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瓦格纳叛乱,普京全程被动,更佩服毛主席处置陈浩事件的手段

乐蓉评历史 2023-06-27 21:54:01

用一段话来概括此次瓦格纳的反叛:明明三个男人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却一定要逼得两支军队去自相残杀。

普里戈任为什么要造反?他的身份是瓦格纳首领,但本质却是唯利是图的犹太商人。所谓雇佣军,干的就是拿钱挣命的工作,和谁打仗,在哪打仗都不重要,只要利益给到位,就能为你拼命。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俄乌战争至今,俄正规军的表现实在难堪,这就导致普京只能将车臣、瓦格纳两大集团调往一线,并作为中坚力量使用。让“独立自主”的雇佣兵顺势做大,逐渐脱离俄方指挥系统的掌控,这对于俄军来说同样如同引火烧身。

所以自瓦格纳加入战场后,俄军内部的勾心斗角就从未停止。

普京认为普里戈任是亲信,想借雇佣兵之手敲打俄正规军;以俄国防部长绍伊古为首军方高层,则是想让瓦格纳充当炮灰,和乌军互相消耗,所以处处使绊子;普里戈任的目的更为简单,他要发战争财,利用前线战况要挟俄后勤给钱给火力,趁机壮大雇佣军势力。

关键利益存在冲突,矛盾激化就是迟早的事情。在战局顺利的时候,争议还能被掩盖,但战局稍有恶化,不同系统之间的内斗势必爆发。

只是争到最后,普里戈任选择反戈一击,武力向莫斯科进兵,甚至扬言要“清君侧”,属实过于冲动。俄军在俄乌战争苦心打下的成果,很有可能因为这次任性而付之一炬。

俄乌战争前期,普京对形势的判断屡次出错,导致俄军被乌克兰和北约拖入持久战,进退两难。而到了战争后期,又因为内部派系问题搞得差点满盘皆输。

作为俄罗斯三军统帅,普京应该做好的是制衡,而不是把瓦格纳和俄国防部的争斗遗留到战场上。国难当头,乌克兰和北约才是主要矛盾,普京、绍伊古、普里戈任三方完全可以坐到一起商量如何搁置争议,一致对外。

但闹到现在,只能让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出面,在普京和普里戈任两方之间做调停,虽然也是三个男人在解决问题,但脸面已经撕破了,造成的影响也难以收场。

而且不得不说,普京在此次平叛的应对中,全程显得过于被动。不仅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而且没有相对合理的应对方案,一旦普里戈任真的下定决心要鱼死网破,莫斯科恐怕真的可能沦为战场。

如果此时的普京能够好好坐下来反思因果,或者翻一翻邻国的历史档案,他会发现自己其实错过了一个最完美的学习榜样。井冈山时期的毛主席,曾面临着和普京极为类似的处境,但这位智慧的长者,以兵不血刃的方式挽救了一场危机。

这就是1927年10月的陈浩事件。

秋收起义后,起义部队连遭打击,先是进攻长沙失利,后是总指挥卢德铭牺牲,5000余人的部队打到最后仅剩下不到1000残部。值此情况之下,红军内部人心惶惶,悲观情绪漫延,接近溃散。

关键时刻,是毛主席力挽狂澜,将部队拉到湘赣边的九陇山区,在三湾村进行休整。也正是在这里,红军进行了一次意义重大的改编。

毛主席首先做出两个决定:

第一:秉承自愿原则,遣散不愿留队的人员,保证部队思想统一。

第二:将剩下800余人的官兵缩编为1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下辖2个营,保证部队体系完善,指挥系统健全。

而在干部的选用上,毛主席则是将侧重点放在了军事理论过硬,且实战经验丰富的黄埔系身上。比如第一团团长陈浩,副团长徐恕,第一营营长黄子吉,第三营副营长伍中豪,都是黄埔军校毕业。第三营营长张子清则是湖南讲武堂的学生,曾在黄埔长沙分校担任过教官,也有黄埔背景。

虽然此时的第一团人数不多,甚至还缺编了一个营,但在毛主席的改造下,部队各级指挥系统,每支基层连队,都是齐装满员,有干练军官坐镇指挥,战斗力有了极大提升。

然而就当形势趋于好转,一个意外却差点导致红军分崩离析,而出问题的正是第一团团长陈浩。

毛主席与陈浩相识时间虽不长,却极为欣赏这位青年将才。他毕业于黄埔一期,能力强,威望高,而且在三件事情上的表现令毛主席非常满意。

第一、秋收起义失利后,师长余洒度、三位团长钟文璋、王新亚、苏先俊先后都选择脱离队伍,甚至叛变投敌,剩下的军官中职务最高的就是陈浩,而他一直坚持留守部队,并力排众议,支持毛主席南下井冈山的决议。

