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玉皇:西湖边的宝藏避暑胜地

艺见看时尚 2024-08-01 00:08:20

烈日炎炎,热浪来袭,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一起,探索玉皇山上的宝藏避暑地,循着前人的足迹,开启寻古访今的清凉之旅。

“西湖明珠从天降,龙飞凤舞到钱塘”,这是至今在杭州民间流传的美丽传说——相传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里找到了一块璞玉,它们一起琢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王母娘娘知道了,就派天兵天将强行抢去。玉龙、金凤赶去向王母娘娘索珠时,宝珠跌落人间,变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而玉龙金凤也就随之降落,变成了两座秀丽的山峰,永远守护在西子湖畔,这就是玉龙山(玉皇山)和与它毗连的凤凰山。

西湖

玉皇山位于杭州市西湖南面与钱塘江之间,海拔约239米,东接凤凰山,西连南屏、大慈诸山,平缓优美的山脊构成了西湖以南悦目的天际线。因山体挺拔高耸,耳畔但闻习习之声,时有云雾扑面而来,飞渡而去,被评为新西湖十景之一“玉皇飞云”。

玉皇山唐代称玉柱峰,五代时期,吴越国王钱镠迎明州(今宁波)阿育王寺佛骨舍利而建佛寺,又称育王山。明代以后,因供奉玉皇大帝,始称玉皇山。

玉皇山

玉皇山上植被葱茏,云气氤氲,负离子含量极高,这些天然优势使其成为众多登山爱好者的首选之地。而紫来寻胜、星亭樱花、慈云岭造像和天龙寺造像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又会让游人在一览江湖之余,穿越时空隧道,感受历史与文明。

01 林海小憩

乘坐公交,沿着南山路至玉皇山路,在“玉皇飞云”站下车,经过一条宽敞的柏油上坡路,能看到牌匾上写的“玉皇山”三个大字,这便是玉皇山景区的北入山口,有楹联道:

缓步登临,游人到此疑仙境

危陂曲折,觅句浑如展画图

玉皇山入口亭照片

这便是对玉皇山景色最为精髓的描绘了。你听,起起伏伏的林涛声,远远近近的虫鸣鸟叫;你看,远处山雾氤氲,云雾弥漫,仿佛置身仙境。

02 慈云洞天

缓步踱过林海亭,往南登上一条千年古道,即慈云岭古道。慈云岭本是凤凰山与玉皇山的分界岭,古时,人们往来南北需翻山越岭,诸多艰难。为了沟通西湖与钱塘江之间的交通,吴越王钱镠在凤凰山下建王府后,于后梁龙德元年(921)开凿慈云岭古道。自此,这条古道便成为往来商贾的通道,繁盛一时。青山嘉木,郁郁葱葱;露珠滴滴,微风阵阵。大自然用它独有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避暑消夏的好地方。

慈云古道

顺着慈云岭古道一路往南,沿老玉皇宫的墙院急转直下,远远地便可以望见一个古朴典雅、环境清幽的小院落,白墙黛瓦,色彩鲜明。小院落的门前匾额书写着“吴越瑰宝”四个大字,让人不禁好奇,这里究竟藏着什么宝藏。缓缓推开虚掩的大门,只能用“震撼”两个字形容——正对门是一龛七尊“西方三圣”的造像,造像上部及龛楣中雕刻有飞天、七佛及迦陵频伽等精细的图案。

慈云岭造像全景

北侧是地藏龛,中间是地藏王像,两旁立着供养人,男相。左上角引出一道云气,渐高渐大,绕回龛楣,云际间浮雕出“六道轮回”。

造像北龛图

六道轮回全景图

这一片保存完好的造像便是吴越时期西湖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之作,也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慈云岭造像,细致的雕刻引人遐想,回味无穷。

03 紫来寻胜

从慈云岭造像沿原路返回至老玉皇宫门前,继续向西登山,不知不觉,便来到了樱花地。它与七星缸合称为“星亭樱花”,是玉皇山古六十四景之一。走过樱花地,便来到了神秘清凉的紫来洞。

对于生活在杭州的人来说,也许最难熬的季节便是闷热潮湿的夏天。人们四下寻找避暑纳凉的胜地,而紫来洞便是老杭州的最爱了。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测试,即便是在地面温度达到40多度的大伏天,紫来洞最深处的温度也只有20度左右。就这样,紫来洞避暑纳凉的名气越来越大,慕名而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紫来洞目前开放游览的有三层洞厅。第一层洞厅奇石倒悬,凉气袭人,崖下水池,倒影清晰,安谧恬静的氛围,颇显出道教洞天福地的气象。从洞内平地左侧往下,到达第二洞厅,体感更加凉,头上还偶有小水滴落下来;最深处的第三层温度更低,也更暗,需要开手电筒打光探路,稍待片刻便会觉得凉意阵阵。

紫来洞洞内

除了洞内冬暖夏凉,舒适宜人外,这里的风景也确实很独特。紫来洞内奇石倒悬,洞中有洞,深邃幽奇,凉气袭人;紫来洞外桂树茂密,曲径通幽,南眺钱江,俯瞰八卦,洞内洞外皆风景。

