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5年8月的某天黄昏,刚刚从合肥战场撤退下来的孙权,惊魂未定。
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对合肥城都不会陌生,作为曹魏集团和孙吴集团反复拉锯、重点角力的城市,对合肥的争夺,几乎贯穿了整个三国史,前后持续了近半个世纪。
而这一切的开始,还要从公元208年开始说起。
一这一年在三国历史上很重要,因为“三国三大战役”中的第二场“赤壁之战”就爆发在这年,曹操趁着平定了除西北外全部北方地区的腾龙之势,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准备一举荡平荆襄和江东,完成统一中国的宏愿。
但是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乎个人的预料之外,赤壁之战中,曹操方面“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先是水土不服,然后是初战失利,最终被周瑜率领的孙刘联军“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最终落得一个“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的结局。
赤壁输了,算是彻底打碎了曹操统一天下的幻想,但相应地,此长彼消,曹操的幻想被打破了,孙权的幻想却开始渐渐滋长,毕竟作为承父兄之基业才得以即位的“三代目”,孙权在乱世天然就缺乏最宝贵的权威:军功。
赤壁之战虽然打赢了,但严格来说算是周瑜指挥的,作为君主,孙权既感受到了功高震主的压迫,但同时也跃跃欲试,想要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建立能够压倒周瑜的功勋。
那么究竟怎么证明自己是“马上君主”,是不亚于父兄的,能征善战的名将呢?孙权选择的目标,就是合肥。
于是在208年12月,孙权亲自率领大军进攻合肥城,号称“十万”之众,将合肥团团围住,孙权本以为合肥城兵少将寡,自己又挟赤壁大胜之威,拿下合肥可谓是轻而易举,结果没想到,胜利在望的时候,却出了岔子。
合肥城中政务官的别驾蒋济,给合肥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扬州刺史刘馥出了个主意,派人假扮成送信人偷偷出城,信上写曹操派出支援合肥的四万援军,由将军张喜率领,马上就要到了,又嘱咐送信人务必想办法被孙权抓获。
其实这个疑兵之计用的并不算多高明,但恰好击中了孙权战争经验不足的死穴,孙权发现了蒋济伪造的信件后,马上开始患得患失,担心曹操援兵到来后,自己会被城内和城外的两股曹军两面包夹,于是马上决定率军撤退。
“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遣主簿迎喜。三部使赍书语城中守将,一部得入城,二部为贼所得。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
此时已经到了公元209年,就这样,孙权第一次打合肥,以失败告终。
二过了6年,公元215年,经过了数栽精心准备后,孙权准备再次进攻合肥。
不得不说,孙权的战略时机挑得还是很不错的,首先,曹操在这年亲自率领大军西征张鲁,无限顾及合肥前线,也就是说孙权可以避免跟曹操的主力部队硬碰硬,等于是“捡软柿子捏”。
其次,孙权刚刚跟刘备达成了湘水之盟,约好平分荆州,等于在盟友问题上也达成了缓和,此时的孙权,处在暂时平稳内患的阶段,可以全力以赴,对外攻伐。
因此在这年8月,又率领十万大军来到了合肥城下,之前孙权侦查过,合肥城中只有张辽、李典和乐进统率的七千人驻守,况且张辽当年在吕布麾下的时候还杀过李典的叔叔李乾,两人有弑亲之仇,一直不合,孙权自己觉得,这下子算是稳了。
事实证明,半场开香槟,永远没有好结果,孙权万万没想到,在面对自己的大军压迫下,张、李两人竟然摒弃私怨,同仇敌忾,张辽主动向李典和乐进说:
“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
于是主动招募了八百名死士,对刚来到合肥城下,立足未稳的孙权,展开了全军突击。
当时的战场情况,根据史书记载是“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也就是说大清早起来,张辽就带着这八百人冲到了孙权的主账面前,孙吴的猛将陈武被张辽当场杀了,另外两位将领徐盛和宋谦被打得丢盔弃甲,仓皇逃窜:“陈武斗死,宋谦、徐盛皆披走”,孙吴的部队被这波突击直接打懵了,在短时间内连基本的防御体系都构建不起来。
这还没完,当孙吴的部队好不容易缓过神来,发现张辽只有八百人的时候,就准备利用人数优势,把张辽和这八百人困死在包围中,此时的张辽已经率领十多个士兵冲出包围了,但是剩下的人还在围困中,于是他们齐声高呼:“将军要把我们抛弃在这里吗?”结果张辽马上回马杀入重围,把孙吴军队的包围网硬生生撕开一个大口子,解救出了剩下的士兵。
孙吴军队被张辽的勇武吓住了,连动都不敢动,就静静看着张辽带领八百死士返回合肥城:“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馀众”
“夫战,勇气也”,经过张辽这一波冲锋,孙权这次进攻合肥的勇气,基本上被打没了,于是孙权开始考虑上次进攻合肥的操作,那就是撤退回家,而撤退必须要经过合肥附近的逍遥津渡口。
孙权这时候想要找补回一点丢失的颜面,于是就主动带领中军殿后,让其他的部队先撤离,当然孙权自己也觉得,中军还有那么几万人,合肥城也还是只有七千人,上次可以说是张辽冒险,这次应该不会再对自己发动一次突袭了。
