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区:抢抓机遇加速建设现代化一流中心区

飞槐惠城 2024-07-06 17:43:12

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惠州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惠城区而言,这意味着要在全新浪潮中迎接新业态、新产业、新技术快速涌现,打开品质城乡协调发展的全新图景。

“惠城要紧抓历史机遇,为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打头阵、挑大梁。”惠城区委书记曹洪彬说,惠城将以城市中心的格局、担当、底气和标准来谋划和推动新发展,全力以赴提升产业的“含绿量”“含金量”“含智量”,全面提升城市首位度,抢抓机遇加速推动现代化一流中心区建设。

记者获悉,惠城拟制定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的“1+N”配套实施方案,在推动惠城高新区平台扩容提质、培育壮大制造产业集群、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和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力争惠城高新区2026年总产值突破千亿元,惠城到2027年GDP总量继续居全市首位,进入全省地级市中心区前三名。

惠城高新区是推动制造业当家战略和产业绿色化发展的主战场。这是东江湾产业园。

打造千亿级平台

集中家底大抓惠城高新区集约发展

《意见》提出,着力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标杆。

在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大背景大机遇下,惠城作为土地面积最大的湾区城市中心城区,交通内联外畅、存量土地丰富、产业基础扎实,在加快推进产业绿色化发展中,其抓手、支撑和标杆是什么?

答案指向高新区。惠城高新区集中家底大抓园区集约发展,近年来强势发展,规上工业产值占全区60%以上,是推动制造业当家战略和产业绿色化发展的主战场。

“惠城高新区的建设成效,是决定惠城在未来激烈的县域竞争中能否跻身一流的‘关键一招’。园区未来3年预计产值年均增长30%,2026年达到1000亿元。”曹洪彬说,要以更大气魄、更大力度推进园区建设,坚持集聚发展,把东江湾产业园(惠城高新区核心园)建成带动产业绿色化发展的“硬核支撑”,实施强链延链补链行动和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助力高新区成为千亿级园区。

高新区持续布局“一业一园”“一园一业”、完善产业链全景图谱,“同类项”的绿色项目在这里集中布局,新质生产力聚力起势。“没等园区全面建成,项目招商‘进度条’已超过60%,其中新能源储能项目占比48%,以后‘一个园就是一条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近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到位,惠城首个新能源储能产业园——“华城绿谷产业园”一期主体封顶,园区负责人说,产业园预计明年全面达产后产值约17.2亿元/年,税收约1.03亿元/年,创造就业岗位约4000人。

对标一流打造高新区。优先保障发展的土地供应,园区全年计划完成土地收储2800亩,出让项目用地1500亩;力争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8亿元,建成道路33条,新增里程超过20公里;打造“产城人”融合典范,打造荔枝城、青塘湖片区2个商圈,鹿岗片区1个产城融合发展带。

坚持项目为王,以“提质增效”为关键词,惠城高新区大抓招商引资。今年计划新引进产业项目240宗,完成工业投资90亿元,增长11.94%;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增长10.13%;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至650亿元,增长29.30%,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

持续增强园区营商环境“软实力”,建好用好“主官在线制”“企呼速办制”“无事不扰制”等机制,重点引导普惠金融资源“精准滴灌”各类企业,设立就业驿站,将就业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企业“厂门口”,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构建产业体系

提升产业“含绿量”“含金量”“含智量”

产业集群,是《意见》中的关键词,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惠城提出,将致力于构建“3+1+1”现代化产业体系,即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生物医药、生产性服务业。

目前,惠城产值百亿元(含接近百亿元或超百亿元)的产业,包括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三大产业集群。此外,惠城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503.8亿元,占服务业比重为68.5%,其中金融业增加值148.9亿元,占服务业比重为20.2%。2023年纳统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81.21亿元,占全市的43.2%,建筑企业数量、建筑业总产值占到了全市的近半壁江山。

如何提升这些百亿产值产业的“含绿量”“含金量”“含智量”?

重规划。惠城将围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领域,规划布局一批前瞻性、战略性科技攻关项目。

强主体。持续强化企业绿色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将实施高企培育倍增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8家以上,总数超700家。

重发展。2023年惠城新型储能产业产值完成144亿元。将持续推进新型储能应用场景项目建设,推动一批上游关键供应链企业来惠城投资,加快发展与石化产品关联度高的隔膜、导电剂等电池材料,推动石化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融合发展。

优布局。惠城计划前瞻布局新型电池技术,发展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液流电池和氢燃料电池等新型储能电池,支持利元亨、豪鹏科技等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招引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新型电池企业。

全市四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惠城区,三分之一的消费聚集在惠城区,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在惠城区。可以说,在发展服务业上,惠城有先决条件。惠城将以更积极的姿态,率先建立起服务全市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

5月,惠城在全市各县(区)中,率先推动首个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园区揭牌,迈出了关键一步。接下来,惠城将全力支持引导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其中包括逐步构建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体系,创新推出更多产业基金;规划布局好“南、中、北、铁”四大专业物流园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喜新不厌旧”、抓大不放小,加快电子信息、灯饰照明等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产业数字化的“含智量”;挖掘文旅消费新增长点,提档升级城市商圈,成为支持我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的“主担当”,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

聚焦典型带动、城乡联动,打造宜居美丽家园

《意见》提出,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现代化城市。作为中心城区,惠城在落实“百千万工程”中,如何以“头号工程”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镇一业”,惠城特色经济发展“施工图”呈现:推动桥东、江北、河南岸等街道共同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支持三栋镇按照小城市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南部新城中心镇;支持马安镇打造工业专业镇、汝湖镇提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横沥镇巩固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成效,引导芦洲镇探索抱团发展新路子。

这两年,联城带乡,发展日新,面貌月异。城市商圈大厦多元发展,水东街、祝屋巷等江湖街巷更新活化,品质城市古今相融、交相辉映;4条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将沿线村“串点成线”,典型镇村带动连片发展,通过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全区142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全部达到“10万+”,品质乡村由“净”到“美”,向“富”向“强”……

接下来,惠城将聚焦典型带动、城乡联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因地制宜打造“口袋公园”和“美丽庭院”,打造宜居美丽家园。推动西湖、府城与归善县城连片发展文旅经济。“抓两头、促中间”,抓好“1+2”个典型镇和“7+21”个典型村培育,同步推进“3+7”个重点镇村整治提升,以示范带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来源:惠州日报(记者曾兴华 谢永健 谢菁菁 特约通讯员周文媚),转载请注明。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