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帅头衔22岁任军长,在淮海战役中功绩不亚于粟裕女儿官至副国级

热情的小狐狸 2024-11-07 04:06:43

江苏泰州,扬州,南通三市被认为是苏中地区,这一地区自古以来经济发展状况较好,又毗邻宁沪,在近代长三角开埠之后非常繁荣。正因为如此,苏中地区能及时接受到当时世界主流的思想,思潮,还涌现出了一大批能开眼看世界,思维开阔的人才。

比如,诞生于南通的张謇,虽是旧时代的科举状元,但也是近代史最负盛名的民族企业家之一,一手将南通打造成了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基地。

又比如生于泰州的支秉彝,后来成为新中国计量标准,汉字编码和信息处理的先驱。类似的人杰在苏中土地上层出不穷。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苏中地区也很快出现了学习,传播红色思想的群体,并涌现了许多中共早期党员。等到1927年共产党人打响武装革命的第一枪以后,苏中地区虽然处于国民党当局控制的心腹地带,但也出现了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并从中走出了一大批日后绽放光彩的革命志士,而刘瑞龙就是这其中的佼佼者。

1,早年生涯

刘瑞龙于1910年出生在江苏南通,他家里是村里中农,不仅种地,还需要零售一些土产弥补生计。他出生的第二年就遇到了清朝灭亡,民国来临的情况。而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里,苏中地区是军阀混战的前沿,前前后后来了张勋,齐燮元,段祺瑞,张宗昌等一系列军阀,兵灾频发。

但即便是在情况下,刘瑞龙还是接受了教育,会读书识字,还读了南通的师范学校,长大后还经常看报看书,被红色思想所吸引。也正因为如此,他在1926年加入了共青团,一年后又在恽代英,恽子强等人的介绍下入了党。

刘瑞龙入党的那一年,正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大革命失败,蒋介石发动4.12事变,大肆搜杀共产党人的时代。刘瑞龙长期活动的苏中和上海地区是蒋介石的统治核心板块,这里的党组织遭受的损失也最为严重,刘瑞龙能在这时候入党,不怕死不怕苦,可见其信仰坚定,能经受考验。

有压迫就有反抗,1929年,在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苏区的背景下,中共华东方面也计划在苏中地区发动武装革命,在蒋介石的身边“中心爆花”。当时已经担任通海特委书记的刘瑞龙,跟随李硕勋,张爱萍等人一同发起了如皋起义。

这场起义的骨干力量是当地的农民,以及一部分起义的国军士兵,中共江苏省委后来将他们组建成如泰,通海两大游击队。别看这时候如泰游击队只有600多人,通海游击队兵力不过200人,但在一年后,这两个游击队便整编起来,组成了一支拥有1300多人的红14军,刘瑞龙也在其中担任了政工干部。

当时中国虽然已经有了很多苏区,但对于如何在地方上建立行政管理,还处于摸索阶段,在新建立的通海苏区里,刘瑞龙等人率先开创了建立县级和乡级苏区政府的行动,并在苏区政府的主导下在当地进行了斗恶霸,分土地的活动,让很多农民都从中收获了好处。这一行为后来也被其它苏区所沿用。

但在1930年8月以后,由于加强了对苏区的“围剿”,再加上当时苏区很多人心思膨胀了,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要迅速打下南通,然后攻下南京,上海的想法,盲目向南通和江南地区进军,全然不顾国民党当局在这里军力较强的事实,因此,苏区在当时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刘瑞龙等人也只好掩埋了枪支弹药,分散人员,离开了苏中老家。

离开苏中后,刘瑞龙先被派到上海,在上海党组织担任宣传干部。但在1932年,上海党组织又发现了陈资平潜入的情况。要知道,陈资平此前曾经在苏北担任过红15军军长,认识很多江苏,上海的共产党人,而他当时已经叛变投奔了蒋介石刘瑞龙如果继续留在上海,很有可能会被陈资平认出来,因此,他不得不离开上海,受组织的命令去了鄂豫皖苏区。

鄂豫皖苏区当时的情况也比较危急,这一苏区的许多人参与了黄麻起义,其巅峰时的范围以大别山为中心,涵盖了周围十几个县,其麾下革命武装组成的红四方面军也是当时红军三大主力兵团之一。

