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台风级核潜艇,吨位超航母的水下巨兽,建造76艘已全部退役

德叔谈史悠悠过 2024-03-21 15:35:36

这是一艘台风级核潜艇,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过的最大潜艇,也是冷战时期苏联最强的海上核打击力量。

台风级的满载排水量达到惊人的48,000吨,在吨位上是美国最大潜艇俄亥俄级的2.7倍,甚至比法国头牌戴高乐号航空母舰还要多6,000吨,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水中巨无霸。

在火力方面,最大的潜艇当然要配备最大的导弹。

台风级一共有20个导弹发射井,可以携带20枚R39潜射弹道导弹,每枚可以装填10个20万吨爆炸当量的核弹头,加在一起就是200个核弹头,爆炸当量达到4,000万吨,相当于二战时期所有炸弹爆炸当量总和的8倍。

虽然在射程和稳定性上比不过俄亥俄级的三叉戟导弹,但在核爆炸当量方面还是略胜一筹。

台风级核潜艇配备7160名船员,他们一次最多可以在水下潜伏4个月,几乎没有其他潜艇可以比台风潜得更久。

在密闭空间里长时间执行任务对船员的身心是巨大的考验,因此为了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台风上搭载了许多休闲娱乐设施,比如说游戏室。

在那里,船员们可以下国际象棋,还有健身房,可以跑步举重,想抽烟也可以,大家可以一起到抽烟室吞云吐雾一会。

此外,还有一个模拟4D影院和小博物馆,得益于其巨大的体积,台风上甚至还有游泳池,偶尔游一会可以释放压力,游完还可以舒舒服服冲个澡,再去桑拿房美滋滋的蒸一下。

这在其他潜艇上是想都不敢想的。

台风级核潜艇一共建造了76艘,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无法负担其高昂的维护费用,而且升级一艘台风的花费已经足够造两艘新的北风之神7型潜艇,所以他们决定将重心放在新潜艇上。

最后一艘台风于2023年退役,淡出历史舞台,但作为冷战时期军备竞赛的代表产品,台风还是有很多值得讲述的故事。

上世纪60年代末的冷战中期,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核力量已经相对均衡,双方都具有完全摧毁对手的能力,核弹头的储备数量大幅上涨,已经远远超过摧毁一个国家所需的数量,这让任何一方都不敢轻举妄动。

为了降低爆发核战争的风险,美苏两国走上谈判桌,制定了一系列限制核武器数量的条约,核竞赛开始由数量转向质量,双方都在寻找更具威力的武器。

说到威力,美苏都具备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在陆基、海基和空中都有核力量。

但一旦爆发战争,地面机场、核弹发射井都会是首批打击目标,很可能扛不过第一轮攻击,只有核潜艇可以隐蔽在深海,成为最后的反击手段。

美国率先开始升级他们的潜艇力量,于1968年开始研发新的潜射弹道导弹(三叉戟)和战略核潜艇(俄亥俄级)。

苏联方面得知美国计划后也迅速做出反应,他们将研发新潜艇的任务交给红宝石海军装备中央研究局,开始7941工程(台风)的研究。

该型潜艇的主要活动范围在北冰洋区域,可能要穿过格陵兰岛、冰岛和英国之间的海域,在北冰洋区域活动可以避开敌方攻击潜艇,冰层也可以吸收潜艇发出的噪音,使其更加隐蔽。

但这就要求导弹需要有更远的射程,以覆盖美国境内的主要目标。

于是苏联立马开始研发新的潜射弹道导弹,要求新的导弹在威力上有更大的突破。

威力上不能逊于美国的三叉戟,还要具有良好的射程。

为了增加导弹的稳定性和易用性,苏联决定放弃他们熟悉的液体燃料火箭,开始用固体燃料火箭设计新的导弹。

但苏联在固体燃料上的技术一直都比较落后。

新导弹的前四次试射都以失败告终,不过最终历时数年,他们还是成功研发出R39潜射弹道导弹,射程达到78,300公里,可以携带10枚核弹头,拥有出色的战斗性能。

可代价是R39导弹的体积巨大,发射重量高达90吨,长度达到16米。整体比三叉戟导弹大760%。

他们造出了世界上最大的潜射弹道导弹。

与此同时,潜艇的研制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苏联军方要求,新潜艇要至少能装下20枚R39导弹,并且可以长时间执行潜伏任务,还要能冲破北极数米厚的冰层,从而上浮发射导弹。

