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双失利!西安,难了!

白话财经专栏评 2023-12-23 18:45:00
作者:余飞01 | 西安跑输大盘

去年西安在新能源汽车冲击到全国第一城的带动下,GDP增速在全国整体偏弱的背景下,增长了4.4%,位居主要城市(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与首府城市)第三位,并跑赢了全国大盘1.4个百分点。

然而,到今年,西安的气运似乎不再。无论是GDP增速,还是新能源汽车排名,都双双失利。

GDP增速方面,前三季度西安GDP增速4.6%,跑输了大盘5.2%的增速,并且排名一下掉到了24个万亿GDP城市倒数第8位。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西安所在的陕西省同样水逆。

前三季度,陕西省GDP增速只有2.4%,位居全国倒数第一。与江西、广西、山西组成了水逆的“西省联盟”。

数据: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

从整体数据来看,陕西省失速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业、投资、出口失速。

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农林牧副渔)增加值1360.23亿元,同比增长3.6%;第二产业(广义工业)增加值11169.39亿元,同比下降1.1%;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11151.72亿元,同比增长5.4%。

其中第二产业下降了1.1%。

此外,前三季度陕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5%。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1%,制造业下降4.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下降3.7%。

投资方面,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8.7%。

出口方面,前三季度,全省进出口总额2962.94亿元,同比下降17.3%。其中,出口1908.14亿元,下降14.6%;进口1054.81亿元,下降21.6%。

这种背景下,陕西下辖的城市中,只有榆林一个城市的增速与全国大盘持平,其余均跑输了,而且安康、宝鸡、商洛陷入了负增长。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西安今年虽然继续保持强势增速,但是敌不过上海、深圳的狂飙。

事实上,上海去年四季度就开始狂奔,今年一上来就在新能源汽车产量上超越了西安,重新夺回了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席位。

更彪悍的还是深圳。

深圳统计局披露,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增长125.8%。根据“搜狐城市”的测算,今年前10个月,深圳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经超过了150万辆。

不仅超越了西安,也超越了上海,成为新能源汽车第一城。

02 | 西安的气运沉浮

从西安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来看,导致西安增速跑输大盘的直接原因,是固定投资与出口疲软。

数据显示,西安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了7.7%。

其中,工业投资增长0.7%,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5.6%,民间投资下降23.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1.9%。

另外,前三季度,西安进出口总值2639.75亿元,同比下降19.9%。其中,出口总值1694.55亿元,下降17.9%;进口总值945.21亿元,下降23.2%。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出口,其中两驾失速,西安焉能不跑输大盘。

然而,和东莞、厦门、太原等水逆城市一样,产业才是核心根由。

了解西安的产业,得先了解一下西安的历史。

说起西安,曾经的辉煌几天几夜都说不完。

在北宋之前,西安和洛阳一直在唱二人转,大一统王朝或者正统王朝,要么定都西安,要么定都洛阳,而且在定都其中一座的时候,另一座基本是陪都。

尤其是南北朝时期,北朝局势变幻,其实就是以西安为本的关中势力和关外(函谷关外)以洛阳为根本的两股势力拉锯。

唐朝末年,长安被朱温拆了个七零八落,将所有能带走的都带到了他的大本营开封,自此这座千年都城退出了主流舞台。

后来在北宋、明朝时期,西安曾有再成为都城的可能性。

根据史书记载,赵匡胤当时就想着将都城从开封先迁往洛阳,然后再迁往西安。但这些想法,在其弟赵光义和赵光义背后利益集团阻拦之下,未能成形。

朱元璋当时就想将都城从南京迁往西安,太子朱标也是这个意思,而且太子朱标还去实地考察了,但因为朱标的英年早逝,最终朱棣在朱元璋死后发动了靖难之役,将都城迁往北京,开启了天子守国门模式。如果朱标没有病逝,西安的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

历史没有如果。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让沿海城市登上了舞台。相比于洛阳,西安还是幸运的,毕竟西安是省会,而洛阳连省会都争夺不到。

计划经济时代,西安也曾短暂耀眼过。

当时西安的东郊,有陕西重型机器厂,有我国炮瞄、地空制导等多种雷达研制生产的黄河机器厂。当时的新城区有老钢厂。此外西安还有陕汽。

在中苏蜜月时期,苏联援建的项目,西安是全国之最。有一种说法是,当时西安获得的苏联援建项目,超过了中部六省之和。

后来中苏关系破裂,开启的三线建设,西安也享受到了利好。

当时上海交大迁至西安,后来虽然重归上海,但给西安留下了西安交大。同时、上海、东北等地的大批院校和企业迁入西安,让西安的科教资源跨越式提升,今天西安拥有的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科科技大学等“双一流”大学,都是那个时代造就的。

西安也因为这些科教资源、研发资源成为如今中国的军工重镇。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到来,沿海城市思想率先解放,沿海一批城市成为了新星,西安的光芒不再。

