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什么一直没能把权力移交出去

历史爱好者祥子 2024-11-05 05:23:18

1976年9月9日,直到毛泽东逝世,为什么他都没能把权交出去呢?

1949年9月27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刘少奇当选“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1953年下半年,毛泽东提出中央领导层“分一线二线”的设想。

同年12月下旬,毛泽东因病到杭州休养,并主持起草宪法。临行前,他在12月24日的政治局扩大会上提出,由刘少奇临时主持中央工作。

其实,自“七大”以来,每逢毛泽东有事不在中央时,都由刘少奇主持中央工作。

在毛泽东到杭州休养期间,高岗趁机搞串联,甚至在全国财经工作会上试图拉拢陶铸、陈云、邓小平、林彪等人。陈云、邓小平将这一情况向毛泽东作了汇报。同时,高岗也向毛泽东汇报,说刘少奇搞宗派、划“圈圈”。

▲1962年,毛泽东(右二)、刘少奇(右三)、周恩来(左二)、朱德(左一)、陈云(左三)、邓小平(右一)

结果,毛泽东却对人说:“少奇同志是大公无私的,是正派的,他绝不是那种搞宗派的人”。同时,毛泽东还在1953年12月24日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揭了“高饶”的盖子,称他们是“一股地下水”。

1954年3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一致通过了《关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决议》。从此,刘少奇在党内的地位得了巩固。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毛泽东的信任与支持。

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刘少奇当选“第一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同年,毛泽东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不再担任下一届国家主席职务。理由是想要摆脱那些繁杂的国事外交礼仪活动,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一些国内国际上的重大问题。

1956年,在“八大”召开之前,毛泽东就曾向中共中央提出过辞去中共中央主席和国家主席的问题。

▲毛泽东与林彪

同年,对此问题,在北戴河的一次中央高层会议上,大家讨论后认为:毛泽东提出辞去国家主席的要求“可行”,但辞去党中央主席的要求“暂时还不可行,等将来适当时机可行”。

不过,在“八大”之后,刘少奇、邓小平实际上已经开始主持中央一线工作了。当时中央的领导格局是:

政治局会议主要由刘少奇主持,书记处会议主要由邓小平主持,国务院由周恩来主持。

1957年4月30日,毛泽东在第十二次最高国务会议上再次提到不准备担任下一届国家主席的问题,并委托与会人员在各自的范围透露这个消息,吹点“小风”。

参会的陈叔通和黄炎培连夜给刘少奇和周恩来写信:

从我们国家的现实着想,最高领导人还是不动为好。

同年5月5日,这封信摆在了毛泽东的面前,他认真看后,在信的末尾写下了一段很长的批语:除赞同信中修改宪法的建议外,又再次申明了自己不再担任下届国家主席的理由。

当天,他将这份批语转给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彭真等人阅看,同时指示:

“请少奇同志召集一次有100人左右参加的政治局会议,展开讨论一次,取得同意。”

8日,刘少奇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就“批语的问题”,专门主持召开了一次在京政治局委员会议,并取得了一致意见。

1958年12月10日,在中共八届六中全会上,中共中央正式作出《同意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关于他不作下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候选人的建议的决定》。

那么,谁来接替毛泽东当这个国家主席呢?

当时,主要有两个人选,一个是朱德,一个是刘少奇。如果按照惯例,应该由上届国家副主席朱德继任,但是朱德却主动提出由少奇同志作为国家主席候选人。

▲毛泽东与朱德

于是,在1959年4月5日的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邓小平代表政治局做了关于国家机构人事配备方案的报告,报告指出:刘少奇同志担任这个职务比较合适。

不久,在接下来的第十六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亲自向参会的党外民主人士解释了此事:

“朱德同志是很有威望的,刘少奇同志也是很有威望的,为什么是这个,而不是那个?因为我们共产党内主持工作的,我算一个,但我是不管日常事务的,有时候管一点,有时候不管。经常管的是谁呢?是少奇同志。我一离开北京,都是他代理我的工作,从延安开始就是如此。现在到北京又已经l0年了。以他担任国家主席比较适合。同时朱德同志极力推荐少奇同志。”

因此,在1959年4月27日的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上,刘少奇顺利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成为继毛泽东之后的中国第二任国家元首。

自此后,毛泽东就再也没有担任过国家主席了,而这时的毛泽东则依旧担任着中共中央主席。

1965年1月,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刘少奇再次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也就是说,毛泽东已交出了国家主席的权力,只有中共中央主席的权力还未交出。

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1969年4月,在中共九届一中全会上,林彪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和中央军委副主席,被定为毛泽东的接班人并写进了党章。

很显然,毛泽东已作好了交出中共中央主席的权力。

刘少奇逝世后,林彪建议毛泽东再次担任国家主席,但毛泽东却写下了“我不能再作此事,此议不妥”的批语。这也说明,毛泽东并不迷恋权力,在权力的让渡问题上是理智的。

然而,林彪却在1971年发动了反革命武装政变,最终死在了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肯特省贝尔赫矿区南10公里处。

于是,中共中央主席的权力交接就此中断。

▲毛泽东追悼会

又因,主持一线工作的刘少奇因受“大跃进”错误思想的引导,出现了“三高五风”、“一平二调三收款”等不良现象,即:“三高”是指高指标、高估产、高征购;“五风”是指浮夸风、共产风、强迫命令风、生产瞎指挥风、干部特殊风;“一平二调三收款”:一平是指推行平均主义,二调是指无偿调拨物资,三收款是银行收回贷款)等不良现象。

例如:“建国一社创早稻亩产36956斤记录”,“南安花生创亩产10535斤”、 湖北省长风农业生产合作社早稻亩产15361斤等。

原本,这时的毛泽东已退居幕后,当他看到人民公社有渐渐失控之势,于是只好再次走到前台,并深入东三省、河南、山东等地的农村,详细了解人民公社和农民的生活状况,最终通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到了1965年的时候便基本纠正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使国民经济得到比较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到了这时,毛泽东深思之后,便想找一个工农兵代表,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于是王洪文就如同坐了火箭般窜上了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的高位,可结果他根本就挑不起接班人这份重担。

总之,非常遗憾的是,就因为以上种种原因,毛泽东直到逝世,都没能把权力早早的完全移交出去,并不是他握住权力不放,而是没有找到在他看来可以托付权力的合适的人选。

史料来源:《毛泽东年谱》、《毛泽东传》、《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人民公社》等。

图片来源网络

114 阅读:2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