但就在刘瑞龙得到通知的1932年10月,鄂豫皖苏区遭到国民党军疯狂围攻,根据地损失太大,红四方面军主力在徐向前组织下,正在向陕南方向转移。后来,红四方面军又出兵南下进入川北地区,开辟了川陕根据地。

因此,刘瑞龙一路奔波,最终到1933年3月才在四川通江县(今属巴中市)找到了党组织。

交接工作后,组织上安排刘瑞龙去新建立的红29军担任政治部主任,同时兼任副军长,这一年刘瑞龙才22岁,是当时苏区年纪最小的副军级干部。

这个红29军,虽然在1930年就在关向应等人的组织下建立,但因为一路转移,人员和装备损失都很大。后来通过在汉中招兵买马才恢复了一些元气。刘瑞龙到红29军之后不到一个月,就发生了叛徒张万年谋逆,偷袭29军指挥部的事情。

当时,29军军部有四十多人被张万年杀害,刘瑞龙正在外面执行任务,幸运地避开了这场祸端。这就是“马儿岩事件”。

马儿岩事件后,红29军暂时取消建制,又恢复了陕南游击队的老名称。刘瑞龙也被调到川陕省委负责宣传工作。

在这段时间里,红四方面军于川北地区留下的许多宣传标语都出自他手,一些珍贵的红军牌匾还在后来保留到了解放后。当然,这里面最显眼的还是那些石刻标语,足足留下了上百处,即便红军走后,也发挥了教育宣传作用。

2,转战生涯

1934年秋季以后,由于川陕根据地局势困难,国民党当局围攻力度加大,红四方面军不得不在此后发动强渡嘉陵江,转向北川,迂回松潘的行动。此后,红四方面军又经历了懋功会师,南下西康,再过草地,雪山的活动。刘瑞龙全程参与,最终于1936年走完长征,去了延安。

红四方面军抵达延安之后,党组织又制定了向西发展,渡过黄河进军甘肃,新疆的战略计划。刘瑞龙担任了西路军的政宣一把手,跟着大部队踏上了河西走廊。

但由于红军错误估计了形势,再加上西北马家军的确战斗力不差,西路军在河西先胜后败,部队也被打散。刘瑞龙也和很多人一样被马家军俘虏,很有可能被凶残的敌人杀害。所幸当时许多同志拼死掩护他,没让他被发现身份,再加上组织积极营救,最终刘瑞龙被组织营救,从兰州的监狱里回到了延安。

抗战爆发后,刘瑞龙又被派到安徽,他在安徽北部积极经营,拉起来一支人数多达3万人的新四军力量,与同志们一起创建了皖北根据地。后来皖北新四军主力转移,刘瑞龙又留守根据地,顶住了附近国民党顽固派,日伪军的围攻和封锁,后来,新四军重返皖北,皖北根据地进一步壮大起来。

解放战争后,刘瑞龙跟随华东野战军在安徽,苏北,山东等地转战,参加了苏中战役,鲁南战役,济南战役等一系列大战。

而刘瑞龙在解放战争期间干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淮海战役期间,以第三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政委,后勤司令的身份,发动了淮海支前活动。

要知道,淮海战役的解放军主力部队是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中野方面李先念等人后勤上出了大力。而华野方面后勤组织出大力的就是刘瑞龙。

在他的宣传和鼓动下,华野的根据地山东,苏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又一批村庄组织的民兵队和支前队,这些人或用骡马,或用板车,甚至条件简陋的就用独轮车将山东,苏北的粮食,布匹,弹药武器源源不断地送到了淮海前线。

考虑到淮海战役期间解放军面对的是国民党重兵集团,解放军自身兵力也投入极多,战争的烈度远超以往,因此,后勤压力也比以往更大,谁能得到及时的补给,谁就能更占优势。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刘瑞龙作为华野后勤负责人,发挥的作用,完全可以和华野在前方指挥作战的粟裕相提并论。

淮海战役结束后,刘瑞龙又在渡江战役,以及解放上海的支前战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建立后,他长期在农业部门工作,当过农业部副部长,属于副国级干部,直到1988年因病病逝于广州。

值得一提的是,刘瑞龙生有三女一子,其中1945年生于山东的刘延东后来在2007年以后担任了中央政治局委员,政协副主席和副总理,在政坛上非常活跃。

参考资料:

1,2022.8.8-方志江苏-中央红军在江苏的唯一正规武装——红十四军

2,2004.6.10-南通市档案馆-刘瑞龙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