这就需要一艘真正的深海巨兽。

技术人员们可谓绞尽脑汁,在研制初期遇到诸多困难,他们只能放弃了传统潜艇的设计理念,红宝石设计局采用双壳体的设计,就像把两艘潜艇并联起来一样。

潜艇主体由两个大型钛合金耐压舱体构成,中间有3个小耐压舱连接,艇员宿舍核反应堆鱼雷舱和大部分设备都放置在这5个舱体内。

两个大型耐压舱体之间的空间可以容纳20个导弹发射井,用干装R39导弹。

所有这些结构都被钢质船体包围,潜艇外层还装有特殊的吸音材料,使潜艇更加隐蔽。

为了驱动这大家伙,台风配备两台VM-5压水反应堆,每台功率190兆瓦。

核反应堆给两个巨大的七叶片螺旋桨提供75万匹马力。

螺旋桨隐藏在整流罩中,以最大限度降低噪音。

它们使台风的最大速度达到了25节。

但想要造出这种尺寸的潜艇,相应的建造设施也需要升级。

苏联人专门为台风建造了新的造船厂,该建筑面积巨大,屋顶可以放下6个足球场。

其高度和内部空间可以轻松放置一栋20层的建筑。

1976年第一艘台风TK-208在这里开始建造,花费4年时间完成,1980年下水。

虽说立项时间比俄亥俄级潜艇晚,但还是和首艘俄亥俄级同年服役。

和西方预想的艰难生活不一样,生活在台风上的艇员们有着相当不错的生活条件。

娱乐设施就不说了,他们的伙食可以说是相当丰盛,因为需要长时间待在海上,台风携带的食物补给相当多,各种面包、牛肉、巧克力、葡萄酒应有尽有。

艇上有七个厨师,他们8小时一轮班,给160名艇员每天提供4顿饭。

食物种类丰富,可以满足大多数士兵的需求。

在这里,鱼子酱都是标配,面包配鱼子酱,再来一口伏特加,保准让你忘掉自己还在几百米深的海底。

艇员们的居住条件也非常不错。

在美国俄亥俄级潜艇上,9个艇员一个屋子,住的是三层铺,每个人的空间就和棺材差不多大。

但在台风上,艇员们都有四人间可以住,还有柜子和书桌。

没有其他任何潜艇有这么舒适的生活环境。

台风上设有两个紧急逃生舱。为了预防紧急情况,艇员们会经常进行演练。当潜艇发生火灾或内爆时。艇员们会乘坐这两个逃生舱浮至水面。

不过得干其双艇体的设计。台风的安全性还是很高的。

1991年一枚训练导弹在发射井内自爆,这足以摧毁普通潜艇的爆炸和火灾。对干台风来说,其甚至可以自行返回港口修复。

虽然这种尺寸的潜艇不适合和其他潜艇近距离搏斗,但台风还是装备有6个鱼雷发射管,位于艇首单独的耐压舱中,可以发射各种鱼雷。

即使鱼雷舱被摧毁,也不会影响潜艇的其他功能。

台风有着相当大的浮力储备,全潜状态下,有一半的重量都落在压散水舱中。

这些压载水舱可以降低台风的吃水高度,使其可以进入北方舰队基地,还可以给台风提供巨大的上浮力量,让其可以突破3米左右的冰层。

那为什么台风需要不俗的破冰能力呢?

这是因为,许多苏联潜艇在设计上,都有一个共同的局限性,就是声学效果不佳。

和同时期的盟军潜艇对比,苏军潜艇噪音过大,甚至在发射导弹前就会被发现。

美军声称,他们其实在任何时候都知道大多数苏联潜艇的具体位置。

噪音太大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之一就是缺乏维护,例如为了隔绝噪音,艇上的各种机械设备都会安装缓冲阻尼垫,避免和船体直接接触。

苏联人不会经常更换这些阻尼垫,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阻尼器会老化,导致噪音水平增加。

所以一艘全新的苏联潜艇,在短短几年内,声学特征就可能迅速恶化。

苏联人自己也知道他们的潜艇吵,他们采用了很多方法来降低噪音水平。

在台风上,他们经常会关闭一个反应堆,甚至关闭反应堆的冷却泵,以降低噪音。

不过,经过实验,最好用的技巧还是隐藏在冰层之下。

冰层,对干隐藏潜艇的声学特征十分有效,它会产生响亮的环境噪音,潜艇的声音,和冰下动物发出的声音混合起来,潜艇的隐蔽性会大大提高。

台风的使命,就是负责长时间潜伏在北冰洋,默默等待需要它的时候。

1987年一艘台风前往北极执行任务,一次在海里待了整整半年,在这期间还更换了一次艇员。破冰船将替补艇员和补给送给台风。

不过,实际上,台风并没有执行多少次潜伏任务。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美国进行了系列谈判,大幅削减了各自的核库存。

1997年,台风一次性启射了20枚R39导弹,还没有其他任何潜艇这么干过。

导弹发射后,根据预先的程序在空中自毁,经济又高效地摆脱了这些到达使用寿命的武器。

从1996年到2004年,所有的R39导弹都被摧毁,没有了导弹,台风也就没了用武之地。

正在服役的6艘中有3艘被报废,两艘退役备用,只剩一艘被改装,用于测试俄罗斯的新型潜射弹道导弹。

2011年,美俄之间又签订了新的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该条约将部署在轰炸机、洲际导弹和潜艇上的核弹头从6,000枚降低至1,550枚。

像台风这种可以一次装几百枚核弹头的潜艇,更加没有了用武之地。

最后一艘台风在完成测试任务后也将接力棒交给北风之神级,在2023年2月退役,和另外两艘台风一起等待报废。

随着世界局势的稳定,这个冷战时期被制造出来的水下超级巨兽,只能在静静的躺在船厂冰冷的海水中等待最后解体的命运。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