可惜孙权这次又猜错了,作为在白狼山之战阵斩过乌桓单于蹋顿的狠人,张辽向来就以胆色过人、勇武能战著称,抓住战机对敌人进行突袭,根本就是家常便饭,况且上一次的八百人突袭孙权本阵,已经让张辽看出了孙权在军事能力上的拉胯,于是这次他决定再复刻一遍“经典”:“张辽觇望知之,即将步骑奄至。”
孙权看到张辽竟然又来了,吓得连中军都顾不上,跟甘宁以及自己的亲信谷利一起跑到了逍遥津渡口的小师桥,眼看张辽马上就要杀过来了,谷利朝着孙权的马屁股使劲抽了几鞭子,让孙权的马吃痛,一下子跳过了小师桥,这才让孙权保住了一条性命:“权与甘宁蹴马趋津,谷利自且著鞭助势,遂得渡梁。”
而这也就是我们文章开头的一幕,经过这两次张辽的突袭,孙权第二次进攻合肥的计划全线崩溃,而这一战也就成了孙权人生中最耻辱的大败。
耻辱到什么程度呢?连孙吴政权治下的少年儿童,都被张辽留下了心理阴影,此后成为了家长教育孩子的“神器”:“江东小儿啼,恐之曰:‘辽来,辽来!’无不止矣。”
三第二次合肥之战失败,对于孙权的打击是致命的,几乎让孙权丢失了与曹魏作战的勇气,从此他把目光转移到了自己的盟友刘备身上,后来的历史,三国迷们都耳熟能详:在关羽北伐的过程中,孙权任用吕蒙奇袭荆州,最终夺取了荆襄一带的大片地盘。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次“史诗级”偷袭的胜利,让孙权重拾了与曹魏一较高下的勇气,在过了整整十五年后,公元230年,孙权再次统率大军,第三次进攻合肥,这时候张辽已经逝世8年,孙权觉得自己头顶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放下了,所以放心大胆进攻。
没想到此时驻扎合肥的满宠也是个果敢明断的人,他很快向曹魏朝廷上书,调动了兖、豫两州的援军前来合肥:“宠表召兖、豫诸军,皆集”,孙权这次没有兵力优势了,象征性打了合肥一下,十几天后只能选择打道回府。
孙权回去以后越想越生气,于是过了3年,公元233年,发起了第四次合肥之战,心想这次自己带了将近二十万人,总不能还是跟满宠打成平手吧?于是便选择上岸作战,谁知道满宠早就想到,孙权这个人好大喜功,会想要上岸炫耀自己兵多将广,于是提前布置好了六千多人的埋伏,孙权刚派人上岸,就被迎头痛击,斩杀了数百人,好在这次孙权自己没有带兵上岸,避免了重现当年在张辽手下的“光辉事迹”:“乃潜遣步骑六千,伏肥城隐处以待之。权果上岸耀兵,宠伏军卒起击之,斩首数百,或有赴水死者。”
俗话说得好:“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连续在满宠手下吃了两次瘪,孙权心里根本压不过这口气。
恰好第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写信邀请孙权出兵,孙权一想,上两次都是自己打的,没人分担压力,这次有诸葛亮帮我吸引火力,我再打一次合肥,说不定有意外收获呢?
于是孙权这次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兵分三路北伐:自己率领一路打合肥,陆逊和诸葛瑾率领一路进攻襄阳,孙韶和张承率领一路,进攻广陵和淮阴,齐头并进,试图做最后一搏。
结果孙权没想到,魏明帝曹叡没有去长安城监督打诸葛亮,反倒是来到淮南地区“王对王”,亲自指挥对付自己,这样就让自己一直以来进攻合肥所唯一依仗的兵力优势落空,第五次进攻合肥,依然无功而返:“帝到寻阳而权竟退。”
而这也是孙权此生最后一次进攻合肥,从这次失败到公元252年孙权病逝,此后的18年间,孙权再也没有试过攻击合肥。
四所以,两个问题来了:为啥孙权执着于打合肥?又为啥实力悬殊的赤壁之战,孙权可以打赢,但是合肥之战,孙权却一直打不赢呢?
先解答第一个问题,其实如果我们翻开三国时代的形式和地图,就会发现,如果孙吴政权想要有志于天下,实现一统,唯一的办法就只有占领长江以北的淮南地带,进而威逼徐州,实现占据中原腹心的计划,否则孙权根本没有机会跟曹操一较高下,最终只能够困守江东,当个割据政权,而如果要达成第一步,拥有淮南一地,那么处于淮南中心,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合肥,是必须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可以说如果没有合肥,淮南的土地孙权占领再多,一旦曹操调集人马前来进攻,也都会转瞬即失,合肥的地理位置太过于重要了,孙权是不得不拿下来的。
而第二个问题,其实更好解释,赤壁之战,曹操是摒弃了自己军队的陆战优势,前来江东跟孙吴政权打水面作战,况且曹操的主力是北方士兵,根本不适应南方的气候,所以还没开战前就瘟疫流行,严重影响了战斗力,再加上曹操打下荆州兵不血刃,看上去是没什么损失,但是利用新招降的荆州水军为自己打头阵,难免会让荆州派系的降兵对曹操离心离德,出工不出力甚至于直接倒戈。
因此赤壁之战孙权能赢,很大程度上是曹操连续犯了“客场作战”、“非战斗减员”以及“派系内讧”三大错误,主动给孙权送了助攻,而且孙权方面指挥官是饱经战阵的周瑜,率领同仇敌忾且熟悉水战的江东精兵,以己之长,击彼之短,自然是无往而不利的。
但到了几次合肥之战,这一切恰好颠倒过来,孙权的江东军根本不擅长陆地作战,更别说进攻像合肥这种坚城了,而且孙权自己的指挥能力非常差劲,加上江东军队自保心态有余,进取心态不足,这次换成了江东军出工不出力,士气衰落,面对保卫家园的曹魏军队,当然是败多胜少,状态萎靡。
所以进攻合肥的孙权,自己同样犯了三个错误:“军事能力差”、“军队士气弱”、“陆战水平低”,这么一看,孙权打合肥,不失败才是件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