紫来洞俯瞰八卦田

洞口左侧有一处斜壁,据说清晨站在紫来洞前,会看见洞口附近弥漫的雾气在阳光照射下呈现紫色,因而得名“紫气东来”。这处景观十分有趣,因为这块斜壁是底部内收而上部外突,壁根处又凿出一道刚可容纳一只脚宽度的石阶。很多杭州人知道这里的隐藏玩法——双手撑开贴着石壁,保持平衡快速走过下面的台阶而脚不落地,这就是传说中的“飞檐走壁”吧。

紫气东来

紫来洞带来的惊喜远不止适宜的温度和美丽的风景——这里还有多处摩崖石刻,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比如洞口的紫来洞洞名及跋,洞名为正书、跋为行书,字迹清楚,于壬申年(1932),镇海陈脩榆书写。陈脩揄在跋中点明了洞的由来,并言明“紫来”有因:“经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非常名,是洞也。微道人其孰能成之、又孰能名之。”

紫来洞题跋图

04铁缸列宿

从紫来洞往上,穿假山,过石门,见一圆形平台,上有一石柱八角翘角亭,这便是七星亭,亭上楹联将玉皇山的美景一一列数:

七星缸、八卦田、紫来洞天,皆人工奇作;

东浙潮、西湖景、龙山胜景,极武林大观。

七星亭

回头看,只见七个铁缸以北斗七星方位排列。每只缸外都铸有梵音斗科,各不相同。七星缸始建于后晋天福二年 (937),相传旧时杭城火患频频。第二代吴越王钱元瓘,就因突起的火情,被吓得惊惧而发狂病致死。当时几乎年年有大火,有人信形家之言,谓玉皇山山势如龙所至,故铸缸七口,以镇“离龙”,消除火灾。

七星缸

05 玉皇飞云

从七星亭往上,沿着蜿蜒的石级路,穿过一片竹林,继续沿石阶向上。在东北角,有一凌空突兀的四角石柱亭,亭中立一大亭碑。由著名书法家王蘧常书“玉皇飞云”,字如飞云,墨彩斐然。

站在此处,极目远望,只见左江右湖,赏心豁目,逸兴遄飞。听说,站在这里能够目睹非常奇特的现象。有时大雨从钱塘江东面飞來,形如席卷,势如倾盆,而出上却尚无雨点,只是眼瞅着密密的乌云如同钱江潮水般翻滚而来,不一会儿就到了头顶。此时此景,妙难笔宣。

玉皇飞云亭

06 福星道观

转身向上,有一条笔直的石阶直插云霄,拾级而上,便达到了山顶道观——福星观。福星观始建于唐,始称玉龙道院,后归于佛寺。元代道门邱长春祖师居此修炼。至明代,无为宗师创建福星观,供奉玉皇大帝。现在的福星观已改为大院套小院,高低错落之庭院。走入庭院,正面是大罗宝殿,俗称玉龙殿。殿前居东日井,居西月井,是清雍正浙江总督李卫开凿的,为六十四景之“日月仙井”遗址。

福星观

玉龙殿西面,有一小巧玲珑的庭院,中间有一白玉石砌成的八角棱形井。这就是白玉蟾井。此井深十余米,井水清冽澄碧,虽在山巅,却终年不涸。据 《杭州玉皇山志》卷八:“相传为晋郭璞手凿,后白玉蟾至此,炼丹上升,故名。”

玉蟾还丹井及其碑拓

天一池在山顶的东侧,始建于清雍正年间,浙江总督李卫建,用意和七星缸一样,为消除杭城火灾,后逐渐湮没。民国初,管华恭裕夫人进香时,见山上水源缺乏,认为影响杭城火灾的原因。故慷慨解焚,捐巨款,由紫东道人主建,在民国十六年(1927)开凿,民国十九年凿成,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义为池名。池方丈余,池内红鱼百十尾,旁有假山相围,树木相拥,素雅高洁,清趣盎然,使游人不禁流连忘返。

天一池

“玉皇山的坏处,实在也就是它的好处。因为平常不大有人去,因为山高难以攀登,所以你若想去一游,不会遇到成千成万的游人……你只教有兴致,有走三里山路的脚力,上去花它一整天的工夫,看看长江,看看湖面,便可以把一切的世俗烦恼,一例都消的干干净净。……玉皇山在杭州,倒像是我的一部秘藏之书;东坡食蚝,还有私意,我在这里倒真吐感了我的肺腑衷情。”这是中国现代作家郁达夫在游记《玉皇山》中所写。这里是郁达夫眼中的秘藏之书,每次登临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

岚气成云,幽深静谧,山间的宁静与清新让心中的暑气渐渐消散。石刻造像,历史遗韵,丰富的人文古迹在历史的苍穹中熠熠生辉。这个盛夏,神秘的玉皇山还有更多的宝藏之地,等着你来探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