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说说古时那些跟种树有关的诗词

奉命文化 2024-03-16 05:32:27

3月12日,是每年传统的植树节。现代我们所熟知植树节的来历,是缘于孙中山先生。他在出任临时大总统之时,于1914年11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并倡议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来,就把孙中山逝世纪念日,也就是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并一直传承下来。

柳树,在古代文人心中非常喜欢的一个树种。古人爱柳,这在我们熟知一些古诗词中自有体会。

东晋女诗人谢道韫,因“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而名闻天下,被称作”咏䋈之才”。折柳赠别,则是古代文人珍视友情的一种重要的仪式。《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恋恋不舍的心意。这在李白诗词中体现尤为明显,他的“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一句,让“灞陵伤别”中成为送别的经典场景,而流传至今。“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也是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古代文人对柳树有着特别的喜爱,笔下着墨颇多,写尽了无尽的深意和情感。但将植种柳树,为民造福的,我认为当数柳宗元。他曾作有一诗,名为《种柳戏题》: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柳宗元在任柳州刺史时,努力兴利除弊,做了许多造福一方民众的好事,而这首诗体现的正是他在参加植种柳树时的心情,劳动之余所体现的快乐完全展现出来。

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最为喜爱柳树的大诗人,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陶渊明。他号称五柳先生,据说就是自己在家门口种了五棵柳树,便有此名号。《五柳先生传》记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古时民间最喜欢种桃树,这是因桃作为福寿的象征,并有辞旧迎新、驱邪、祈求平安之意。王安石《元日》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桃便有桃木驱邪之意。

在古时桃树种植在寺庙道观者最为常见。最有名的,我个人认为就是代唐寅的诗《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世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一诗,也描写了寺中桃花尽花的烂漫场景:“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因为桃花开放时的烂浪茂盛,更是寓有爱情之意,也是古时民间家里喜植之树。在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一诗中,便有印证。“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而崔护仅凭着这一首诗,便名扬天下,成就了传世经典。

说到栽种最早的历史树种,当然首推银杏树,它远远早于韦孝宽种植槐树的时间。山东郯城广福寺内的银杏树王,已有00多年的历史。据《北窗琐记》记载,此树植于周代,相传为郯国国君所种, 历经岁月风尘,依然傲立苍天。

古时银杏种植不普遍,这是因银杏是一种珍贵树种,大凡均种植于官院古宅,庙宇山中。在古人眼里, 它是佛前之物 ,长年听禅,自有慧心。大凡庙宇寺观,皆有一树擎天,那便是银杏,守望岁月静好,护佑红尘众生。苏轼曾诗赞银杏:“四壁峰山,满目清秀如画。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 如今你在街巷村落,水边路旁,皆有银杏挺立,皆有翠满暖春,叶耀金秋,四季之时,令人悦目。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正是承继古人先贤将智慧和思想,沿袭并传承这些传统的习俗,这才让我们万里江山依然美丽壮阔。

曾经在那些罕无人迹,如“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般荒凉的塞罕坝,一批可敬的人深入这荒凉这境,他们付出两代人的青春和汗水,用了近四十多年的时间,营造起万顷林海,实现“退荒还林”,创造了人类的历史,让那片曾经“美丽的高岭”,荣光重现, 留给今人的是“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之誉的 一处绝佳的旅游圣地。

正是在一代一代人的传承下,让植树这项既有意义又能给自然造福的活动,激发今天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让我们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才得以让中国呈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壮美画面。一日在晨,一年在春。每年植树节的开始,也是料峭尽褪时,春满人间的大好时节。人们将满心希望一起栽种,期冀未来收获树木参天,江山青翠,万里安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