第二、在收编井冈山袁文才、王佐部的过程中,毛主席曾单刀赴会前往谈判,陈浩则佩戴双枪全程陪同,足以见其胆识过人,处变不惊。

第三、在两次攻打茶陵的战斗中,作为前线总指挥的陈浩表现出彩,有勇有谋,以极小的代价智取县城,为红军赢下了关键的一仗。

毛主席信任陈浩,将秋收起义剩下精锐都交到他的手中,却没想到也正是在茶陵战斗后,陈浩叛变了。直到10年后的延安,毛主席还对此事耿耿于怀,在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他曾不无遗憾地说:

“秋收起义后换了一个新的司令,可惜后来他也叛变了。”

陈浩叛变是毛主席在井冈山时期经历的一次低谷,但值得庆幸的是,在毛主席妥善的应对策略下,此次事件并未造成严重的后果和影响。而毛主席处置陈浩的三招,今天的普京同样可以借鉴。

一、保证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陈浩的叛变并非处心积虑,而是有一定的突然性。

攻克茶陵县城后,苦战数月的红一团终于得到休整,没有仗打的官兵们一下就松懈下来。作为团长的陈浩之前在旧军队中沾染了一身散漫习气,占据县城后便也开始贪图享乐,和副团长徐恕、参谋长韩昌剑、营长黄子吉等人天天在院子里打麻将。

时间一长,陈浩的行为变本加厉,看上哪家商铺的东西就直接拿,甚至把当地权贵人家的小老婆和丫鬟作为姘头赏给属下,搞得茶陵百姓怨声载道。

在得知陈浩的转变后,毛主席也是恨铁不成钢,写信严厉批评他不思进取,必须立即纠正。而这一下,反倒是刺激了陈浩。完全沉浸在享乐生活中,把革命理想抛诸脑后的陈浩,心态早已发生变化,为了守住这份富贵,他甚至与徐恕等人商议,要拉起部队去投靠国民党。

第一个发现情况不对的人,是第一营的党代表宛希先。

三湾改编时,毛主席总结秋收起义后官兵意志不坚定,脱队者甚多的教训,在部队各级都设立了党组织,目的就是加强党对部队的领导。其中连以上设立党代表一职,专门负责思想政治工作。

如果说毛主席任用军事主官看中的是能力,那么对于党代表的人选则更多注重革命意志,比如宛希先,他就是红军抵达三湾后,第一个主动站出来表示坚决革命到底的人。

毛主席信任陈浩,但从未把部队的命运都寄托在这种个人的情感上。正因如此,他将最坚定的革命者分散到各团、营、连的关键岗位上,一是协助指挥,二就是监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陈毅安到一团任副连长前,毛主席曾叮嘱他:

“不要与旧军队的军官进行正面冲突,主要是了解掌握其思想动态,在关键时候发挥作用”;

正是毛主席的先见之明,成为破解陈浩事件的关键。

1927年12月23日,宛希先收到战士举报,说陈浩几人行为异常,详查之下果然发现一封陈浩还未寄出的信件,写明的收件人是国民党第十三军军长方鼎英,而内容正是表明率部投靠的意愿。

宛希先知道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当即让毛泽覃悄悄潜出茶陵县城,将情报送到毛主席手中。毛泽覃出发之后,半路遇上国民党罗克绍部盘查,靠着伪造的国民党军官证件才躲过一劫,但这一来二去,耽误了很多时间,直到24日晚才将信送到井冈山。

宛希先这份情报的意义到底有多重要?在陈浩刚萌生投敌想法,信还没有寄出的情况下,毛主席就已经提前得知他的企图,整个过程都没有打草惊蛇,为之后解决问题留下了充足的时间。

正是因为毛主席对于军队的绝对掌握,才争取了先发制人的机会。如果没有宛希先和毛泽覃,陈浩一旦突然发难要拉走部队,再想阻止难度只会更大。

而对比如今的瓦格纳,一支独立于俄军指挥体系之外,且战斗力强悍的雇佣军部队,普京居然没有任何监督措施,以至于这支部队反叛后,俄军根本来不及第一时间做出应对,只能连吃败仗,丧师失地。

