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读研记13」我那些比我小一轮的研究生同学

绿兰谈情 2024-09-15 15:54:58

学院今年总共招了8个研究生,其中5个是女生,而我是3个男生里的一个。我那7个同学出生年份集中在98年和99年,今年也就23岁左右,去年他们是大四的本科生,今年升级为研究生才两个月,所以目前跟本科生几乎没区别。

我今年35岁,比他们大了至少12岁,有家有室,是他们这批人里的另类。原本我们是毫不相干的两类人,要是在西安街头相遇,或许谁也瞧不上谁,他们觉得我太苍老太遥远,我觉得他们太幼稚太年轻。

大多数在我这个年龄的男人,会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付出,同时困在家庭、子女产生的一系列琐事里无法抽身,不会跟比自己小一轮的学生党有什么交集。而我属于少数人,因为我大胆做出了考研重返校园的决定,最终跟那7位小年轻不期而遇。

需要上课的那天,我一早6:30起床,匆匆洗漱完毕吃过早餐后确保在7:00出门,然后先赶地铁再转公交,8点左右赶到教室,多数时候教室里没人,偶尔老师先到了在等我们。研究生课程8:20开始,5个女生会在8:10分左右到达,另外两个男生卡在8:20带着一阵风进来,乒乒乓乓地从书包里掏东西。

宿舍楼跟教学楼之间步行大概需要10分钟,我家跟学校的距离是一个小时的车程,每次第一个到的却是我。

上课在我心里就是上班,必须准时准点到达,克服任何身体上情绪上家庭上的困难,带着热情和效率去面对,这是10年的工作生涯带来的职业精神,或者说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江湖道义。假如我也刚刚本科毕业,上课对我而言也会是一个负担,每天要挣扎着赶到教室,煎熬着度过一上午。

上课的时候我全程跟着老师的节奏,思考他在说什么,必要的时候跟老师互动,并记下我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我的其它同学有人认真听有人不认真听,不认真的方式很特别。专业课只有8个人,人数太少没办法偷懒,不认真听的同学会保持一种痛苦的表情和坐姿整节课一言不发。

假如碰上几十上百人的公共课,他们几个像是写了一上午作业的小孩进了游乐场一样兴奋,要么你来我往互相拽着聊天,要么眉飞色舞联机打游戏,半个多小时才能消停下来。

每天上完课我们结伴到食堂吃饭,两个小年轻打双倍米饭,然后狼吞虎咽分分钟吃得杯盘狼藉,吃完不过瘾还要吞下一个“老潼关”肉夹馍,回到宿舍后他们还要时不时补充零食。等到下次饭点我们坐在食堂的时候,他们依然狼吞虎咽,仿佛前一顿没吃一样。

我在他们这个年龄时也这样吃饭,年轻人的胃有一种神奇的功能,它会在半个小时内把吃下去的东西重新安排位置,让饱腹感迅速消失,以至于半小时后我们就意识不到刚刚吃过饭;如今到了35岁的年纪,胃的那种神奇功能大大退化,每次吃饱饭要一两个小时它才能忙完,要是吃得过饱胃忙完了肠道忙不完,以至于两天内都有饱腹感,我极度厌恶那种感觉,它影响我读书写作的心情。

那个身体有点发福的舍友曾问我:“老哥你是如何做到在这个年龄还能保持这样的身材?”

我告诉他:“就是吃得少啊,我们这个年龄新陈代谢慢了,如果保持原来的食量,很容易营养过剩堆积,中年人发福几乎都是这个原因,你们吃得再饱都没事,而我就不行。”

吃完饭回到寝室,他们开始玩游戏,要么是手机游戏要么是电脑游戏,或者约隔壁宿舍的同学一起打球;假如不玩游戏,那就谈论男女生之间表白,吐槽某个老师的作业多。上课是一场痛苦的劳作,下课后他们需要消遣娱乐来填补劳作造成的伤害。

跟我当年的程序员编码工作相比,早上听4节课根本不算什么,甚至不如我们当年开项目会繁重,所以回到寝室后我很淡定,不需要娱乐来填补什么,他们的聊天内容也太幼稚,我自己查查资料刷刷手机,在他们眼里中年人就是这样无趣。

专业课老师会布置作业,要么是读一本书要么是读几篇论文。如果作业是读书,我会在课堂上就下单把书买回来,然后每天阅读1~2章,争取在上课前两天看完,并按作业要求写下讨论的发言稿;如果是阅读论文,我当天回家就把论文打出来,第一时间阅读并做好注释准备上课讨论。

而我那些同学可不是这样,每本书都有两周的阅读时间,他们前期磨磨蹭蹭,在最后两三天匆匆赶完,课堂的发言质量也一言难尽,没有重点大段照搬原文,用长度掩饰质量的不足。我要是老师估计每天都得骂人,而不是淡定地玩手机等他们说完。

有天晚上我们上一百多人的公共课,一个同学拿着一本一寸厚的专著,是第二天早上他需要分享的内容,他苦笑着说自己还没开始看。我不知道第2天他要怎么给我们分享,反正那天晚上他要么聊天要么低头玩游戏,课也没怎么听书也没好好读。

我们8个人第一次在学校附近聚餐,几个女生们跟我交流很多,她们对我的婚姻和家庭充满好奇,还询问我的职业规划、陈科长的工作、我们俩的相处方式等等。舍友们也曾向我问过类似的问题,他们好奇我们俩是不是吵架,然后很快发散到男女朋友的相处问题上再也没有回来,表现明显不如女生成熟。

有一次步行回宿舍的路上,发福舍友问我:“老哥,我很想知道你此刻行走在校园里是什么感觉?”

我不假思索地告诉他:“我感觉我不属于这里,我只是来这里出差或者临时办事,办完事我就得走,所以下午上完课我就想回家“。

他继续问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你明明已经是研究生了呀?住宿费你也交了。”

我再次不假思索地回答他:“如果你已经在社会上工作了10年,之前接触的环境是写字楼、办公室,你已经结了婚成了家,有自己的主卧、卫生间和书房;现在突然跑到学校里行走在一帮比你小一轮的人中间,住拥挤的宿舍睡铁架床,你怎么会觉得自己属于这里呢?”

我的7个同学本该跟同龄人一起相处,一起无忧无虑地成长,他们对未来的信息来自道听途说和网络新闻,然后用推测的方式加以消化吸收;阴差阳错的是他们中间出现了一个未来生活中的成年人,带给他们一手信息和真实感受,不知道他们会获得什么,产生什么变化?

记得聊到结婚买房彩礼四金需要的那大几十万时,他们的表情有点绝望。我当然建议他们可以未雨绸缪早做打算,但是作为一个在校的研一学生,我也不知道他们除了好好学习之外能有什么生财之道。只能劝告他们说,如果想要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那就提早准备反复刷题。貌似他们也没听进多少,下课回去依然嘻嘻哈哈打游戏聊八卦,上课的发言稿依然准备得三心二意。

或许人的成长就是这样,需要在同一个年龄段里互相影响慢慢摸索,对来自不同年龄层次的建议充满本能的抗拒和免疫,本能地认为自己将来肯定混得更好。不过以我的经验看,谁要是不抗拒地听进去了过来人的忠告,那他会少走很多弯路,可是我当年好像也没听啊?

(上课看别的书还是玩游戏?)

0 阅读:0