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的众多将帅中,大部分人都安葬在了八宝山。而刘伯承和徐向前不仅没有安葬在八宝山,更没有安葬在自己的老家,而是安葬在河北的偏僻山岭。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刘伯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在辛亥革命时期就从军,他参与了近代历史中每一个重要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他始终为国效力。
晚年的他身体一直不太好,长期在医院住院治疗。躺在病床上的他。仍然惦记着祖国。
晚年的他从不讲战争的事,可他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办学。
他在担任西南局第二书记、第二野战军司令员时就表示,愿意辞去在西南的一切职务,去办学。于是,他呕心沥血创办了南京军事学院。
晚年的他,除了办学,还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走边防。
他拖着病体,深入部队和边防,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做梦都在为国防建设特别是战备工作操劳。
他常常说自己是一名伤残军人,也是编外参谋,他所提出的建议也仅供参考。
晚年,刘伯承病魔缠身,备受折磨,许多老战友和老部下都非常牵挂他。不久之后,他的眼疾加重,只好离开北京前往济南治疗。
1972年,他的左眼也失明了,健康状况更加恶化,只好住院进行长期治疗。可刘帅年事已高,再加上病重让他常年卧床不起。
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元帅与世长辞,按照他生前的愿望,将会把他安葬在他的第二故乡河北省涉县。
10月28日上午9时,涉县党政军民1000多人在县城工农兵礼堂举行了隆重的集会。
刘帅被安葬在庙坡,这里是一座生长着茂密松柏的山坡,和身后的群山相连。
在刘帅被安葬之后,这松柏常青的山坡就被更名为“将军岭”,以纪念刘帅。
那么,刘帅为何要安葬在涉县呢。
原来,这里曾是刘帅战斗过的地方。在1940年到1943年,太行区遭受了严重的干旱,庄稼颗粒无收。刘帅和邓小平在战斗间隙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开挖了漳南大渠。
他们带领五名干部,众多士兵,开挖了全长近30华里的漳南大渠。受益村庄8个,两千多户的3500多亩旱地成了水浇田。因此,涉县的人民对刘帅感激不已。而刘帅也难以忘怀那段时光,生前留下遗嘱决定安葬在这里。
无独有偶,徐帅在生命最后,也和刘帅的遗言不谋而合,决定安葬在这里。
1990年6月,徐帅高烧不退,使得他好几天都睡不着觉,脸上疲惫不堪。进入三月份以来,徐向前总是频发心绞痛。医生采取治疗之后,病情有所缓解但并未根除。
6月份,医生发现徐帅身体不太正常,无法确定是什么病症,只好让他住院治疗。住院后,他的体温上升很快,医院连连下发病危通知书。
到了6月30日,徐向前的体温仍然在升高,他三次患胸膜炎,肺功能不好,可这么剧烈地发烧从未发生过,吃药也不起作用。很多人都以为他过不去这一关了。没想到,在用了冰毯之后,却挽救了他的生命。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他的身体明显恢复,甚至所有人都在等着他出院。
可到了8月份,他的身体又一次出现病灶,徐向前自知生命已然到达终点。在李先念去看望他的时候,他郑重地说道,要把他的骨灰撒放到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和太行山。
在战争年代,他曾带兵转战过这些地方,他时刻怀念着那里的人民,眷恋着长眠在那里的战友。
1990年9月21日,徐向前与世长辞。因为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使得他的肝脏严重受损,造成肝坏死,最后导致多器官衰竭。
最终,党组织考虑他的遗愿,把他的骨灰洒到了将军岭,和刘帅的骨灰安葬在了一起。
邓公也来到这里,亲自为将军岭题字。
在这里,两位元帅的遗愿得以完成,他们终于得以和那些长眠的战友安睡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