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没能力为歼-20配备先进的发动机”,“歼-20融合了俄罗斯、美国等不同国家的设计,是一架丑陋的战斗机”……俄罗斯军事专家罗曼·斯科莫罗霍夫的这些言论,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有人说他是“酸葡萄心理”,有人说他是“看不惯中国崛起”。但不管怎么说,这位专家的话,的确戳中了一些人的痛点。
长期以来,在军事科技领域,中俄两国一直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关系。俄罗斯人似乎习惯了“老师”的身份,而中国人则被贴上了“学生”的标签。
然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曾经的学生,如今已经羽翼丰满,开始在某些领域超越老师。俄罗斯专家对歼-20的评价,或许正是这种心态转变下的一种“应激反应”。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上世纪90年代,彼时,苏联解体,世界格局风云变幻。中国和西方国家的蜜月期结束,美国开始对中国施加战略压力。而俄罗斯则在“休克疗法”的阵痛中苦苦挣扎,急需外汇来缓解经济困境。在这种背景下,中俄两国迅速在军事技术合作领域找到了共同语言。中国需要先进的武器装备来提升国防实力,俄罗斯需要资金来渡过难关,双方一拍即合。
于是,我们看到了苏-27、苏-30等一系列俄制战机的身影出现在中国空军的序列中。这些战机,在当时的确代表着世界先进水平,为中国空军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购买武器,终究只能解燃眉之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国深知,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军事强国,就必须走独立自主的国防发展道路。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开始有能力为国防科研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与此同时,中国科研人员也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在航空发动机、隐身技术、雷达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中国军事科技,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2014年,中国与俄罗斯签署了最后一笔大宗武器贸易订单,采购了24架苏-35战斗机和6个营的S-400防空系统。此后,中国再也没有从俄罗斯购买过整机武器装备,只是偶尔采购一些发动机和零部件,用于维护现役的俄制武器装备。
这个变化,在俄罗斯人看来,无疑是难以接受的。曾经那个“大把大把”从自己手里买武器的“金主”,如今竟然“另起炉灶”了?
俄罗斯专家坐不住了,他们开始频繁地在中国媒体上发表文章,推销他们的“新宝贝”——苏-57战斗机。他们甚至搬出了印度,暗示如果中国不买,他们就卖给印度。这种“推销”背后,既有对失去“大客户”的焦虑,也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微妙情绪在里面。
然而,中国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任人摆布的国家了。中国有自己的发展道路,有自己的战略目标,不会因为任何人的“施压”或“利诱”而改变。
2011年1月11日,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歼-20成功首飞,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自主研发并成功试飞第五代隐身战斗机的国家。这一消息,犹如一声惊雷,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巨大震动。西方媒体纷纷用“GameChanger”(游戏规则改变者)来形容歼-20的出现,认为它将打破美国在隐身战斗机领域的垄断地位。
而俄罗斯专家,则对歼-20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屑”。他们声称歼-20的技术来源于俄罗斯的米格1.44技术验证机,甚至还编造了中国花费5亿美元购买核心设备,但存在巨大缺陷的谣言。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歼-20服役后,迅速形成了战斗力,并在多次演习中展现出了优异的性能。相比之下,俄罗斯的苏-57战斗机,尽管首飞时间比歼-20还要早,但至今仍未形成规模。
明眼人都能看出,在战斗机领域,俄罗斯已经被中国反超了。中国不再需要俄罗斯的“施舍”,反而成为了俄罗斯潜在的“竞争对手”。这种角色的转变,让俄罗斯专家们感到极度不适应,于是便有了那些“酸溜溜”的言论。
2022年,一件事情让那些质疑歼-20的人闭上了嘴巴。在东海上空,一架美军F-35战斗机与一架歼-20“不期而遇”。事后,美军飞行员承认,歼-20的隐身性能和态势感知能力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起事件,无疑是对歼-20最好的“背书”。它证明了,中国自主研发的战斗机,已经具备了与世界一流水平同台竞技的实力。而那些曾经的质疑和嘲讽,则成为了中国航空工业前进道路上的“注脚”。
中国军事科技的崛起,是一个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过程。它离不开国家的重视和支持,离不开科研人员的艰苦奋斗,也离不开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机遇。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在军事科技领域,走过了一条从“模仿”到“创新”,从“引进”到“消化吸收再创新”,最终实现“弯道超车”的道路。
在上世纪50年代,为了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中国不得不走“仿制”的道路。从苏联引进的米格-17、米格-19等战斗机,成为了中国航空工业起步的“老师”。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积极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然而,中国并没有满足于“拿来主义”,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再创新。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为国防科研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中国也加大了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投身国防科技事业。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军事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歼-20、运-20、直-20等一系列“大国重器”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已经具备了研制世界一流武器装备的能力。
中国军事科技的崛起,改变了世界军事力量对比,也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崛起的中国。然而,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不谋求霸权,不搞军事扩张。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只会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军事科技的快速发展,让俄罗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曾经那个依赖自己武器装备的“小弟”,如今已经成长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竞争对手”。这种角色的转变,让俄罗斯人感到五味杂陈。
一方面,俄罗斯不希望看到中国军事力量的过度膨胀,因为这会直接威胁到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战略利益。近年来,俄罗斯不断加强与印度、越南等国的军事合作,试图在对冲中国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俄罗斯又离不开中国的支持。面对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持续打压,俄罗斯需要中国这个“战略伙伴”来共同应对挑战。
因此,俄罗斯对中国的态度是复杂的,既有合作,也有竞争,既有拉拢,也有防范。这种 “既要又要”的心态,在俄罗斯专家对中国军事科技的评价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一边贬低歼-20的性能,质疑其技术来源,试图维护俄罗斯在航空领域的“优越感”;一边又积极向中国推销苏-35、苏-57等战机,试图从中国市场上分一杯羹。
参考文献:
1.今天,歼20成功首飞13周年!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