对于这场现象,俄情报部门自然是要负责的,普京同样需要反思:瓦格纳为俄军打仗,却完全不受监察和约束,这无异于引火烧身。

二、擒贼擒王

毛主席在处理陈浩事件中第二个关键决定,就是出其不意。

24日晚接到情报,25清晨毛主席就带着一个警卫班从宁冈出发,直往茶陵,只是路上又遇到了罗克绍的阻击,幸亏袁文才带领一个连及时支援才得以脱险。26日晚上赶到茶陵城外。

整个过程,毛主席都在讲一个“快”字,甚至不惜以身犯险。但此时茶陵县城内的红一团也突遭变故,被国民党第八军偷袭,寡不敌众之下只能被迫撤出县城,向酃县撤退。

按照常理,陈浩吃了败仗,应该往井冈山方向转移,但现在往酃县走,明显是要向方鼎英部靠拢。事实上,陈浩确实是这么打算的,他已经接到了方鼎英的回信,只要抵达酃县,就能得到方部接应,到时候一切就尘埃落定。

宛希先知道陈浩企图,为了拖延时间,甚至命人专门做上了一桌上好的狗肉,邀请陈浩先留下吃午饭。陈浩嘴馋,真的就不紧不慢地享用了为他准备的狗肉宴。

饭后,陈浩再度提出要往酃县撤退,宛希先、张子清强行阻拦,都被陈浩亲信缴械下枪绑了起来。但也正是这个时候,毛主席带着警卫班赶到,命令部队立刻停止前进。

当天晚上,毛主席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席间陈浩仍不死心,寻找各种借口要拉着部队继续南下,其他任何命令都不接受。见到情况不对,坐在一角的陈毅安站起来,以添开水为由离开,然后迅速召集特务连冲进会场,将陈浩等4人尽数拿下。

从接到情报,到赶到红一团,毛主席的行动非常迅速,没有留给陈浩任何多余的反应时间。包括后来劝说陈浩回井冈山遭到拒绝后,也是当机立断,擒贼先擒王。整个事件,环环相扣,无论是先期阻拦的宛希先、张子清,还是后来发难的陈毅安,都是毛主席计划的一部份。

遇到突发事件,毛主席敢于亲身犯险,又能第一时间拿出应对方案,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关键矛盾,胆识、魄力、智慧、决断缺一不可。

而面对瓦格纳雇佣军,普京恰恰就显得缺乏紧急应对的能力,边境重镇失守,部分守军要么直接投降,要么隔岸观火,俄军方面对瓦格纳竟然显得毫无办法,坐视对方打向莫斯科。

既然普京做不到对瓦格纳的行动进行限制和监督,最起码应该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在瓦格纳反戈的第一时间俄军就应该做出反应,而不是全程被动。俄乌战争的关键时期,出现雇佣军反叛的闹剧,普京同样需要反思。

三、攻心为上

作为谈判的条件之一,普里戈任给自己赢得了全身而退的机会,瓦格纳也原路返回,没有付出任何伤亡。但遭遇一场反叛的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陷入的战略被动,以及国家声望的打击都是长远的,而普京只能认下这哑巴亏。

而当年毛主席在处置的过程中,只讲两个字“公正”。

当时有不少人想为陈浩求情,说他虽有心投敌,但毕竟没有成功,不如给予将功赎罪的机会,而毛主席只说了一句话:

“古代的诸葛亮尚且可以做到斩马谡而明军纪,难道我们红军就做不到?”

就在湖口东侧的一块稻田里,毛主席召开群众大会,由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决定陈浩的罪行。陈浩被枪决后,毛主席感念他前期对革命做出过的贡献,让人在他的尸体上覆盖了一面红旗。

其实陈浩事件并不光彩,放在内部解决可以将影响降到最低。但毛主席却力排众议,要把事情摆到明面上,当着所有军民进行公平的审判。这样的目的既是警示,也是安抚。

正是在这一场大会之后,茶陵游击队、赤卫队以及当地革命群众深感红军正义,踊跃报名参加工农革命军,通过严格筛选,吸纳了200余人加入革命队伍,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二营。

将一场意外的叛变事件,转变为红军的扩编大会,毛主席无疑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普里戈任和陈浩结局完全不同,红军和俄军面对的局面也是截然相反。困境下的普京自然做不到还给普里戈任一个罪有应得的下场,甚至不得不撤销对他叛国的指控。但雇佣军公然反叛,却能全身而退,这对于曾经强硬的俄罗斯来说等同于耻辱。

对于普京来说,瓦格纳退兵并不意味着事情就此结束,接下来如何挽回失去的里子和面子才是重中之重。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