月30日前各系统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张爱萍要求大家立即进入“战时状态”,要冷静、沉着、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并用邓小平说过的“成功了是你们的,失败了是我的”这句话来激励大家。

10月12日这天,天气晴朗,万里海面碧波荡漾。试验潜艇慢慢地驶离海港,在预定的时刻进入发射海区。

031潜艇潜入发射深度后,随着发射时刻的一步步临近,操作手们响亮地回答指挥员的口令。发射控制台的信号灯一亮,显示“发射条件满足”,于是,艇长果断地下达了发射口令。

发射操作手按下了发射按钮,瞬间,火箭发生器点火,巨大的导弹被强大的动力推出发射筒,按照预定的弹道带穿越碧海,射向蓝天,飞向遥远的目标。

紧接着,参加护卫的几十条舰艇同时刻拉响汽笛,鼓起漫天海浪向我国的潜艇致敬!

随后,国防部长张爱萍、海军司令员张连忠马上和发射指挥员通话,表示热烈的祝贺。1982年10月12日15时1秒,我国利用常规潜艇水下成功发射“巨浪-1”型潜地导弹。

张爱萍

为此,国家给发射指挥部发来贺电指出:这是我国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又一次胜利。

我国“巨浪-1”型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射成功引起举世关注。

美国《海军学会会报》发表评论说:当中国宣布从潜艇上发射弹道导弹试验成功时,事情已经变得十分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一支以海洋为基地、具有威慑力量的核大国。

英国《每日电讯》则评论指出:中国水下发射战略导弹成功,意味着中国将拥有一支以潜艇为基地的核打击力量,这是任何潜在的袭击者都必须考虑的。

接下来就是直接用“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进行发射试验,目的是考察导弹核潜艇满足发射条件的操纵性、潜艇导弹发射系统实时工作的正确性、协调性和可靠性以及发射时核动力装置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实弹试射之前,海军潜艇首先进行了一系列常规动力潜艇水下发射模型弹的试验。这些试验由海军试验基地组织实施,参试单位20多个,动用各类舰船49艘,直升机3架。

试验从1984年3月8日,开始到4月28日结束,在渤海海域共发射了4枚模型弹。

试验结果表明:发射系统设计方案正确,能完成发射任务。潜艇的操纵性能较好,可以满足发射条件。指挥准确,操作熟练。

据此,1985年5月,国防科工委和海军遵照国家的决定,向有关单位下达了导弹核潜艇实施潜地导弹水下实弹发射试验的要求。

1985年9月28日,“夏”级导弹核潜艇首次实施了水下发射,导弹出水后飞行爬高,但不久便在空中翻滚自毁。随后又进行了两枚导弹的发射试验,均未取得成功。

这些试验虽未获成功,但证明核潜艇总体和发射动力系统工作正常,并获得了比较完整的数据和资料,对于进一步研究导弹的水下力学环境具有极重要的价值。试验结束后,国防科工委、海军、航天工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电子工业部等有关单位召开了一系列故障分析会和专题研讨会。

航天工业部还结合分析工作,安排了试验任务中出现故障现象的模拟试验、仪器力学环境承受力摸底试验、仪器仓振动试验、尾罩水下分离缩比试验等。

大家基本统一了对故障原因的认识,并对下次定型试验采取了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

尽管黄纬禄笼罩着导弹核潜艇首次发射试验失利的阴影,但导弹的定型试验仍如期进行,这是在吸取前次试验经验并采取了综合治理措施后进行的,也是第一次试验的继续和补充。

1987年底,国防科工委和海军联合召开了试验工作会议,对这次试验任务作了部署。试验按预先准备、直接准备、发射实施三个阶段以及技术阵地、发射阵地、测控系统及海空勤务保障四条主要战线全面展开。

1988年9月15日,天气晴朗,核潜艇备航备潜完毕后等待启锚。在试验指挥所里,各级指挥员已经就位。

9时整,核潜艇起锚离港,与核潜艇同时编队航渡的还有4艘试验艇。包括担负防险救生、观测水文气象、摄影录像、护航、拖带和打捞任务的 30艘舰艇以核潜艇为核心,向试验海域开进。

12时30 分,“夏”级核潜艇开始下潜,通信浮筏缓缓地在海面飘移。

14时整,一枚“巨浪-1”型潜地导弹从核潜艇的发射筒腾起,穿过海水冲出海面,带着桔红色的火焰直插云宵。

几乎与此同时,安全控制中心大厅内的电视屏幕上,出现了导弹从海面跃出和飞行的图像。各显示板上显示出表明导弹飞行轨迹和姿态、预示每时每刻的导弹落点和是否在安全控制范围内飞行的各种曲线。

“发现目标!”在弹着点海域等候已久的远洋测量船“远望1号”和“远望2号”上的雷达操作手同时向指挥所报告。刹时间,只见一团火球钻出云层,弹头像流星一般急泻而下,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9月27日,“夏”级导弹核潜艇在水下第二次发射“巨浪-1”型导弹,试验又获得成功。至此,中国首型潜射弹道导弹的定型试验全部结束。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