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人生》被骂冤吗?

Idlemovie 2024-08-09 21:47:14

未上映前,看到《逆行人生》的评价,感觉又是一部烂片。

什么“流量密码,拿底层人开涮”,“演我的日常有什么好看的”,“花钱看富人演穷人,电影结束,我回归现实,他更加有钱”等声音不绝于耳。

为什么会被带这样的节奏?

首先是《囧妈》卖给视频平台破坏了行业规矩,得罪了不少人,总会有人抵制《逆行人生》的上映,之前某影院就旗帜鲜明的拒绝播映。

但当下的大盘是什么情况,大家心知肚明,如果有一部可看的片子让观众走进电影院何尝不是一件好事,是烂片自然该骂,但《逆行人生》是毫无营养的烂片吗?

其次是《满江红》《热辣滚烫》的饱和式消费以及只知提供情绪价值,内容肤浅单薄的做法让大众对相关题材祛魅,现实主义偏向贬义。

只要故事侧重于此,肯定是把电影当商品,观众作工具,一切为利益,观众以为睁眼看世界会看到导演们口中说的大胆艺术,为底层发声。

然而却是快消品想要撬动百倍杠杆,还捂嘴不让说不好看,人人都想当蚂蚁,殊不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但《逆行人生》果真如此吗?

最后是经济下行中的底层逻辑。

今年各行各业的境遇都不太佳,观众不想看兜售苦难并歌颂苦难,用鸡汤励志来打气,包装成现实主义。

拍了底层人的挣扎和不易,但解决这些困境的方式是“谁不累啊,谁不难啊,但生活还要继续走下去”的阿Q精神,自我安慰、自我胜利,用暂时逃避来规避现实问题,《逆行人生》这样做了吗?

第一、《逆行人生》是烂片吗?

看电影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可能有一个所有人都满意的结果。

成片虽没敢拍的那么极致和纯粹,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但要说是烂片,那就有点尬黑的意思了。

《逆行人生》是现实主义社会喜剧。

针砭了一些问题,戳穿了一些痛点,做到了写实,真实反映社会问题,解决问题,并非教人苦中作乐,学会知足。

如底层人的艰辛,职场冷暴力,尤其是对职业歧视的着墨,片中的那些人嘴上说着工作不分高低贵贱,实际却是三六九等。

该片并没有回避这一点,一味地文过饰非,喊假大空的口号,而是明明白白的拍出来,像高志垒去面试被嫌弃年纪大,父亲得知他送外卖后怒斥他书白念了,自己白养了,跑外卖后遇到了一些难缠的顾客。

但徐峥并未有失偏颇的将他们塑造成反面典型,衬托高志垒的努力、醒悟。

他的作品始终坚信人性本善,如孙奋斗被裁也会像高志垒一样生气、不甘、无奈,父亲看到儿子的不容易后也能尽全力帮忙。

没有约定俗成的鸡飞狗跳,虐人、虐心、虐情感,利用三破一苦引发讨论,为电影带来热度,助力票房。

在《逆行人生》中,徐峥注入了自己的认真思考,在摩登时代去哪里寻找一片栖息之地,又该如何定义自己的存在主义。

抛出问题,给出答案,贯彻“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的主旨,穷其一生,每个普通人的最大的愿望就是有工作、有房子、有家庭、有奔头。

第二、消费底层了吗?

《逆行人生》是平视的视角,平实的叙事,可见外卖员的辛苦,以及就业困难,没有渲染,如实表述。

看着就会发现导演根本不是只讲外卖员,而是为生活而努力工作的我们,谁不是被要求这样任劳任怨、逆来顺受?不服气马上一个差评、一个辞退警告。

片中所展现的部分是普通人的日常,身边人的身边事,钱与情,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自己,每个阶段都不能靠精神胜利法麻痹自己,这些真实让人看起来很难受,可这种难受不是消费,而是看到。

看到大家的不容易,尽管当今社会人情味单薄,但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体谅一下也许暖人心,看到生而为人,人非圣贤,谁都没义务去叫人感同身受,遇到了憋屈也要发脾气,也会想要放弃,即便努力了也会束手无策,但大多数人之后都会想办法。

看到家人、同事间有吵吵闹闹,不讲奉献,可也不都是苦大仇深、勾心斗角,动不动就离婚,制造矛盾、放大焦虑,也有相互扶持,共度难关,看到内卷,经济下行,社会竞争压力大,包容近乎奢侈,但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且拼命跑也能当一次单王。

所以到底是我们想要的幸福太难了,还是我们的职场、时代需要停下来思考一下?