而且随着市场经济深化,西安不再有计划青睐。有一种观点认为,西安习惯守成,保守主义难以快速转变,最终让西安发展慢了下来。

西安GDP1983年被郑州首次反超,之后进入了交错前进周期,到1993年郑州便一路领先,甩开了西安。

西安虽然目前已经跨入了万亿GDP朋友圈,但跨入时间很晚。

2006年上海GDP突破万亿,2007年北京晋级,2010年广州、深圳突破万亿,2011年苏州、重庆,2014年天津、成都、武汉,2015年杭州,2016年南京,2017年无锡、长沙、青岛、宁波,2018年郑州,2019年佛山。

直到2020年,西安才和泉州、福州、济南、南通、合肥一起晋级。

当然,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西安的军工产值没有被计入GDP。

在年初我写西安获批为全国第5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文章中介绍过,离陕西省政府仅仅五公里多的地方,有片叫幸福路的老工业区。从高空俯瞰,你会发现这里布满了星罗棋布的军工厂,昆仑、黄河、西光、华山、秦川、东方。

西安集聚了中国航天的1/3、航空的1/4的科研单位和生产力量,是中国航天航空动力之乡、中国兵器工业重镇。整座城市的国防科技实力仅次于北京,排名全国第二。

如果说大连、上海、广州修建的航空母舰、巡洋舰等舰艇,是在推动中国成为海权强国的话,那么,西安就是中国争夺制空权的一大支点。

西安生产了诸多空中国之重器,如轰-6、飞豹、空警-2000,运-20以及长征系列所有运载火箭的发动机等。它还是全国唯一拥有完整卫星产业链的地区。

然而因为军工必须保密的缘故,这些产值都不能计入GDP。

有人预估了一下,如果计入,西安的GDP至少增加3000亿。

诚然如此,西安与武汉、成都、杭州、南京的差距还是很明显,即便加上去,西安也进不了全国前十。

03 | 西安水逆的根由

上面已经说到,西安水逆的直接原因,是投资与出口,根由则是产业。

在年初写西安获批为全国第5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文章中说过,西安的标签,是硬科技,科研实力很强,因为拥有很多军工企业和科研机构。

但尴尬的是,拥有一手好牌的西安,工业产业实力上并不强。

从西安公布的数据来看,202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828.59亿元,2021年和2022年没有公布直接数据,只公布了增速。

2021年增长了5.7%,2022年增长了13.9%,以此估算,2022年的工业增加值应该为2201亿元。

这一数值,距离全国工业第20强城市青岛,都还有很远距离。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此外,西安统计局披露,在千亿产业数值上,2021年西安目前只有3个千亿产业,一个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一个是汽车制造业,一个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数据:西安统计局

相比于其他重点城市,这点家底,相当薄弱。

最牛地级市苏州拥有11个,11个千亿产业产值合计34547亿元。深圳6个,上海12个,东莞7个,重庆、佛山、无锡9个,宁波、天津8个,武汉、南京、泉州、广州5个。

而且,在计算机产业上,西安虽然过千亿,却只有深圳、苏州和东莞的零头。

在这一产业上,深圳是霸主,2021年产值高达24361亿元,是排在第二名苏州的两倍。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汽车制造业,西安的实力也排名比较靠后。上海是扛把子。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拥有众多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西安,为何工业实力没有得到赋能?

知乎上有个博主是这样说的,陕西坐拥众多军工、科技、航天、高校,但由于其国家指令性强城,产业化程度低,并未对陕西经济提供太大助力。

除了省市矛盾,陕西省同高校、科研军工院所之间也有很多扯不清的矛盾。陕西高校众多,多数都为中央部属高校。即使非部属的西安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也都有着曾经部属的历史,高校与科研院所吃中央财政,关起门来办学、研究,与地方关系不大。

在“一带一路”战略之下,西安的战略地位重要性,这些年再度被重视,各种利好加持,国家中心城市、国家级新区以及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这是西安的历史机遇,西安也正在借助这股东风,大力布局优质产业。

今年2月15日西安制定了《推进“北跨”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推进“北跨”发展空间规划纲要》等一系列实施方案,开启了北跨模式。

西安的北跨也是蓄谋已久。2018年西安就提出了“南控、北跨、西融、东拓、中优”空间战略,实现跨渭河发展,打造渭河世界级滨水景观带,形成大西安发展的强劲驱动力。

空间需求算是西安北跨的理由之一,更重要的点在于,渭北区域拥有良好的交通、土地、产业、人口条件,已经形成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产业集群,渭北工业大走廊初具雏形。

同时,西安也正在抓住新能源产业的热度,继续壮大优势产业。

年初西安出台的《2023年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推进方案》,提出2023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要“力争突破万亿元大关”,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等六大支柱产业规模超过85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增长10%以上。

西安不只有比亚迪,还有陕汽和吉利,西安要深度绑定这三个企业,试图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万亿的首个城市。

还是那句话,城市的兴盛,必然是产业的兴盛。城市的衰弱,必然也是产业衰弱引发的。

所有处在水逆中的城市,想要走出水逆,没有第二条路可选,只有壮大既有的优势产业,争抢布局优质的新兴产业,才能抵抗时代的洪流。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