人可以接受低谷、挫折、困难,但是不能被困在无休止的内卷、只追求效率的算法里,被算法绑架、控制,如高志垒送鱼因低血糖摔到在路边,仍然要强行完成平台规定的笑脸计划,不然就封号。

既有日晒雨淋但对生活的妥协,也有对平台压榨的无可奈何,与对时代的发问,立场清晰、思考明确,不刻意煽情、不专门说教、不故意卖惨,贴近了生活,指出了算法,又怎么算是消费底层呢。

第三、歌颂苦难,阿q精神了吗?

无奈、痛苦、挣扎是苦难的本质,或许源于时代、社会、命运,是不可控的,苦难并不等于挫折和挑战。

挫折和挑战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让我们学会技能、获得经验、增加阅历,但苦难不一样,苦难是折磨,压根与成功不搭边。

高志垒也不想经历无奈、痛苦、挣扎,是逼不得已才去送外卖。

奔五的大厂程序员,妻子全职太太,家里背着一万五的房贷,孩子要读国际学校,父母年纪大了,父亲还中风住院。

失业就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所有问题蜂拥而上,而现实却是简历投了上千份,年纪太大没人要,糟心烦心一箩筐,不敢停下去休息,在当下无所适从的时候,送外卖成了高志垒唯一的出路。

他真的喜欢这份工作吗?不见得,这是不得已是生活重压下为了生存而来的被迫选择,他也想过大骂几句甩手走人,但哭、骂、闹能让窘迫消失吗?生活一地鸡毛,可日子在发泄之后不还得继续过下去嘛。

高志垒是靠情绪价值过日子吗?当然不是,他有自己的解决办法。

人到中年换赛道,一开始送外卖各种不适应、不如意,经常性的找不到路、见不到人,被差评、被罚款,有过怨天尤人、愤怒抱怨,也有过互喊加油,但片中真正的解决办法不是一两句话就热血,一热血就迎刃而解,而是学。

多跑成了秘诀,耐心、好脾气是必备,被系统催促是常态,哪有随随便便就月薪过万,不懂就虚心请教,放下尊严,熟悉路线,自我总结,提升等级,少接垃圾单,逐渐读懂生活,这才是高志垒逆行人生的关键。

就像海报上都在笑的他们一样,看完电影后就知道他们不得不笑,这些不得不笑的背后故事让他们逆行人生。

可总有人预设立场先批评,拿刻板印象去攻击,一顶大帽子,所有都白费,甚至还把影片定义为居高临下的俯视,主创带着优越感叙事,此类节奏一旦形成气候,虚空矛盾随之而来,滔天洪水将会淹没“不错”二字。

网上的戾气太重,什么都往极端走,导致舆论走向了一种不可控的局面,拍就是吃人血馒头,不拍就是不敢发声,帮腔就是帮资本说话,夸一下就是收钱了,哪里有群一起发财,但其中又有多少人真的看过了《逆行人生》。

他们希望看到的是尝遍人间疾苦一眼望不到头的绝望生活,然后感慨万千,说声敢拍,稍微在底层中加入些许正向就成了粉饰太平。

如果有人反驳立马来一句助纣为虐,完全看不到许多人即使在逆境中也能积极向上,乐观对抗命运,而且我们自己,包括身边的大多数也都是普通人,难道我们天天苦大仇深,叫苦不迭吗?还不是在想法赚钱,要么就过好当下。

说白了,这群人关心的根本不是底层的生存状况,有没有人为他们发声,只是为猎奇想看落后的东西,只是想找个由头揶揄两句,否则也不会说出“电影的票房为什么不分给外卖员”这种无逻辑的话,有些电影是提供情绪价值,有些评论又何尝不是如此,没人去客观的评价电影本身,反而是找一个点无限放大。

文化艺术作品的内核是什么?不单单指鞭辟入里的揭露,也有表达和传达正确的观点。

不管是富人演穷人,还是创作者的理解够不够深刻,只要作品表达和传达的目的达到,故事还能看就不该遭受铺天盖地的差评。

《逆行人生》表达的是现在打工人的缩影,传达的是积极向上的态度,让观众能从中感受到身处苦难如何自处,并不是要通过电影让观众真的带入到外卖员的角色里去,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干过所有工种,生活本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影片没戴有色眼镜,没有暗戳戳,能看到真正的普通人,这不就是接地气吗?就算共情一下角色也没必要公式奉上,我们共鸣的是演员吗?而是他这个角色所代表的芸芸众生,《逆行人生》没那么好,但也绝没网上说的那么差,带着偏见搞反次序实属要不得。

1 阅读:404
评论列表
  • 2024-08-11 10:53

    高志磊发明了一款高效率压榨骑手的APP,重新回到自己的岗位,真他妈的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